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联的江山,全是梗!!! > 第96章 危城烽火与万寿暗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6章 危城烽火与万寿暗涌

大同东城被攻破!巷战!万分危急!

兵部尚书带来的噩耗,如同晴天霹雳,将林锋然因江雨桐的暗示而稍得缓解的心绪,瞬间炸得粉碎!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也先竟然用上了地道爆破这种惨烈的攻城手段!东城一破,大同危如累卵!巷战……那是每一条街道、每一座房屋的争夺,是血肉磨坊!守军还能支撑多久?一天?两天?

一股冰冷的绝望和巨大的焦虑,瞬间攫住了林锋然。他猛地从龙椅上站起,眼前一阵发黑,死死抓住御案边缘才稳住身形。耳边仿佛已经听到了大同城内的喊杀声、哀嚎声,看到了将士们浴血巷战的惨烈景象。

“援军!援军到哪里了?!”林锋然的声音因极度的恐惧和愤怒而嘶哑变形。

“回陛下!京营预备队最快……最快还需三日才能抵达大同外围!宣府出击的骑兵被瓦剌游骑缠住,进展缓慢!城内守军……只能靠他们自己了!”兵部尚书声音颤抖,带着哭腔。

三日!巷战能撑三日吗?林锋然的心沉到了谷底。他强迫自己冷静,大脑飞速运转。此刻,任何慌乱都是致命的!

“传旨!”林锋然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飞鸽传书大同!告诉总兵和全体将士,朕与他们同在!援军即刻便到!务必死战待援!哪怕战至一兵一卒,也绝不能让瓦剌踏平大同!朕已严令周边诸镇,不惜一切代价驰援!凡有畏敌不前者,立斩!凡有功将士,朕不吝封侯之赏!”

“臣遵旨!”兵部尚书凛然领命,匆匆而去。

一道道紧急军令从乾清宫发出,整个帝国的战争机器被催动到极限。然而,远水难救近火,大同城内的血战,只能靠守军自己的意志和血肉之躯去扛。

接下来的两天,是林锋然登基以来最难熬的时刻。每一份从大同传来的军报都字字泣血,报告着城墙争夺的惨烈、街巷失守的噩耗、以及将士伤亡的惨重数字。朝堂之上,气氛压抑得如同坟墓,主和的声音再次悄然泛起,但被林锋然用冰冷的眼神和更强硬的姿态强行压了下去。

他日夜守在北疆舆图前,眼睛布满血丝,身形肉眼可见地消瘦下去。巨大的压力让他几乎喘不过气,只有在接到军报间隙,看到舒良悄悄送来的、来自西暖阁的只言片语时,心中才能获得片刻的宁静和力量。

江雨桐的批注依旧简洁而有力。在一份关于军械损耗的普通奏章旁,她批注:“巷战利短兵,需增配手弩、火铳、震天雷。可令工匠紧急赶制。” 而在林锋然流露出对援军迟缓的焦躁时,她送来的书笺上只有四个字:“稳心即是稳军。”

这简单的提醒,如同定海神针,让林锋然狂躁的心渐渐沉静下来。是啊,他是皇帝,他若先乱了,军心必散!

就在大同战事最危急的关头,礼部尚书却战战兢兢地呈上了一份奏章,内容让林锋然愣了片刻——是关于筹备万寿圣节(皇帝生日)的请示。

万寿节?林锋然几乎忘了这回事。国难当头,将士浴血,他哪有心思过什么生日?

他本能地想挥手斥退,但话到嘴边,却突然顿住了。他看了一眼舆图上浴血的大同,又看了一眼龙案上堆积的、透露着恐慌和动摇情绪的奏章,心中蓦地闪过一个念头。

万寿节……或许……不是一个简单的庆典?在这个人心惶惶、内外交困的时刻,大张旗鼓地举办万寿节,是不是可以向天下臣民、向浴血的将士、也向虎视眈眈的敌人,展示一种姿态?一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镇定?一种大明国祚绵长、皇帝稳坐京师的自信?这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政治信号和士气鼓舞!

而且……筹备万寿节,事务繁杂,涉及宫廷各个部门,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名正言顺地调动资源、安排人手,甚至……暗中观察哪些人活跃,哪些人异动,或许能从中发现周廷儒一党的蛛丝马迹?这或许是一举两得的机会!

这个念头让林锋然精神一振。他沉吟片刻,对礼部尚书道:“准奏。万寿节依制筹备。然,国事维艰,将士用命,庆典须隆重从简,重在彰显与民同乐、君臣一心之意,切忌奢靡铺张。一应仪制、宴席、乐舞,你部先拟个章程上来,朕要亲自过目。”

礼部尚书没想到皇帝会同意,而且提出“隆重从简”的要求,连忙领命:“臣遵旨!定当精心筹划,不负圣望!”

