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铁器时代:从零开始的工业革命 > 第92章 纳贤令与乱世棋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镇荒城与望北城的根基日渐稳固,连接两地的驰道在无数劳力的汗水浇灌下,一寸寸向前延伸,烽火台如同忠诚的哨兵,屹立在群山之间。然而,林凡深知,无论是坚固的城池还是便利的道路,其根本在于“人”。技术的突破、管理的精细、势力的扩张,无不依赖于足够多、足够优秀的人才。现有的班底,虽忠诚可靠,但在面对越来越庞大的体系和越来越复杂的局势时,已显捉襟见肘。

一、 求贤若渴,“纳贤令”出

这一日,在镇荒城规模已扩大数倍、颇具威严的议事厅内,林凡召集了所有核心成员。

“诸位,”林凡开门见山,声音沉稳而有力,“如今我们坐拥双城,人口过千,产业初具规模。然,欲图更大发展,人才短缺已成桎梏。仅靠我等几人,纵有通天之能,亦难面面俱到。我意,颁布‘纳贤令’,面向外界,广招贤才!”

“纳贤令?”姜宓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与赞同,“主公此举,正合时宜。只是……如何招?招何人?又以何标准取士?需有章程,以免良莠不齐,反受其害。”

林凡显然早有腹案,他示意墨恒将一份写满字迹的木板抬了上来。

“此令,将以镇荒城与望北城共同名义发布,张贴于望北城门及通往各方的要道。内容如下:

其一,招技术工匠: 凡精通冶金、制陶、木工、建筑、水利、纺织、皮革、酿造……乃至任何有独特技艺者,不拘出身,一经考核确有其能,按技艺高低,授予相应职司,配给田宅,享贡献点优渥待遇,其技艺若有助于提升我城实力,另有重赏!

其二,招文书算数: 凡识文断字,精通算数,能处理文书、管理账目、编纂律令者,量才录用,充实内务、商务及各管理部门。

其三,招医者药师: 凡通晓医术、识得草药,能治病救人者,奉为上宾,设医馆以供其施展。

其四,招勇力智谋: 凡勇力过人,或通晓兵法,或有特殊才能者,经考察,可入护卫队或参谋机要。

其,待遇明示: 所有应招者,一经录用,皆按我城贡献点制度,保障其生活,表现优异者,可晋升管理职阶,共享发展之利。有重大贡献者,不拘一格,破格擢升!”

这份“纳贤令”内容详尽,目标明确,待遇清晰,尤其是“不拘出身”、“按技授职”、“破格擢升”等字眼,在这个等级森严的时代,无疑具有石破天惊的吸引力。

铁叔沉吟道:“广招人才确是好事,只是……人员来源复杂,难免混入探子或心怀叵测之徒,防卫部压力不小。”

阿竹则兴奋道:“此令一出,望北城必定更加热闹!我商务部正好可以借此与更多地方建立联系,收集信息。只是这考核、甄别,需有可靠之人负责。”

姜宓接过话头:“考核甄别,可由内务部牵头,联合生产部、防卫部、商务部共同进行,设立一个临时的‘考功司’,制定详细的考核流程与标准,力求公允,也防疏漏。”

林凡点头:“诸位所虑极是。招贤纳士,如同大浪淘沙,既要敞开胸怀,也需火眼金睛。此事,就由文瑾(姜宓)总揽,铁叔、墨恒、阿竹协同。务必做到既能吸引真才实学之辈,又能最大限度防范风险。”

二、 群贤初至与暗藏的考验

“纳贤令”如同在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激起了巨大的涟漪。消息通过商队、行旅迅速传播开来。

短短数月间,望北城变得前所未有的热闹。来自四面八方、形形色色的人汇聚于此:有衣衫褴褛却身怀绝技的老工匠,有郁郁不得志的落魄文人,有寻求安身立命之所的流浪医者,也有眼神闪烁、来历不明的壮汉……

