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指示学:我程度能不能指示 > 第226章 李达康停职(5)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达康同志啊,”沙瑞金身体微微后靠,手指交叉放在桌上,语气显得语重心长,“家庭突然遭遇这样的变故,无论是谁都需要时间来处理和调整。组织上让你暂时休息一下,这本身也不是什么坏事,更不是否定你的工作。你要理解,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嘛!只有休息好,调整好状态,有了好的身体和心态,未来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汉东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他的话语听起来充满了关怀,但其中不容置疑的意味,让李达康的心沉了下去。

李达康眼中难以抑制地闪过一丝落寞和难以置信,他没想到,最终拍板让他“休息”的,竟然是他一直认为的支持者沙瑞金。他声音有些干涩地问道:“沙书记,那……省委打算批准我多长时间的假期?”

沙瑞金没有看李达康,而是低头摆弄着手中的签字笔,仿佛在思考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轻描淡写地说道:“嗯……就先十天吧。”他顿了顿,补充道,“我想,十天时间,足够达康同志你妥善处理好自己的私人问题了。十天之后,再看情况。”

“是,沙书记。我服从组织决定,回头就正式向省委递交请假报告。”李达康艰难地吐出这句话,内心充满了不甘和屈辱。

当然,他也知道,这也是给省公安厅、市纪委和市公安局施压,要他们十天之内拿出结论!

然而,沙瑞金接下来的话,却让李达康即将跌入谷底的心情瞬间发生了逆转。“另外啊,达康同志,”

沙瑞金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悠长而富有深意,“休息期间,也不要完全撒手不管。毕竟,你还是京州市的市委书记,是京州领导班子的班长。一方面呢,你是要休息调整;但另一方面,该负起的责任还是要负起来,重大事项的知情权和必要的指导权不能丢。要做到休息和工作两不误嘛。”

这话如同暗夜中的一道光,瞬间照亮了李达康!他眼中猛地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兴奋和了然。

果然!沙书记并没有放弃他!所谓的“请假”,不过是迫于压力、避开锋芒的一种策略性后退,是换一个更低调的地方办公而已。

虽然不能像往常一样坐在市委大楼里发号施令,显得不那么威严,但他手中的核心权力,一点也没有被削弱!

他刚才还在纠结请假期间要不要象征性地移交部分工作,现在看来,完全不需要了!

“是!沙书记!请您放心,我一定做到休息和工作两不误,绝不会辜负组织的信任!”李达康的声音重新变得有力起来,甚至带着一丝感激。

“好了,这件事就这么定了。”沙瑞金环视会场,看到没有人再公开反对,满意地点了点头,“大家还有什么其他议题需要拿出来议一议的吗?”

就在这时,刘省长缓缓放下了手中的笔,声音平稳却再次投下了一枚炸弹:“沙书记,我这里需要临时增加一个议题。也是关于光明峰项目的。”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他身上。

刘省长不紧不慢地继续说道:“正如刚才达康同志所强调的,光明峰项目现在正处在最关键的时刻,一刻也耽误不起。现在达康同志需要请假一段时间,为了确保项目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必须有一个能力强、经验丰富的同志顶上去,全面负责。”

“因此,我正式提议:任命现任光明区委副书记、区长孙连城同志,担任京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兼任光明区委书记,同时,继续担任光明峰项目现场总指挥,全权负责项目推进!”

此言一出,沙瑞金的脸色瞬间变得非常难看。

他强压着怒火,语气生硬地说道:“刘省长!你看,同志们对这个人事变动都没有提前准备,而且人事议题本来也不在本次常委会的既定议程之中。如此仓促决定,是否不太妥当?要不要放到下次常委会再详细讨论?”

他心中惊怒交加:刘国存你今天是怎么回事?

先是逼得李达康变相停职,现在又突然要推孙连城上位?

谁不知道孙连城是程度一手提拔起来的人!你这到底是想干什么?

难道……一个可怕的念头闪过沙瑞金的脑海:难道刘国存和的高育良、程度暗中联合起来了?

想要借此机会打乱我的布局?他的额头上不禁渗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

刘省长这位即将退居二线的人物突然如此强硬地下场,本就是一个极不寻常的信号。

然而,刘省长似乎早有准备,他迎着沙瑞金不满的目光,语气依旧平稳却坚定:“沙书记,光明峰项目确实拖不得。现在达康同志请假,市委这边需要有人能立刻扛起这副重担,不能出现权力真空。孙连城同志的能力和成绩,在座的各位心里都应该有数,他在青林县的招商政绩是有目共睹的。这样安排,也是从工作出发,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说完,他甚至将目光转向了刚刚获得“喘息之机”的李达康,意味深长地问道:“达康书记,你是京州市委书记,对孙连城同志最了解。你觉得呢?这个提议,是不是符合当前工作的迫切需要?”

