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妹妹的过分粘人是其一,而更深的导火索,是昨晚无意间在校园论坛上扫到的那条帖子。

作为曾经的论坛“布局者”,沈玥早已养成了定期浏览的习惯。

这不仅是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像一种掌控全局的本能。

然而昨晚,一条被顶得火热的帖子标题,像根冰冷的针,猝不及防地刺入她的视线:

《震惊!姐妹花两女争一夫!校草花落谁家?》

点进去,内容更是让她血液微凝。

帖子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前天,也就是周三上午,她和沈萱如何“夹着”秦川在校园里穿行。

照片虽然模糊,但三人同框的构图,配上发帖人添油加醋的“修罗场”分析,将一段本是她与妹妹之间隐秘的较劲,硬生生渲染成了全校皆知的三角绯闻!

都怪自己。

沈玥心底涌上一股懊恼。

当时被沈萱那宣战的姿态激起了好胜心,一时冲动,竟也忘了平日的冷静自持,陪着她演起了那场幼稚的争夺戏码。

注意力全在秦川那块“木头”的反应和妹妹的挑衅上,完全忽略了周遭可能存在的窥探目光。

至于那两个当事人?

习惯了成为焦点,本身又是块不解风情的木头,大概根本没察觉那天上午的暗流汹涌,更不会在意旁人的议论。

满心满眼只有秦川那块木头,所有的行动都围绕着如何吸引他的注意,旁人的眼光在她看来恐怕只是无关紧要的背景板。

这两个人谁会注意?

沈玥在心底无声地叹了口气,一股难以言喻的烦闷感沉甸甸地压在胸口。

起初,这条所谓的“三角恋”帖子,她根本没往心里去。

她对自己的布局有着近乎本能的自信。

长久以来精心营造的形象与氛围,早已让校内绝大多数人默认了她与秦川是“郎才女貌”、“天生一对”的金童玉女。

她甚至能想象出帖子下那些应和的声音。

“还用争?肯定是沈玥啊!”、“秦川和沈玥不是公认的吗?”

然而,指尖无意识地刷新着页面,映入眼帘的评论区景象,却与她笃定的预想背道而驰。

支持沈萱的声音,如同异军突起,开始鲜明而活跃地出现在热评区。

“讲真,秦川那种阳光运动型,和活泼开朗的沈二小姐站一起更有cp感吧?画面都生动了!”

“高岭之花美则美矣,但感觉有点距离感?沈萱多元气啊,跟秦川互动也自然,看着就开心。”

“支持妹妹!阳光治愈系谁不爱?感觉和秦川在一起更放松没压力。”

这些评论像一根根细小的刺,扎在她构建的完美图景上。

她原本以为的“一边倒”的舆论,此刻竟清晰地分裂成了两派。

一派固守着她与秦川的“官配”印象,言辞间带着维护与确信。

而另一派,则旗帜鲜明地为沈萱摇旗呐喊,用“活泼开朗”、“元气”、“阳光”、“没压力”这些字眼,精准地描绘出沈萱的优势,并直言不讳地将其与她的“高岭之花”、“距离感”进行对比。

两方人马在评论区各执一词,争论得热火朝天。

那些支持沈萱的言论,此刻在沈玥眼中显得格外清晰,甚至有些刺眼。

她看着那些描述沈萱如何“更适合”秦川的字句,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冷意悄然爬上脊背,让她握着手机的手指微微发凉。

原来,在她未曾留意的地方,风向已经开始悄然转变。

她其实并不在意同学们讨论沈萱的优点。

看到妹妹活泼开朗、元气满满的特质被认可,她内心深处甚至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混杂着习惯性审视的欣慰。

那些“阳光”、“治愈”、“没压力”的标签,贴在沈萱身上,她可以平静接受。

但是!

她不能接受这些对沈萱优点的赞美和欣赏,被堂而皇之地、甚至带着某种理所当然的语气,与“适合秦川”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

