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垕改日再审的意见一出,在座一众巨擘尚未说话,只见杨揆道:“好好好!正该如此!”

似是了了一桩天大的事,只是看到众人看他的眼神,杨揆又觉惭愧,低头不语。

赵眘暗暗摇头,唤了大理寺少卿章焘进来。

得知了杨揆的表现,章焘颇有些恨铁不成钢,但他依然道:“杨寺丞精通刑狱,乃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想来是连日察看案卷累了,还请官家与诸位大人再给他个机会。”

赵眘摆了摆手:“让李垕主审,杨揆副之吧。”

秦桧道:“李垕一个年轻后生,只怕难当此任,既然干系重大,不如让章少卿亲自主审才是!”

章焘连连摆手:“我虽执掌大理寺,却不擅刑狱之事,主审还是寺丞或者推丞最为擅长!”

秦桧目光一凛,这章焘算是他的权力旁支,虽然不是自己的嫡系力量,却也从来不敢违逆,今日亲自开口,他居然拒绝了!

随即便明白了,岳飞案是个混水潭,谁趟谁死!

章焘何等人,怎会以身涉险!

赵眘乐了:“既如此,就这么定了吧,我看这后生可畏,实是可造之才!”

秦桧心中不喜,无奈手中没有合适的替代之人,只好闷声不语。

以往大事小情,都是自己一言而决,小看了大理寺的重要性,安排了一个主管的大理寺少卿便没有多理会,毕竟整个大理寺能提得上台面的就这一个官!

岳飞死,韩世忠逐后,朝堂尽在眼底,大理寺的重要性也就低了。

即便如此,他还是在大理寺布了章焘这枚棋子,正是其性格上谨慎之处。

只是对于章焘,他并没有花太多的工夫去拉拢,

今日一朝求用,却已不甚顺手。

三法司审案并未对百姓开放,但邸报有着进奏官在此记录,等审案已毕,则予登邸报告知民众。

见今日事已毕,进奏官禀道:“官家,今日之事颇为繁杂,下官乞求借书记官案件一用,用以随后发邸报之用!”

赵眘道:“章少卿,你着人在此盯着,字里行间,不可让事实稍偏,等审核已毕,用印后发往门下省,再行刊印。”

章焘回道:“官家放心,这章程微臣省得,不敢轻忽。”

这场大戏的第一幕散了,邸报也于当日下午刊印发行。

一阵秋雨刚过,青石板路上还有些湿滑,土腥味夹杂着青草味混着潮湿的空气在坊市间弥漫。

许多人拿着邸报走街串巷,到处飞奔。

邸报的刊印,只是将事实简洁明了地陈述出来,比如徐庆将军提供了重要证物,但真实性还需勘验云云。

至于秦桧的尖刻质疑,李垕的举重若轻,却没有具体描写,因此百姓能看到的只是案子有进展,但尚未明确。

即便只看到一点点进展,整个临安都沸腾起来了。

在他们的心目中,岳少保自然是清白的,现在只是在一步步还他清白,不可能有所阻滞!

于是整个临安的酒肆饭庄各自庆贺起来,只消喊些好听的,便能得了店家所赠酒食。

有位老汉喊了一句“岳少保沉冤得雪”,便得了一角酒。

有位女童一句“岳少保直捣黄龙”,虽然知道这只不过是早已幻灭的泡影,店家还是送了一只烧鸡。

有位公子喊了一句“岳少保尽忠报国”,掌柜的泪洒前襟,请全店吃酒,然而公子大手一挥,这酒他来请。

辛弃疾走在大街小巷,感受着百姓淳朴的热情,心中感慨不已,多好的百姓!

金国的汉民也是同样的百姓,而是他们过着怎样的日子?

这都是因为某些人的一己之私!

少数人获利致天下人受害,罪莫大于此啊!

“大青牛哥哥!”一个稚嫩的声音将辛弃疾拉回了现实。

辛弃疾低头一看,是一个三四岁的女童。

这般小童怎么会单独在此,辛弃疾四处观望了一圈,没有找到他的父母。

蹲下道:“小姑娘,你叫什么?认识我吗?”

