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联的江山,全是梗!!! > 第51章 班底初试与太后的警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1章 班底初试与太后的警告

钱安的发现,像一把冰冷的钥匙,插入了林锋然心中那扇名为“南宫岁月”的、尘封已久且充满屈辱记忆的大门。门后透出的寒气,让他不寒而栗。

修缮南宫?一笔巨款?与瓦剌密使的时间点吻合?

这哪里是修缮,这分明是肮脏交易的遮羞布!他的弟弟,景泰帝朱祁钰,在他被囚禁的牢笼附近,用他的名义(或者说,用南宫这个地点作为掩护),与敌国密使进行着不可告人的勾当!这勾当的内容是什么?是默许瓦剌的某些条件以换取自己不被迎回?还是更可怕的、涉及国土和利益的秘密协议?

林锋然感到一阵恶心和愤怒。他原本对弟弟还有一丝复杂的情感,毕竟是一母同胞,毕竟自己这个哥哥确实曾将国家带入险境。但现在,这最后的一丝温情也被这冰冷的现实击碎了。权力斗争之下,亲情竟是如此不堪一击。

他强压下立刻想要彻查此事的冲动。他知道,现在还不是时候。牵扯到先帝(虽然是篡位者)的隐秘,尤其是可能涉及通敌的丑闻,一旦处理不当,引发的将是整个王朝的信任危机和剧烈动荡。他需要更确凿的证据,更需要有足够的力量来控制局面。

而这力量,正来自于他刚刚搭建的那个简陋却充满潜力的班底。

他将注意力暂时从这令人窒息的秘密上移开,投注到李四儿那几个年轻人身上。他需要看到他们的成长,需要尽快将这支小小的力量磨砺成可用的工具。

几天后,他再次秘密召见了李四儿等人。这次,他没有在固定的地点等候,而是悄然出现在了那间被改造为“秘书处”的废弃值房外,想看看他们平时的工作状态。

值房内点着几盏油灯,光线不算明亮,但收拾得十分整洁。几个年轻太监正伏案工作,有的在快速翻阅着厚厚的档案,有的在认真地誊抄摘要,有的则对着几张摊开的地图低声讨论着。李四儿坐在稍靠中间的位置,面前摊着一本他自己整理的册子,眉头微蹙,似乎在思考着什么。气氛安静而专注,竟有几分现代办公室的感觉。

林锋然在窗外静静看了一会儿,心中稍感欣慰。他轻轻推门走了进去。

突如其来的动静让几个小太监吓了一跳,看清是皇帝后,慌忙起身要跪拜。

“都坐着,忙你们的。”林锋然摆摆手,走到李四儿身边,拿起他面前那本册子翻看。这是一本关于南京地区历年水匪活动记录的摘要汇编,李四儿不仅按时间顺序排列了事件,还在旁边用朱笔标注了事件发生的地点、规模、官府应对措施以及后续结果,甚至尝试着在地图上用炭笔画出了大致的活动区域。

“这是你做的?”林锋然有些惊讶于他的条理性和主动性。

李四儿紧张地站起来:“回陛下,是奴婢瞎琢磨的。奴婢想着,光看文字记不住,画个图可能清楚些。”

“很好!”林锋然由衷地赞许道,“做事就是要这样,不光动手,还要动脑。说说看,从这些记录里,你看出什么了?”

得到鼓励,李四儿胆子大了些,指着地图说:“陛下您看,奴婢发现,南京上下游,特别是镇江、瓜洲这一段,水匪活动其实一直没断过,但景泰四年到六年这几年,报上来的案子特别少,而且都是些小偷小摸。可到了景泰七年、八年,尤其是陛下……陛下南归前后,案子突然就多起来了,而且好几起都是大案,杀人越货的那种。”

林锋然心中一动,这时间点确实敏感。“你觉得是为什么?”

李四儿挠挠头:“奴婢愚见,可能……可能是那几年管得严?或者……水匪自己也怕惹大事?但后来突然又猖獗起来,就有点奇怪。”

另一个小太监插嘴道:“陛下,奴婢查最近半年的各地奏报,发现就在江姑娘出事前大概半个月,应天府曾上报过一起漕粮船队在龙潭附近遭劫的案子,但只说损失不大,已派兵清剿。可……可奴婢对比了兵部存档里南京京营的调动记录,那段时间并没有大规模出动的记载。”

信息开始交叉验证了!林锋然眼中闪过一丝亮光。这些年轻人,虽然经验不足,但凭借认真和细致,已经开始触摸到问题的边缘。官方的报告可能粉饰太平,但不同部门档案之间的细微矛盾,往往会暴露真相的蛛丝马迹。

