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公败退的余波尚未完全平息,林谷内部还弥漫着胜利后的疲惫与振奋交织的复杂情绪。然而,林凡却已从短暂的放松中抽身,将目光投向了更遥远、也更晦暗的未来。羌戎的游骑,邢国贵族探询的目光,都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提醒着他,林谷的安逸,脆弱得如同晨曦中的薄雾。
真正的安全,源于无可匹敌的力量和难以撼动的根基。现有的城防与钢弩,足以震慑如屈公之流,但面对更庞大的国家机器或是迥异的威胁,还远远不够。林谷需要再一次的蜕变,需要点燃足以照亮前路、甚至燃烧敌人的……星火。
议事堂后的密室内,仅有林凡、墨恒、以及被紧急召来的猞猁在场。气氛凝重。
“猞猁,”林凡指向悬挂地图上几处标注了可能矿脉的区域,这些区域大多偏远,人迹罕至,“你接下来的首要任务,是带领斥候排最精干的小队,以勘探新商路或狩猎为掩护,重点排查这些区域。寻找一种……特殊的‘矿石’。”他描述了一种白色或淡黄色的结晶体,常出现在盐碱地、洞穴或老旧墙根下,味道辛、咸、苦,并强调了其易燃的特性。“发现后,立刻标记,秘密取样带回,严禁明火靠近,更不可泄露勘探的真实目的。此物,我称之为‘硝石’,关乎林谷未来命脉,务必谨慎!”
猞猁虽不解其深意,但林凡前所未有的严肃语气让他明白此事非同小可,他肃然领命:“属下明白!必不负谷主重托!”
待猞猁离去,林凡的目光转向墨恒,这位年轻的格物院负责人眼中充满了求知的光芒,他知道,谷主每次如此郑重,必将有石破天惊的构想。
“墨恒,水力虽好,却受制于河流、季节。若要林谷真正挣脱束缚,翱翔九天,我们需要一种……更强大、更稳定、无处不在的‘力’。”林凡的声音带着一种引导性的魔力,他拿起炭笔,在准备好的白板上开始勾勒。
他画了一个简单的密闭容器,下面有火加热,容器连接着一根杆件,杆件另一端连着某个想象中的轮子。“看,水在其中被加热,化为无形之气(蒸汽),此气之力,足以撑破容器。但若我们引导这股力,推动此杆往复运动,再通过巧妙的机构,便可带动轮轴旋转,产生持续不断的动力!此物,我称之为——蒸汽机!”
随着林凡的讲解和简图的逐步完善,一个利用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宏伟蓝图,在墨恒面前徐徐展开。他讲解着锅炉、气缸、活塞、连杆、飞轮的基本原理,强调着密封、压力控制、热能效率等关键难点。这完全颠覆了墨恒对“力”的认知!这不再是依靠水流、风力或者人力畜力,而是从燃烧的火焰中,亲手创造和驾驭力量!
墨恒的呼吸变得粗重,眼睛死死盯着草图,脑海中仿佛已经听到了那台想象中的机器发出轰鸣,看到了它不知疲倦地带动着无数机床、水泵、甚至……车辆!他仿佛触摸到了一个全新世界的大门,激动得手指微微颤抖。
“谷主……此物……此乃夺天地造化之功!”墨恒的声音因激动而沙哑。
“路漫漫其修远兮。”林凡放下炭笔,神色凝重,“原理看似简单,但要将它变为现实,需要克服的困难数不胜数。材料的强度、加工的精度、密封的可靠性……每一步都可能耗尽心血。这或许需要数月,数年,甚至更久。但这条路,我们必须走!”
他看向墨恒,目光灼灼:“格物院,将是点燃这工业星火之地!此事,列为林谷最高机密,代号‘燧火’。所有参与人员,需经严格审查。研究过程,记录需用密文。”
“墨恒明白!”墨恒挺直脊梁,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与无上的荣耀。
“即刻起,‘燧火’计划启动。”林凡开始具体部署,“我将蒸汽机的研制,分解为两大核心部分。其一,动力之源,在于高温高压,对材料要求极高。百炼司王砺,负责牵头,集中最优秀的冶铁、锻打工匠,成立‘强材组’。你们的任务,不是打造兵器,而是要研制出能承受更高压力、更耐高温、更致密均匀的特种铁材!我会给你一些思路,比如尝试不同的煤炭(焦炭)、调整鼓风、尝试炒钢法或灌钢法的进一步优化……目标,是造出能用于制造锅炉和气缸的‘强铁’!”