“我叫朱玉,那一日钱塘观潮,曾经远远见过你,认得你的脸。”

辛弃疾恍然大悟,忽地奇怪道:“小玉,你为何叫我大青牛哥哥啊!”

小玉笑了起来,本就红扑扑胖乎乎的脸蛋更宽了。

“爹爹说了,青兕就是大青牛!我没见过青兕,但见过大青牛。”

辛弃疾心道,这青兕和青牛还是有些区别吧,但总不能跟小姑娘较真。”

“那你觉得我和青牛像吗?”

“像!但又不太像!”小玉道。

“哪里不像?”

“头!”小玉指着他的脑袋道,“我能帮你弄得像些。”

辛弃疾看着小玉乌溜溜的大眼睛,有些期待,又有些好奇。

大宋的稚童就是好啊,满眼的不谙世事与好奇求索。

父亲虽然给自己起了个幼安的字,但自己的童年又是怎么过的,读书,习武,泡药浴,循环往复。

说起来倒也算是安宁,只是与大宋自由自在的孩童比起来,自己似乎不曾有过童年。

“来来来!你来弄,若是弄得像了,哥哥送你个愿望。”辛弃疾笑嘻嘻凑过脑袋去。

“青牛哥哥,在这道路中间,阻了旁人的路,这样不好,不如到那处树下。”小玉指着路边的榆树道。

“还是小玉想得周到,走!”辛弃疾拉着小玉到了树下,隔断石落了雨,尽数湿透。

辛弃疾背对小玉蹲了下来:“你来吧!”

小玉开心地在他脑袋上忙活起来。

小姑娘的手软软的,年纪幼小,却又极有分寸,没有弄疼,反是有些麻痒。

偶尔大榆树上落下数滴雨水,冰冷刺入头皮,但小姑娘都没有抱怨什么,辛弃疾自然也不敢稍动。

不知过了多时,小玉稚嫩的声音再次响起:“好了!”

辛弃疾有些期待,站了起来,只觉腿脚有些酸麻,轻轻跺了跺,缓解了许多,回头看时,却见小玉披头散发站在身后,兴奋得拍着手:“大青牛哥哥,现在就真的像啦!”

看着小姑娘开心的样子,辛弃疾心痒难耐,四处寻了一番,却一时没找到衣裳店与胭脂店,只好越过大榆树,下到盐桥河边向着水面照去。

只见两个小辫冲天而起,然而自己头发已长,又顺着重力弯弯垂了下来。

小姑娘的手艺还有待提高,一根辫子冲天而起,另一根却是斜斜向上,两者不丁不八。

辛弃疾甩了甩脑袋,两条辫马尾在风中翩翩起舞。

路边一个少年书生看到了,笑道:“且看看谁家小娘子,这模样,倒是像极了水边月。”

小玉怒道:“什么水边月,这是大青牛哥哥,那是牛角!”

书生见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姑娘在质问自己,笑道:“哎呀,还有一只可爱的小野狐狸!”

小玉更怒了:“我也不是狐野狸!”

书生见她话都说不清楚,乐得前仰后合,随手塞给她两颗糖便大笑去了。

还未及回头,一只大手揉了揉朱玉的脑袋:“你做得很好,确实挺像大青牛,别管旁人怎么说。”

小玉回头看了一眼辛弃疾,歪着脑袋转了一圈,撅嘴道:“确实还差一点,怎么办呢!”

辛弃疾有些不好的预感,然而面对犹如珠玉的小姑娘,却狠不下心来逃离。

“有了!”围着辛弃疾转了三圈,小玉欢喜得跳了起来,“你蹲下。”

辛弃疾依言蹲了下来,小玉走到他身后,再次忙活起来。

只片刻之后,小玉便欢喜道:“好了!”

辛弃疾站起身来,不用去盐桥河边照,便知道小玉是将自己的两条马尾扎在了一起。

“现在更像是弯弯的牛角啦!”小玉跳着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