“你们的发现很有价值。”林锋然肯定道,“记住这种感觉,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接下来,你们把重点放在景泰七年到现在,南京地区所有涉及水面治安、人员失踪(不仅仅是江姑娘)、以及官军调动的记录上,进行更细致的比对。特别是注意那些看似无关、但时间或地点有巧合的事件。”

他这是在进一步引导他们进行情报分析,将江雨桐的案子放在一个更大的背景下去审视。

“奴婢遵旨!”几个年轻人齐声应道,脸上洋溢着被信任和认可的兴奋光芒。

离开值房时,林锋然的心情稍微轻松了一些。这些年轻人就像未经雕琢的璞玉,只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足够的信任,假以时日,未必不能成器。这是他在这个陌生世界里,真正属于自己的第一笔投资。

然而,他刚回到乾清宫,还没来得及喝口茶,张永就神色紧张地进来禀报:“皇爷,太后娘娘宫里的孙嬷嬷来了,说太后请您即刻过去一趟,有要事相商。”

林锋然心中一凛。太后很少这么急切地召见他。难道她知道了什么?是关于南宫的秘密,还是江雨桐的失踪?

他不敢怠慢,立刻起身前往慈宁宫。

慈宁宫内,檀香袅袅。孙太后没有像往常一样在佛堂,而是坐在正殿的暖榻上,脸色有些苍白,眼神中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焦虑和……恐惧?

“儿臣给母后请安。”林锋然行礼道。

“皇帝来了,坐吧。”孙太后指了指旁边的凳子,声音有些沙哑。她挥退了所有宫人,殿内只剩下母子二人。

“母后唤儿臣来,有何要事?”林锋然谨慎地问道。

孙太后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盯着他看了许久,才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得几乎只有两人能听见:“皇帝,你最近……是不是在查南京的事?还有……南宫的旧事?”

林锋然心中巨震!太后怎么会知道?他自问做得极其隐秘,连舒良、钱安都是心腹中的心腹!消息是怎么泄露的?难道这慈宁宫,或者说太后身边,也有别人的眼线?

他强作镇定:“母后何出此言?儿臣近日忙于整顿内府,并无暇顾及南京旧事。”

孙太后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苦涩的笑容:“皇帝,你就别瞒母后了。你是哀家的儿子,你心里想什么,哀家能感觉到几分。你调动人手查阅旧档,哀家宫里虽然清净,但也不是聋子瞎子。”

她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凝重,甚至带着一丝哀求:“听母后一句劝,有些事,过去了就让它过去吧。南宫……那就是个不祥之地,沾惹不得!南京的水,比你想的要深得多!你如今刚刚坐稳位子,经不起大风浪了!别再查了,好吗?为了你自己,也为了这大明的江山社稷!”

林锋然看着母亲眼中真切的担忧和恐惧,心中五味杂陈。太后显然知道一些内情,而且这些内情让她感到极度不安。她是在保护他?还是在维护某些不能触碰的秘密?

“母后,”林锋然试探着问,“您是不是……知道些什么?”

孙太后的眼神闪烁了一下,随即避开了他的目光,重新变得古井无波:“哀家一个深宫老妇,能知道什么?只是人老了,经不起吓了。皇帝,你就当是哀家求你,安安稳稳地做你的皇帝,别再节外生枝了。至于那个江家的姑娘……是死是活,都是她的命数,你也……看开些吧。”

她的话,看似劝慰,却更像是一种警告,而且明确提到了江雨桐!这证明太后对整件事的了解,远比他想象的要多!

林锋然心中波涛汹涌,但面上却不动声色:“母后的教诲,儿臣记下了。儿臣会谨慎行事的。”

从慈宁宫出来,林锋然的心情比进去时更加沉重。太后的反应,非但没有打消他的疑虑,反而像在迷雾中又点亮了一盏诡异的灯,让他看清了前方似乎有更巨大的阴影在等待。

太后在害怕什么?她到底在隐瞒什么?

他抬头望向阴沉的天空,感觉一张无形的大网,正从四面八方向他收紧。而他现在能依靠的,只有那个刚刚起步、稚嫩无比的“秘书处”,以及几个忠诚但力量有限的内官。

就在他沉思之际,舒良又一次匆匆赶来,这次他的脸上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神情。

“陛下,南京……有消息了!有人在镇江府丹徒县的一处偏僻渔村,似乎……似乎见过一个形容酷似江姑娘的女子!但……但消息来源非常模糊,而且说那女子身边……好像有不明身份的人看守!”

林锋然的心脏猛地一跳!

有踪迹了!虽然模糊,但这是这么多天来第一个好消息!

但,“不明身份的人看守”?这意味着什么?江雨桐还活着,但失去了自由?她被什么人控制了?

“立刻派人去核实!要最得力、最机灵的人!不惜一切代价,确认是不是她!”林锋然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颤抖。

希望之火,再次被点燃,但随之而来的,是更深的担忧和谜团。

(第51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