退朝后,林锋然立刻召来舒良和徐光启。他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万寿节筹备,明为庆典,实为稳定人心、观察动向之机。舒良,你心思细,熟悉宫内事务,朕命你协同内府监、尚衣监、教坊司,负责具体操办,一应物品采买、人员调度,务必仔细核对,既要合乎礼制,又要杜绝虚耗,更要……留意有无异常开销或人员往来。徐光启,你文笔好,思路清,协助礼部审定庆典流程、祝祷文书、乐舞曲目,务必彰显正大光明、励精图治之意,剔除任何可能引起非议或僭越的内容。”

两人闻言,先是一愣,随即明白了皇帝的深意,肃然领命:“臣(奴婢)定当竭尽全力!”

安排完明面上的筹备,林锋然心中却还有一层更深的考量。万寿节仪制繁琐,节目众多,如何确保万无一失,既不授人以柄,又能达到预期效果?他需要一双更冷静、更超脱的眼睛来把关。而这个人选,非江雨桐莫属。她博览群书,熟知礼仪,心思缜密,且置身事外,能看出当局者迷的弊端。

但如何让她参与,又不引人注目?直接下旨肯定不行。林锋然想了想,对舒良吩咐道:“万寿节筹备的章程、乐舞名目、宴席菜单等文书副本,你定期抄录一份,以……以‘请教宫中旧例、避免疏漏’为名,送至西暖阁,请江姑娘闲暇时帮忙参详一二,若有不合时宜之处,可标注出来。切记,务必隐秘,不可让外人知晓。”

舒良会意,躬身道:“奴婢明白,定会小心办理。”

于是,一场在帝国危难之际、带有特殊使命的万寿节筹备工作,悄然展开。表面上,礼部、内府监忙得热火朝天,张灯结彩,排练乐舞,一派喜庆景象,试图冲淡前线传来的血腥气。暗地里,舒良和徐光启兢兢业业,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而更深处,一份份筹备文书被悄悄送入西暖阁。

江雨桐果然没有让林锋然失望。她送回的副本上,用极细的朱笔留下了清晰而精准的批注。例如,在礼部拟定的庆典流程中,她指出某处祭天仪仗的规格略有僭越,易引清流非议;在教坊司呈报的乐舞单中,她圈出几首前朝亡国之音,建议更换为雄浑庄重的《破阵乐》、《庆皇猷》;在光禄寺拟定的御宴菜单中,她标注出几样过于稀罕、可能劳民伤财的食材,建议改用时令佳品,以示与民同甘共苦之意。

她的批注,每每切中要害,既符合“隆重从简”的旨意,又规避了政治风险,充满了智慧和大局观。林锋然看过之后,往往只需朱笔批个“准”字,便省去了大量斟酌权衡的功夫。这种无声的默契和高效的配合,让他在焦头烂额的战事之外,感到一种难得的顺畅和安心。他越来越觉得,江雨桐就像他身边一个看不见的、却无比可靠的项目总监。

然而,平静的水面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

这天,舒良神色凝重地来报:“皇爷,奴婢核查教坊司新排的一出‘万国来朝’舞剧时,发现……发现其服饰和配乐,似乎……似乎掺杂了些许前元(蒙古)和……和瓦剌的元素!虽不明显,但若在庆典上演出,恐有不妥!而且,力主加入这些元素的,是教坊司一位新晋的副使,此人……据查,与礼部周侍郎府上的清客有过往来!”

林锋然眼中寒光一闪!果然!周廷儒的爪子伸到万寿节来了!想用这种隐晦的方式恶心他?还是想埋下什么隐患?

“给朕查!那个副使是什么来路?与周府往来具体内容?排舞的伶人中有无可疑分子?这出舞剧,给朕撤了!换可靠的老人上!”林锋然冷声道。

“奴婢遵旨!”舒良领命,又道:“还有一事,内府监采购庆典用绸缎,报价比市价高出三成!经手的是个老采办,但奴婢发现,最终供货的皇商……是周廷儒妻弟名下的产业!”

“哼!贪腐都贪到朕的万寿节头上了!”林锋然怒极反笑,“证据确凿吗?”

“已有账目疑点,但还需深挖。”

“继续查!人赃并获!”林锋然眼中杀机凛冽,“正好,借此事,好好敲打一下那些蛀虫!”

万寿节的筹备,在明枪暗箭中艰难推进。而大同前线的战报,依旧如同沉重的铅块,压在每个人心头。军报显示,巷战极其惨烈,守军伤亡过半,总兵身负重伤,仍坚持指挥,瓦剌军也付出了巨大代价,攻势稍缓,但围困更紧。援军……终于快要到了!

就在万寿节前三天的深夜,林锋然正对着一份大同军报忧心如焚时,徐光启匆匆求见,脸上带着一丝兴奋和凝重。

“陛下!臣近日查阅前朝档案,结合江……结合一些古籍记载,对那‘癸卯’之谜,或有新解!”

(第96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