“其二,动力之形,在于精妙结构。巧工司李磐,负责牵头,集中最富巧思的木工、金工匠人,成立‘精构组’。你们的任务,是根据我提供的原理图和基本构想,设计并制造出活塞、连杆、阀门、飞轮等所有机械部件。重点解决气缸与活塞的精密配合与密封问题,可以考虑使用浸油皮革、金属垫圈等思路进行尝试。加工精度,是成败关键!”
“而你,墨恒,”林凡最后看向他,“统筹全局,协调百炼司与巧工司,负责理论验证、整体设计优化和最终组装调试。你需要将我的理念,转化为工匠们能够理解和执行的图纸与工艺。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随时可直接向我汇报。”
林凡没有给出详细的图纸,他只是点燃了火种,指明了方向。他深知,完全由他拔苗助长,反而会扼杀这个时代工匠自身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需要的是他们真正理解并掌握这门技术,哪怕过程曲折,那也是属于林谷自己的、扎下根的技术。
“材料是骨,结构是肉,而原理是魂。”林凡总结道,“三者合一,方能赋予这台机器生命。去吧,让格物院的灯火,为林谷照亮这条工业之路!”
墨恒怀着无比激动和沉重的心情离开了密室,他感觉自己手中握着的,是足以改变时代的钥匙。
随后的日子里,林谷的表面依旧在按部就班地运转:城墙在进一步加固,新的民兵在训练,与安平邑、彩云城的贸易更加红火。但在格物院深处,一片被划为绝对禁区的工坊内,一场静默的革命已然开启。
百炼司的工坊里,炉火日夜不息,王砺带着“强材组”的工匠们,围绕着几座经过改造的、追求更高炉温的小高炉和锻炉,不断地尝试着新的燃料配比、鼓风角度、以及捶打、淬火的工艺。失败是家常便饭,得到的往往是充满气泡、裂纹或者强度不足的铁块。但每一次失败,都被详细记录,进行分析。林凡偶尔会前来,并非直接指导,而是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为何此处易裂?”“是否想过让铁水在其中停留更久?”“不同的矿石,特性是否不同?”引导着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
巧工司的工坊则充满了锯、凿、锉、磨的声音。李磐和“精构组”的工匠们,面对林凡给出的那些前所未见的零件概念,绞尽脑汁。他们用硬木制作模型,反复推敲结构,讨论着如何用现有的金属加工技术(主要是铸造和手工锻锉)来制造出圆度足够、表面光滑的气缸和内壁,如何制作能够严丝合缝又在其中顺畅运动的活塞。密封问题更是难题,他们尝试了各种填料,记录着它们的耐用性和密封效果。
墨恒则如同一个高速旋转的枢纽,穿梭于两个工坊之间,将林凡传授的原理与工匠们的实践相结合,绘制出更详细的分解图,计算着大致的尺寸比例,协调着材料需求与加工进度。他常常在油灯下工作到深夜,桌上铺满了写满演算过程和草图的手稿。
整个“燧火”计划在绝对的保密下,艰难而又坚定地迈出了第一步。没有人知道他们最终能否成功,但那台存在于林凡描述和墨恒草图之中的、能够喷吐着白色蒸汽、发出巨大轰鸣的钢铁巨兽,已经成为了所有参与者心中共同的梦想与信仰。
而在遥远的荒原与山洞之间,猞猁带领的小队,也正如幽灵般穿梭,仔细搜寻着那关系着另一股毁灭性力量的、看似不起眼的白色晶体。
林谷,在击退外敌的短暂喘息后,又一次将目光投向了未来,开始孕育着下一次,更为惊天动地的爆发。工业革命的星火,已在悄然点燃;而那雷霆般的轰鸣,似乎已在地平线下隐隐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