这一问,巧妙地将难题又抛回给了李达康。

“连城同志嘛……确实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同志!”李达康艰难地咽了口口水,感觉喉咙有些发干。

孙连城是他前任书记从经济强市青林挖来的干将,和他李达康并非一个派系,甚至可以说毫无渊源。

丁义珍出事之后,光明区一把手空缺,他不是没考虑过让能力出众、政绩斐然的孙连城顺势接任副市长兼区委书记,但一想到孙连城身上鲜明的“程度”印记,他就立刻打消了这个念头。

用对手的人,他李达康绝不乐意。

“达康书记,”程度却不打算放过他,步步紧逼地追问,“那么依您看,连城同志的能力和资历,是否可以胜任京州市副市长、并兼任光明区委书记这一重要职务呢?您作为直接领导,您的意见至关重要。”

“这个……这个……”李达康支吾了一下,感到无比棘手,他既不能公然否定一个公认有能力干部(那会显得他心胸狭隘),更不能表示支持(那等于助长对手气焰),只得祭出万金油式的回答,“干部的任用,最终还是要看省委的统筹考虑和组织部门的详细考察结果。我个人的看法,不能代表组织决定。”他试图含糊其辞,蒙混过关。

“刘省长、育良书记、达康书记、程书记,”沙瑞金见状,立刻以主持人的身份介入,他看似在征求大家意见,实则语气不容置疑,直接下达了命令,“关于孙连城同志的任命提议,事关重大,涉及重要人事调整。我看,还是按照组织程序,先由组织部进行充分的摸底考察,拿出详细的考核报告和任免建议,我们放到下一次常委会上再进行专题讨论。大家觉得如何?”他这是用了缓兵之计,强行将议题压了下去。

“好吧。”刘省长看了一眼程度,几不可察地轻轻摇了摇头,示意他暂时到此为止。他接受了这个安排,但不忘再次强调,“我同意沙书记的意见,按程序办。但是,光明区的工作和光明峰项目的推进刻不容缓,领导班子必须尽快稳定下来。这个问题,希望组织部能加快进度,这关系到京州未来几年的发展大局。”

“好,今天的会就开到这里。”沙瑞金最后总结道,目光深沉地扫过刘国存、高育良和程度,“同志们,当下的汉东,正是多事之秋,内外压力都不小。越是在这种时候,我们越要团结一致,保持定力,共渡难关!散会!”

他宣布散会,但心中疑窦丛生。刘、高、程三人今天的表现联动性太强,极不寻常。他必须立刻回去好好梳理一下,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联盟和意图。

另外,他想到候亮平。这把剑虽然锋利,能伤敌,但用不好更容易伤己,而且太过显眼,已经引发了国际舆论关注。他在考虑是否要换掉这把剑,但在那之前,必须确保能将候亮平背后的钟家力量也拖下水,共同承担风险,绝不能让他们独善其身。

一出会议室,程度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被高育良一个眼神示意,拉进了他的省委副书记办公室。令他有些意外的是,祁同伟竟然早已等在里面,仿佛已经候了多时。

“老师!程书记!”程度和高育良刚一进门,祁同伟就像装了弹簧一样从沙发上弹了起来,脸上堆满了热情而又带着一丝急切的笑容,“您们开完会了?我刚好泡了一壶顶级的金骏眉,正到火候,现在喝刚刚好!”

他手脚麻利地将两杯香气四溢、色泽金黄的茶分别奉给高育良和程度。

“同伟,你今天怎么有空跑到我这里来了?”高育良接过茶杯,吹了吹热气,假装不知情地问道,语气带着师长的随意,“你这个公安厅长,这个时候不应该为了欧阳菁的案子忙得焦头烂额吗?怎么样,审讯有突破了吗?”

“还是一样,老师。”祁同伟脸上的笑容收敛了一些,换上几分苦恼和无奈,“欧阳菁还是老一套说辞,坚决不承认收受过蔡成功的任何贿赂。一口咬定那些消费就是代买,态度……很强硬。”

“事实证据都摆在眼前了,候亮平他们不是已经把相关的银行卡流水、消费记录都移交给你们了吗?铁证如山,由不得她不承认!”高育良放下茶杯,语气变得严肃起来。按照安排,候亮平将人和初步证据分别移交给了市纪委\/公安局和省厅,由三家联合审讯,目的就是互相印证,形成铁案。

“老师,虽然我们掌握了她使用蔡成功母亲银行卡消费的流水证据,但最关键的那批奢侈品实物,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怎么也找不到。”祁同伟解释道,眉头紧锁,“证据链无法形成闭环,她就死死咬定是代买,我们暂时……暂时也没有更有效的办法撬开她的嘴。”

他顿了顿,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声音,“我这次过来,就是想请示老师,案情重大,时间紧迫……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动用一些……非常规的手段?加快一下进度?”

“胡闹!”高育良闻言,脸色一沉,手掌猛地拍了一下桌面,发出“啪”的一声脆响,茶杯里的水都晃了出来,“先不说欧阳菁本身是京州城市副行长,是正经的正处级干部!就说她那个前夫李达康,现在还是省委常委!就算他暂时被停了职,但那也只是权宜之计!动她,必须慎之又慎,讲究策略和方法!怎么能用那些上不了台面的手段?万一出了纰漏,谁来承担这个责任?你想过后果没有!”他严厉地斥责了祁同伟的冒险想法。

“达康书记……停职了?!”祁同伟惊得差点跳起来,这个消息对他来说太意外、太突然了。

“是请假。”程度在一旁冷静地纠正道,他抿了一口茶,语气平淡却带着无形的压力,“达康书记向省委请了十天假,方便你们更深入地调查欧阳菁的问题。祁厅长,留给你们的时间,满打满算,也就这十天了。十天之内,如果还拿不下确凿的证据,等达康书记回来,局面可能就完全不同了。”

他的话像一块巨石,压在了祁同伟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