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铁器时代:从零开始的工业革命 > 第80章 风起青萍,魂铸金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0章 风起青萍,魂铸金石

“林谷之风”的种子,已随着技能比武的汗水与丰收祭的欢笑,悄然撒入这片曾经荒芜的土地。林凡深知文化浸润非一日之功,他采取了一种分阶段、有侧重的推进策略,试图让“诚信、勤奋、创新、协作、秩序”这五个核心词,如同五根支柱,逐步撑起林谷的精神穹顶。

“诚信”之基,首重商队与全员。 林凡在夜校和各类集会中反复强调:“人无信不立,谷无信不兴。对内,承诺之事必达;对外,交易之约必守。”他将此作为林谷人最基本的操守。阿竹领导的商队,更是“诚信”对外的窗口。每一次交易,货品质量、交付时间都严格恪守约定,哪怕暂时吃亏,也绝不毁诺。渐渐地,“林谷工坊,货真价实;林谷商队,言出必行”的口碑,开始在周边有限的贸易圈里流传开来,这为林谷赢得了宝贵的信任和潜在的盟友。

“勤奋”之风,扎根于垦殖与开采。 这是流民出身的大多数谷民最朴素的本色,林凡要做的是将其升华,赋予其价值感。他不再让开荒挖矿仅仅是换取口粮的劳作,而是通过表彰大会、贡献点倾斜等方式,让这些最辛苦的劳动者感受到尊重和认可。他时常出现在田间地头、矿洞深处,与老农、矿工交谈,了解他们的艰辛,并利用有限的知识,尝试改进工具(如优化犁铧角度、设计更省力的矿石搬运架),将“勤奋”与“智慧”结合,让汗水流淌得更有价值。

“创新”之魂,聚焦于工匠团体。 墨恒领导的工坊区,是“创新”的火种所在。林凡不仅鼓励,更提供了制度支持。他设立了“巧思奖”,对于任何能改进工具、提升工艺、哪怕只是提出一个有价值想法的工匠,都给予物质和荣誉奖励。水力锯木厂的成功,更是极大地刺激了工匠们的热情。他们开始主动琢磨如何让水力锻锤的落点更精准,如何优化砖窑的结构以提高成品率,甚至有人开始尝试按照林凡给出的模糊原理,摸索着组装更复杂的齿轮传动机构。一种敢于尝试、乐于钻研的氛围,在工坊区逐渐形成。

至于“协作”与“秩序”,林凡计划在巩固了前三项的基础上,再通过更复杂的生产流程管理和更大规模的集体行动来强化。尤其是“秩序”,他准备参照现代管理理念,为内务部和未来的管理层制定更细致的行为规范和决策流程,避免人治的随意性。

然而,命运的巨轮似乎总是急于碾过初生的嫩芽。就在“诚信”、“勤奋”、“创新”刚刚在林谷泛起微澜,而“协作”与“秩序”尚在蓝图之中时,来自远方的一声急促鹰唳(驯鹰计划的初步成果,虽不稳定,但此次成功传递了紧急信号),打破了山谷的宁静。

消息是猞猁小组通过猎隼和接力信使,以最快速度传回的。布条上的信息简洁而惊心:“‘河谷营’倾巢而出,人马约三百,携攻城器械,方向西南,距谷约两日路程。”

该来的,终于还是来了。而且规模、决心,都超出了最初的预估。

林凡接到消息时,正在工坊与墨恒讨论一种新型鼓风机的设计。他的手指在图纸上停顿了片刻,随即沉稳地收起图纸,对墨恒道:“看来,新鼓风机要等打完这一仗再看了。通知所有核心成员,立刻到议事厅。”

片刻之后,议事厅内气氛凝重得能滴出水来。炭笔在粗糙的地图上划过,标注出“河谷营”可能的行进路线和预计抵达时间。

“三百人…还有攻城器械…”铁叔的眉头拧成了疙瘩,拳头攥得发白,“这帮杂碎,是铁了心要吞掉我们!”

“我们的城墙还不够高,护城河也没完全挖通。”阿竹忧心忡忡,“硬碰硬,恐怕…”

姜宓则迅速翻看着内务部的物资清单,计算着库存的箭矢、滚木、雷石,以及粮食和药品的储备情况,脸色同样凝重。

林凡的目光扫过众人,将每个人的担忧和决然都看在眼里。他没有立刻下达具体指令,而是先问了一个问题:“诸位,还记得我们正在建设的‘林谷之风’吗?”