考功司所在的原河谷营“聚义厅”前,排起了长队。姜宓坐镇中央,气度沉静,一一面试询问;墨恒负责考核工匠的实际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铁叔的人则暗中观察应聘者的言行举止,排查可疑人员;阿竹则利用其情报网络,交叉验证一些关键人物的背景。

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有人企图以夸大其词蒙混过关,被墨恒几个专业问题问得原形毕露;有人被发现是附近势力派来的探子,被铁叔的人“请”出了望北城;也有人因不适应林谷严格的制度和集体氛围而选择离开。

但更多的,是真才实学者找到了梦寐以求的舞台。

一位原为某破落贵族家臣、精通律法文书的老者,被姜宓发现其才能,请来协助完善“镇荒律”。

一位善于寻找矿脉、经验丰富的“寻矿人”,被墨恒如获至宝,立刻编入勘探队。

几名来自不同地区、各有擅长的铁匠和陶匠,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改进了高炉的耐火砖配方和陶瓷釉面的质量。

甚至还有一位曾在某个小邦军队中担任过参谋、因得罪上官而逃亡的中年人,在通过铁叔严格的背景审查和战术推演考核后,被吸纳进防卫部的参谋体系,为军队的正规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思路。

人才的涌入,如同给高速发展的双城注入了新的催化剂。工坊的效率进一步提升,新的技术被研发和应用,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不断提高,军队的训练和战术也更加系统化。

三、 棋局渐明,野心初燃

随着外来人才的加入,特别是那些来自不同邦国、见识过更广阔天地的人带来的信息,林凡对于自身所处的这片区域,终于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

在一次次与这些新加入者的交谈中,在阿竹情报网络不断汇集的信息里,一幅周边势力的地图在林凡脑海中逐渐完善起来。

原来,他们所在的这片区域,正处于五个大小邦国的势力缝隙之间。东面是名义上的宗主屈公所属的“胥国”,国力中等,但内部贵族倾轧,屈公并非核心权贵。南面是“黎国”,以农耕为主,相对封闭。西面是“羌戎”部落联盟,半游牧,民风彪悍。北面是“潞国”和“邢国”,两国为世仇,征战不休。

而镇荒城与望北城所在的这片土地,恰好处在这五个势力的边缘交界,是一块典型的“三不管”地带。因为地形复杂,资源(在林凡发现矿藏前)相对贫瘠,且容易受到多方势力的牵制和攻击,各大国都未曾投入大力经营,反而成了流民、匪徒和一些小部落的栖息之地。

“三不管……”林凡在议事厅内,对着墙上那幅越来越精细的区域地图,喃喃自语。他的眼神中,没有了之前的迷茫,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洞悉局势后的冷静与……悄然燃起的火焰。

姜宓静静地站在他身边,看着他专注的侧脸,轻声道:“此地虽乱,却也是枷锁最弱之地。无强权直接压制,有周旋余地。若能在此站稳脚跟,积聚力量,便是潜龙在渊。”

林凡转过身,目光灼灼:“文瑾,你说得对。乱世,是危机,也是最大的机遇!胥国掣肘,黎国封闭,羌戎散漫,潞邢相争……这盘棋,看似错综复杂,却处处是可供落子的缝隙!”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兴奋,“这‘三不管’,正是上天赐予我们最好的崛起之地!在这里,我们可以不受太多旧有规则的束缚,按照我们的想法,建立起全新的秩序!”

他指向地图上的镇荒城和望北城:“这里,将不再仅仅是我们的安身之所。它将是我们撬动这个乱世的支点!”他的野心,在这一刻,不再掩饰。生存与发展之后,那“改变世界格局”的宏大目标,似乎找到了现实的落点。

然而,他也深知,机遇与风险并存。势力的扩张和人才的引进,如同一把双刃剑。如何在快速发展中保持内部的纯净与忠诚?如何在这错综复杂的势力夹缝中巧妙周旋,避免过早成为众矢之的?这一切,都对他和整个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前路依旧迷雾重重,但林凡的目光已然穿透迷雾,看到了更远的未来。乱世棋局,他已执子,下一步,将落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