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联的江山,全是梗!!! > 第101章 新政波澜与锦囊擒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1章 新政波澜与锦囊擒王

江雨桐醒了!而且带来了至关重要的提示!《梦溪笔谈·异事篇》第三卷,神爵元年事!

舒良传来的消息,如同阴霾天空中劈下的一道金色阳光,瞬间照亮了林锋然因谶语压城、内外交困而几乎绝望的心田。他激动得手指微微颤抖,连日来的疲惫和焦虑似乎都减轻了大半。她不仅挺过了生死难关,更在醒来后的第一时间,就为他指出了破局的关键方向!这份心意,这份智慧,让他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和巨大的振奋。

“快!去文渊阁!立刻查找《梦溪笔谈·异事篇》第三卷,神爵元年相关记载!一刻不得延误!”林锋然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沙哑,立刻下令。

“奴婢遵旨!”舒良飞奔而去。

等待的时间,林锋然坐立难安。他反复咀嚼着江雨桐的那句话:“桃木灼痕见真章,离火南明照癸水。” 桃木灼痕?是指刘保那里发现的桃木枝上的刻痕需要灼烧才能显现真意?离火南明照癸水?离卦属火,方位在南,癸水……难道是指“癸卯”?南方有什么能照亮“癸卯”之谜的事物?还是指需要南方某种方法或人来破解?

他强压住立刻试验桃木灼痕的冲动,决定先等《梦溪笔谈》的消息。沈括的这本笔记包罗万象,或许真有破解谶语的关键。

约莫一个时辰后,舒良捧着一本纸张泛黄、边角磨损的古籍匆匆返回,脸上带着一丝困惑和兴奋:“皇爷,找到了!神爵元年事,记载的是一桩奇闻!言说当时有方士献‘石文’,称得自西山,上有古篆‘甲子轮回’四字,预示天命更迭。然,当时的大儒张敞指出,其石质乃常见青石,篆文笔画虽古,但转折处有刻意模仿之痕,且石上沾有……沾有‘丹砂银粉’之迹,疑是人工伪造,用火煅烧后,银粉显现,篆文反而模糊。后经查实,果是方士为求富贵,暗中雕琢,以药水浸泡做旧,再涂抹银粉伪装天降之物!”

丹砂银粉!火煅显形!伪造石文!

林锋然眼中精光爆射!原来如此!江雨桐是在告诉他,也先的“神石”谶语,很可能也是类似的伪造手法!那石上的古篆,或许也用了特殊的颜料或金属粉,可以通过某种方式(比如火煅)来验证真伪!而“离火南明”,正是指用火来检验!“癸水”或许暗指检验时需用水或其他液体辅助?

“太好了!”林锋然拍案而起,多日的阴郁一扫而空,“立刻传旨给宣大前线!让他们想办法,看能否取得或近距离查验那‘神石’,或用火、用水试探其文字变化!即便取不到,也要将此‘古有案例,石文可伪’的消息在军中广为传播,破其妖言!”

“奴婢遵旨!”舒良立刻去拟旨。

找到了反击谶语的理论依据,林锋然精神大振。然而,他深知,要彻底扭转局势,光破妖言还不够,必须在内政和军事上拿出实实在在的政绩,才能真正稳定人心,震慑宵小。前线战事胶着,非一朝一夕可解,当务之急,是尽快将之前筹划的、旨在富国强兵的新政推行下去,尤其是整顿吏治、提高行政效率。

休养了几日,待江雨桐病情稍稳(林锋然每日都让舒良悄悄送去补品和问安,但强忍着未去探望),他便召集群臣,正式下旨,推行以“考成法”为核心的新政。旨意中明确,将对京官及地方督抚的政绩进行量化考核(KpI),重点考察粮赋征收、刑名清讼、民生安抚、工程进度等硬性指标,定期考评,优奖劣罚,旨在提振纲纪,祛除沉疴。

圣旨颁布之初,朝堂之上一片颂圣之声,尤其是那些年轻有为、渴望建功立业的官员,摩拳擦掌。林锋然看着各部院呈报上来的、表示坚决拥护的题本,心中稍感宽慰,期望新政能打开局面。

然而,好景不长。新政推行不到半月,各种问题便接踵而至。

这日朝会,户部尚书便面色难看地出班奏道:“陛下,各地呈报上月粮赋征收考成数据,多数州府皆称……称已完成九成以上,甚有称全额完成的。然……然据漕运衙门及太仓库核对,实际入库粮米,与各地所报之数,相差……相差颇巨!” 他递上一份厚厚的奏章,里面罗列着各地上报数据与实际入库的惊人差异。

林锋然接过奏章,越看脸色越青。某府上报征收粮十万石,实入六万;某县上报已完成漕粮任务,实则颗粒未运;更有甚者,竟将往年的存粮冒充新征填入账册!数据造假,触目惊心!

“混账!”林锋然将奏章狠狠摔在御案上,怒火中烧,“朕三令五申,严禁虚报!这才几天?就敢如此欺上瞒下!当朕的刀不快吗?!”

“陛下息怒!”都察院左都御史出列,语气沉重,“据各地巡按御史密报,新政考成之法,条目繁多,标准严苛,州县官员为求考评过关,不免……不免有急功近利、甚至捏造数据之举。加之……加之一些地方,胥吏奸猾,上下其手,趁机摊派,百姓已有怨言……”

“哦?”林锋然气极反笑,“照卿所言,倒是朕的新政逼得他们不得不造假,逼得百姓生怨了?”