众人一愣,不明白为何在此危急关头,林凡会提起这个。

“现在,考验它们的时候到了。”林凡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奇异的力量,“‘河谷营’看中的,是我们的铁,我们的粮,我们辛苦建起的一切。他们以为我们是一盘散沙,一群可以随意揉捏的流民。”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林谷的位置上。

“诚信,让我们内部互信,令行禁止,无人会临阵脱逃,也让我们在必要时,能争取到外部一丝可能的援助,因为有人知道我们‘言出必行’。”

“勤奋,让我们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开垦了足以支撑一段时间的粮田,储备了相当数量的物资,筑起了虽然不完美但已初具规模的防御工事。这是我们能站在这里抵抗的底气!”

“创新,”他看向墨恒,“让我们拥有了水力锻锤打制的锋利武器,拥有了比敌人射程更远、穿透力更强的弩箭,拥有了他们想象不到的防御 ideas(想法)!这,将是我们以弱胜强的关键!”

他顿了顿,目光灼灼地看向铁叔和阿竹:“至于协作与秩序…虽然我们还没来得及系统建设,但此刻,生死存亡之际,我要你们将这两个词,用血与火,刻进每一个林谷人的骨子里!护卫队各小队之间,工坊与防御阵地之间,前方与后方之间,必须协作如臂使指!所有人,必须遵守战时秩序,违令者,军法从事!”

林凡的话,像一道闪电,劈开了众人心头的迷雾和恐惧。文化建设的力量,在此刻从虚无的理念,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他们不是在为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战,而是在守护一个已经初具雏形、充满希望的家园,守护他们亲手建立起来的“林谷之风”!

“铁叔!”林凡开始下达具体指令,语速快而清晰,“你总揽防御,立刻进入战时状态!将所有护卫队员、经过训练的民兵,按照预定方案,部署到第一、第二道防线。检查所有防御设施,加固薄弱环节。将我们储备的火油(从煤中提炼的少量原油,极珍贵)分配到关键位置。”

“墨恒!工坊除保留最低限度维持武器修复和箭矢打造的人手外,其余工匠,全部编入辅助队,听从铁叔调遣,负责运输物资、操作重型守城器械、抢修工事!把你们‘创新’的劲头拿出来,看看还有什么能给敌人‘惊喜’的东西!”

“阿竹!你的商队立刻停止一切外部活动,人员并入防御体系。同时,派出最机灵、最熟悉山路的人,想办法绕过‘河谷营’的队伍,前往领主府求援!尽管希望渺茫,但必须一试!记住,陈明利害,我们若亡,下一个就是屈公的领地!”

“姜宓!内务部负责所有后勤保障,物资调配、伤员安置、民众疏导,务必井然有序!同时,动员所有非战斗人员,包括妇女老人,负责做饭、烧水、照顾伤员!告诉他们,林谷没有前方后方,每个人都是战士!”

一道道命令清晰明确,责任到人。原本因为强敌压境而可能产生的慌乱,在林凡沉着冷静的指挥和“林谷之风”的精神感召下,迅速转化为高效的行动。

谷内,警钟长鸣。但钟声带来的不是恐慌,而是一种同仇敌忾的肃杀。护卫队员们奔跑着进入阵地,检查着弓弩刀剑;工匠们扛着工具和材料,奔向需要加固的城墙段;妇女们聚集在食堂和临时医疗点,默默地准备着;老人们则组织起孩子,向更安全的后方山谷疏散……

文化建设未完,强敌已至。但那已播下的“诚信、勤奋、创新”的种子,在这生死存亡的压力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生根发芽,并与即将到来的血火考验中,被迫提前催生出的“协作”与“秩序”一起,共同凝聚成一股支撑林谷迎战强敌的、不屈的魂魄。

林凡站在初具规模的城墙上,望着远处连绵的群山,那里,敌人的洪流正滚滚而来。他的眼神冰冷而坚定。

“来吧,‘座山雕’,就让你和你的人马,来作为检验我林谷之风的,第一块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