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铁器时代:从零开始的工业革命 > 第174章 立心明道与信仰之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4章 立心明道与信仰之界

百家讲坛的余波在镇荒城内回荡,思想的激荡并未因一场辩论而停息,反而如同投入池塘的石子,涟漪扩散,引发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对于林凡而言,那些来自儒家、道家、佛家乃至其他学派的诘问与辩难,虽然未能动摇他的根本,却促使他必须更系统、更清晰地梳理和阐述自己的核心理念,为林谷这艘日益庞大的航船,树立起一座清晰而坚定的思想灯塔。

他独坐于内室,烛火摇曳,面前铺开着白纸,手中把玩着一支炭笔(格物院根据他的指点改进的小物件)。前世作为工业工程师的记忆,与此世在血火和建设中积累的经验,相互碰撞、融合。他回想起流水线的效率,想起标准化带来的质量可控,想起项目管理中对资源、时间、人力的精确调配,更想起那个物质极大丰富、信息爆炸时代对理性与实证的尊崇。同时,他也深刻体会到此世资源匮乏、强敌环伺的残酷,以及“富民强兵”对于一个政权生存的极端重要性。

“格物致用,富民强兵,法理治世。”

这十二个字,是他初来此世,基于生存和发展的本能提出的方向。如今,经过实践的检验和思想的碰撞,它需要更深厚的根基,更丰富的内涵,以及一个能够凝聚人心、指引未来的名字。

他沉吟良久,炭笔在纸上缓缓划过。

“‘林学’?略显狭隘,似仅为我一人一家之言。”

“‘新学’?过于空泛,未能体现其核心。”

“‘实学’?强调务实,但格局稍小……”

最终,他的笔锋停住,写下了两个大字——“新道”。

“道”,在此世,是诸子百家追求的最高哲理,是天地运行的规律。他以“新”冠之,并非要完全否定旧有的一切,而是要宣告一种不同于以往任何学说的、全新的根本理念与践行路径。这既是对自身理念的升华,也包含着超越百家争鸣的雄心。

他开始为“新道”填充血肉:

“新道之基,在于‘格物穷理’。不尚空谈,不迷信权威,唯以观察、实验、数据为凭,探究天地万物之本源与规律。此乃一切知识与应用之源头。”

“新道之用,在于‘经世济民’。一切学问,若不能转化为实实在在改善民生、增强国力的成果,便是无用的空谈。富民为首要,强兵为保障,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新道之序,在于‘法理为纲’。人情有私,权力易腐,唯公开、公正、明确之法度,可定纷止争,约束权力,保障民权,维系社会长久之稳定与效率。”

“新道之魂,在于‘人定胜天’之信念。不屈服于命运,不寄托于鬼神,相信凭借人之智慧、勤劳与协作,可以认识自然、改造环境、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此信念,源于对自身力量的认知,而非虚妄的崇拜。”

这便是林凡的“道”,一种充满理性精神、实用主义和进取心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它吸收了墨家“兼爱”、“非攻”中对平民的关怀与对技术的重视,法家“以法治国”、“富国强兵”的核心理念,兵家“知己知彼”的务实态度,却摒弃了墨家过于理想化的“明鬼”、法家过于严苛忽视教化的弊端,更与儒家强调等级礼教、道家主张清静无为、佛家追求出世解脱,划清了界限。

尤其是对宗教,林凡基于前世的认知和此世的现实需求,态度极为明确和坚决。他深知,在生产力低下、民众蒙昧的时代,宗教有其慰藉心灵、稳定社会的暂时作用。但于他立志打造的工业化、理性化林谷而言,不受控制的宗教传播,尤其是鼓吹出世、忍耐、寄托来世的信仰,无疑是思想上的麻醉剂,是组织凝聚力的消解器,是科学精神传播的阻碍。

数日后,林凡再次于博闻院召集了一次范围更小的会议,参与者主要是林谷的核心官员以及少数经过筛选、表现出务实倾向的学者。

会上,林凡首次系统地阐述了“新道”的理念。他没有强行要求众人立刻接受,而是将其作为林谷官方认可并致力践行的根本指导思想公之于众,允许讨论和补充,但核心原则不容动摇。

随后,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异常严肃,宣布了一项关乎林谷思想根基的法令:

“基于‘新道’之‘格物穷理’与‘人定胜天’之精神,我林谷,鼓励一切基于事实与逻辑的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无论其源于何家何派。然,对于宗教传播——即设立祠庙、组织信众、进行系统性崇拜仪式、并要求信仰皈依之行为——林谷持明确禁止态度。”

此言一出,台下微微骚动,尤其是那几位佛门僧人和个别信奉某些民间宗教的学者,脸色顿时变得有些难看。

林凡目光如炬,继续解释道:“吾非不敬鬼神,然鬼神之事,虚无缥缈,难以实证。林谷之信仰,只能建立在可见、可感、可证之物上!我等信仰脚下之土地,因其能产出粮食,滋养万民;信仰手中之工具,因其能改造自然,创造财富;信仰心中之智慧与勇气,因其能明辨是非,开拓进取;信仰彼此间之协作与律法,因其能保障公正,凝聚力量!”

他站起身,声音铿锵,传遍整个讲堂:“换言之,林谷之信仰,乃是‘唯物’之信仰!是对家国百姓之信仰!是对‘人’自身力量之信仰!任何试图在此信仰之外,另立神只,要求民众寄托来世、放弃现世奋斗之宗教,皆与林谷立国之本相悖,恕难接纳!”

他看向那几位僧人,语气稍缓,但立场依旧坚定:“诸位大师,可留于林谷,研究学问,交流思想,甚至可将佛法中之哲思与林谷分享。但若欲建寺收徒,广传信仰,则林谷律法不容。‘盛世修心,乱世修行’,此言有理,然林谷所求,乃是创造一个无需寄托于虚幻净土,凭自身努力便能得现世安宁与繁荣之世间!”

这道明确的“信仰之界”,如同惊雷,在与会者心中炸响。它彻底划清了林谷在思想领域的红线,将“新道”的理念以最不容置疑的方式确立为官方意识形态。

法令颁布后,几位僧人默然良久,最终其中一位年长者长叹一声,合十行礼后,悄然离去。也有少数狂热的信徒试图争辩,但在林谷强大的行政能力和舆论导向面前,终究未能掀起太大波澜。

而更多的学者和官员,则在震惊之余,开始深入思考“新道”的内涵。他们发现,这套理念虽然挑战了许多传统观念,但其强大的逻辑性、务实性和对“人”本身力量的推崇,确实提供了一种迥异于以往、却似乎更契合这个激烈变革时代的精神指引。

“新道”的雏形与“信仰之界”的划定,标志着林谷不仅在军事、经济上独立,更在思想文化上,开始走上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这条道路以理性为基石,以实用为导向,以民富国强为目标,拒绝虚无缥缈的寄托,坚信人定胜天的力量。这条道路注定充满争议与挑战,但也为林谷未来的发展,注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实而昂扬的内驱力。思想的基石,于此奠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