“臣不敢!”左都御史连忙跪下,“臣只是据实奏报。新政初衷虽好,然……然推行过急,恐生弊端。如今朝野之间,对考成之法,已是……已是非议颇多。” 他话音未落,几名御史和翰林官也纷纷出列,或明或暗地表示附议,言语间暗示新政“操切”、“扰民”、“有违祖制无为而治之精神”。

林锋然冷眼看着台下这些或慷慨陈词、或语带威胁的官员,心中一片冰凉。他早知道新政会触动既得利益集团,却没想到反弹来得如此之快、如此猛烈!他们不敢直接反对皇帝,便用“数据造假”、“民怨沸腾”、“违背祖制”这些软刀子来抵制,甚至隐隐形成舆论压力,逼他退让!

退朝后,林锋然回到乾清宫,看着案头堆积的、充斥着水分和谎言的考成报表,感到一阵深深的无力感和暴怒。他空有超越时代的理念,却困于这腐朽的官僚机器和盘根错节的关系网。若不能打通执行的“最后一公里”,再好的政策也是空中楼阁。

巨大的压力让他心烦意乱。他习惯性地将几份典型的数据造假案例和朝中反对的言论摘要,让舒良送至西暖阁。此刻,他迫切需要江雨桐那冷静的视角,帮他看清这团乱麻。

次日,江雨桐的批注送回。她的字迹似乎比以往虚弱,但依旧清晰有力。在那些造假数据旁,她批注道:“水清无鱼,人察无徒。然,浊浪滔天,必损堤坝。数据之伪,根在利益驱动,上行下效。陛下欲清其源,当先正其本。本在何处?在考成标准是否公允?在执行吏员是否得人?在监督机制是否有效?”

而在那些反对新政的言论旁,她则批注了最关键的一句话:“扬汤止沸,莫若釜底抽薪。万钧之弩,不为鼷鼠发机。陛下欲行新政,当集中火力,擒贼擒王。”

擒贼擒王!

这四个字,如同醍醐灌顶,瞬间点醒了陷入愤怒和迷茫的林锋然!对啊!他现在面对的是整个官僚系统的惯性抵抗和集体造假,如果全面开战,四处树敌,不仅效果不彰,反而可能引发更大的动荡,正中了那些反对派的下怀!正确的策略,不是去纠正每一个虚假数据,惩罚每一个小吏,而是应该抓住一两个证据确凿、影响恶劣的典型,尤其是背后有大佬撑腰的“王”,狠狠地办,办成铁案,杀鸡儆猴,才能震慑全局!

这个思路,与现代管理中的“抓典型”、“破窗效应”不谋而合!江雨桐又一次展现了她卓越的政治智慧!

林锋然豁然开朗,立刻召来徐光启和舒良。

“徐卿,你立刻会同户部、都察院精干人员,秘密复核各地考成数据,不要面面俱到,就给朕重点查!查那些数据离谱、但往年政绩平平的州县!查那些上报迅速、但地方有民怨传闻的官员!特别是……查查这些官员,与朝中哪些大员关系密切!给朕找出一个……不,两个最典型的、证据最硬的案子来!”

“臣明白!定当细致核查,找出害群之马!”徐光启领命。

“舒良,你动用内廷和锦衣卫的暗线,给朕盯紧几个跳得最欢、反对声音最大的官员,特别是都察院和翰林院那几个!看看他们私下里有没有收受地方贿赂、帮着掩盖劣迹的勾当!一有证据,立刻来报!”

“奴婢遵旨!”

新的调查方向确定,林锋然感觉心中的郁结散去了大半。他重新审视那些造假报表,目光变得锐利而冷静。他现在不是在生气,而是在寻找猎物。

几天后,徐光启和舒良几乎同时带来了初步结果。

徐光启禀报:“陛下,臣等核查发现,山东济南府上报今夏漕粮征收已完成九成五,但漕运衙门记录显示,其实际发运不足六成!差额巨大!且济南知府刘能,乃……乃是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周廷儒的门生!历年考绩皆为中平,此次却突然‘优异’,甚为可疑!臣已找到几名济南府粮库小吏,或可作证。”

舒良则密报:“皇爷,监视发现,翰林院侍讲学士王守仁,近日多次在私人诗会上非议新政,言词激烈。其家乡乃南直隶松江府,松江府上报的织造税银激增三成,但市舶司记录显示,今岁丝绸出口量实则下降。而王学士的妻弟,正是松江织造局的管事太监!其中或有勾连!”

周廷儒的门生!王守仁的妻弟!果然是两条大鱼!

林锋然眼中寒光闪烁。周廷儒是老对手,王守仁是清流领袖,拿下他们的人,足以震动朝野!

“好!就给朕盯死这两个案子!徐光启,你继续深挖济南府粮库的实据,人证、物证,给朕做实!舒良,你想办法拿到松江织造局真实的账目副本,与市舶司记录对照!记住,要隐秘,要铁证!”

“臣(奴婢)明白!”

就在林锋然磨刀霍霍,准备“擒王”之际,北方战局再次发生剧变。宣大总督八百里加急军报:也先见谶语效果不及预期,大明援军陆续抵达,竟突然拔营,舍弃围攻已久的大同,转向东进,兵锋直指防御相对薄弱的蓟州镇!其先头部队已与蓟州守军发生激战!

也先改变战略了!他想从蓟州打开缺口,威胁京师?!

这个消息让林锋然刚放松的神经再次紧绷!大同之围虽解,但京师屏障蓟州告急!局势依旧危如累卵!

(第101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