“和秦川站一起更有cp感”、“和秦川在一起更放松没压力”……

这些字眼像无形的锁链,将她妹妹的优点与她最在意的那个人强行连接,构成了一个刺眼的、她极度排斥的等式:沈萱的优点 = 适合秦川。

这让她感到一种强烈的、被侵犯的异样感。

仿佛属于自己的东西,正被一种她无法控制的、名为“舆论”的力量,硬生生地推向另一个方向,一个她从未设想、也绝不认可的方向。

现在的情况,正以一种让她措手不及的速度,逐渐偏离了她精心预设的轨道。

失控了,这个词清晰地浮现在沈玥的脑海中。

她习惯于掌控,习惯于将一切变量纳入自己的推演和布局。

无论是学业、舞蹈,还是与秦川之间那微妙的关系氛围,她都力求在无形中施加影响,引导向期望的终点。

可眼前这舆论的漩涡,这关于“谁更适合秦川”的公开争论,她再一次感到束手无策。

她非常、非常不喜欢这种感觉。

这种……自己在意的事物被他人随意评点、甚至试图重新分配归属的感觉。

必须采取点措施,阻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这个念头清晰而强硬地穿透了纷乱的思绪,瞬间平息了翻腾的杂音,只留下一种近乎冷酷的清醒。

沈萱的“优点”可以存在,甚至可以被赞美。

但让这些优点成为“适合秦川”的论据,让舆论将妹妹与秦川的名字如此自然、如此热烈地捆绑在一起,并试图挑战她与秦川之间那份被广泛默认的“金童玉女”的联结——这绝不允许。

被动等待或寄希望于秦川这块木头自己开窍,风险太大,效率太低。

舆论的风向一旦形成惯性,再想扭转就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她需要重新夺回主导权,用更有效、更直接的方式,将偏离的轨道矫正回来。

首先,源头清理。

沈玥的手指在手机屏幕上无声而迅速地滑动,找到了那个让她心烦意乱的帖子。

没有犹豫,她点击了右上角的举报按钮,选择了最直接的理由:“发布不实信息”。

同时,指尖飞快地在举报描述框里输入一行冷静而精准的措辞:

“该帖内容严重失实,刻意捏造并曲解同学间正常互动,涉嫌诽谤及恶意引导网络舆论,对当事人造成严重困扰,请管理员尽快核查处理。”

举报、发送。

动作一气呵成,不带丝毫拖泥带水。

虽然知道论坛管理未必能立刻删除,甚至可能引发反弹,但这一步是表明态度、遏制其进一步发酵的必要姿态。

其次,釜底抽薪。

舆论的燃料是沈萱对秦川持续不断、高调且“有效”的互动。

只要沈萱继续这样肆无忌惮地靠近、示好、制造话题,支持她的声音只会越来越多。

沈玥的目光沉静地投向车窗外飞速倒退的街灯,脑海中迅速过滤着近期可能让沈萱和秦川产生交集的事件。

校庆表演结束了,但下周……

印象里是没有什么较大的活动了,那么平时的活动区域就教室、球场、食堂这些地方。

她需要重新评估这些“接触点”,并思考如何在不显得刻意和引发妹妹反弹的前提下,巧妙地增加自己与秦川同框的“有效曝光率”。

同时适度地、不着痕迹地压缩沈萱靠近秦川的空间和时间。

这需要更精细的规划和临场反应。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核心目标。

一切的布局,最终都要服务于那个核心:秦川的态度和认知。

她需要创造机会,一些只有他们两人、能深入交流、能让他真正“看见”她的机会。

那些论坛上的争论,那些“适合”与否的标签,归根结底都是噪音。

只有让秦川的心意更清晰、更确定地偏向她这边,所有的舆论自然不攻自破。

这需要耐心,也需要契机,但必须纳入行动计划的核心位置。

车内的安静被沈玥细微却坚定的按键动作打破。

她做完举报操作,缓缓将手机屏幕按熄。

黑暗中,手机屏幕的微光在她沉静的侧脸上勾勒出清晰的轮廓,那双眼睛在窗外霓虹的映照下,不再有烦躁,只剩下深海般的沉静与一丝不容置疑的锐利。

风,必须重新按照她的方向吹。

后座。

沈萱的注意力从发送成功的照片和那个可爱的表情上移开。

她满足地收起手机,身体放松地陷进柔软的真皮座椅里,嘴角还残留着得意的弧度。

然而,她眼角的余光,却敏锐地捕捉到了副驾驶上姐姐那不同寻常的沉默与紧绷。

太安静了。

安静得反常。

姐姐沈玥向来清冷自持,但此刻她靠在车窗上的姿态,那微微抿紧的唇线,以及刚才那几乎微不可闻的、操作手机时带起的细微气流变化……都透着一股与平时不同的低气压。

沈萱漂亮的眼睛眨了眨,心思飞快地转动。

刚刚好像看到姐姐在逛校园论坛。

会是什么帖子呢?

是不是那些分享秦川表演照片的?

我得去看看!

说做就做,沈萱再次拿起手机,打开了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