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朱元璋得知有人暗中破坏他招募贤才的计划后,心中既愤怒又警惕。他一面命徐达加紧调查幕后黑手,一面更加坚定了要整顿军队、提升实力的决心。在这乱世之中,唯有自身强大,才能应对各方的挑战。

此时的濠州城,虽然经历了数次战斗,但军队中却逐渐滋生出一些不良风气。部分士兵纪律松弛,时常骚扰百姓,甚至还有些人在军中拉帮结派,影响军心。朱元璋深知,若不及时整治这些问题,军队的战斗力将大打折扣,更无法实现他的宏图大业。

这日清晨,濠州城校场上,军旗猎猎作响。朱元璋身着戎装,神色严肃地站在点将台上。台下,一众将领和士兵整齐列队,他们看着朱元璋阴沉的脸色,心中都隐隐感觉到,今日恐怕要有大事发生。

朱元璋目光如炬,扫视着台下众人,大声说道:“今日将大家召集于此,是要与你们说清楚一件事。咱们这支队伍,是为了反抗元朝暴政,为天下百姓谋福祉而组建的。可如今,我却听到了许多不堪入耳之事!”

台下的士兵们面面相觑,有些人心中忐忑不安,低下头不敢与朱元璋对视。

“有人在城中横行霸道,骚扰百姓,这与那残暴的元军有何区别?还有人在军中拉帮结派,搞小团体,难道忘了咱们是一个整体,要齐心协力对抗敌人吗?”朱元璋的声音愈发严厉,如洪钟般在校场上回荡。

这时,一个小头目模样的士兵站了出来,低声说道:“大帅,兄弟们在这乱世中出生入死,有时候实在是憋闷得慌,就想找点乐子,并无恶意啊。”

朱元璋冷哼一声,说道:“找点乐子?你们的乐子,是建立在百姓的痛苦之上!百姓们把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可你们却如此行径,如何能让百姓信任我们,支持我们?”

那小头目被说得哑口无言,灰溜溜地退了回去。

朱元璋接着说道:“从今日起,我要大力整顿军纪!若再有谁敢违反,绝不姑息!”他转头看向李善长,说道:“李先生,你即刻制定一套严格的军纪条例,张贴在军中各处,务必让每一个士兵都清楚知晓。”

李善长拱手领命:“大帅放心,此事交给我便是。”

随后,朱元璋又看向徐达,说道:“伯仁,你亲自负责监督军纪的执行。若有将领违反,罪加一等!”

徐达抱拳,坚定地说道:“大帅,末将定不辱使命!”

数日后,李善长将制定好的军纪条例呈给朱元璋。朱元璋仔细翻阅,只见上面详细规定了诸如严禁骚扰百姓、严禁临阵脱逃、严禁私吞战利品等一系列条款,每一条都明确了相应的惩处措施。

朱元璋点头表示满意,说道:“李先生,这军纪条例制定得甚好。即刻下发全军,务必让大家牢记于心。”

于是,濠州城的军营中,到处张贴着军纪条例。士兵们围聚在告示前,认真阅读。然而,仍有一些人对此不以为意,觉得不过是做做样子。

这日,徐达带着一队亲兵在城中巡逻。当他们路过一处集市时,听到一阵吵闹声。徐达心中一动,立刻带着人赶了过去。

只见一群士兵正围着一个卖菜的老汉,其中一个士兵正伸手抢夺老汉的菜篮,老汉死死护住,苦苦哀求。

徐达见状,大喝一声:“住手!你们在干什么?”

那些士兵见是徐达,心中一惊,赶忙松开手。为首的士兵嬉皮笑脸地说道:“徐将军,我们就是想拿这老汉几根菜,又不是什么大事。”

徐达面色一沉,说道:“不是大事?大帅刚刚颁布的军纪,你们都当耳旁风了?严禁骚扰百姓,你们竟敢公然违抗!”

那士兵不以为然地说道:“徐将军,大帅不过是说说而已,何必当真呢?”

徐达怒不可遏,拔出佩剑,指着那士兵说道:“大帅的命令,就是军中的铁律!来人,将这几人带回军营,听候大帅发落!”

徐达将这几个违反军纪的士兵押回军营后,立刻向朱元璋禀报。朱元璋听闻后,怒发冲冠,下令将这几个士兵带到校场,当众处置。

校场上,一众士兵整齐列队。那几个违反军纪的士兵被押到众人面前,此时他们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吓得脸色苍白,纷纷跪地求饶。

朱元璋站在点将台上,大声说道:“我之前说过,违反军纪者,绝不姑息!今日,就是要让你们知道,军中无戏言!”

说罢,他看向徐达,说道:“徐将军,按照军纪条例,该如何处置?”

徐达高声回道:“大帅,按照条例,骚扰百姓者,杖责五十,以儆效尤!”

朱元璋点头,说道:“执行吧!”

顿时,校场上响起了阵阵惨叫声。其他士兵们看着这一幕,心中都充满了畏惧,深刻认识到了军纪的严肃性。

然而,整顿军纪并非一帆风顺。一些平日里骄纵惯了的将领,对朱元璋的做法颇为不满。

这日,一位名叫王强的将领来到朱元璋的营帐,满脸不悦地说道:“大帅,您这整顿军纪,是不是太过严厉了?兄弟们平日里打仗出生入死,不过是偶尔犯点小错,没必要如此大动干戈吧?”

朱元璋看着王强,神色严肃地说道:“王将军,你这话就错了。一支军队若没有严明的纪律,如何能打胜仗?如何能得到百姓的支持?今日的小错,若不及时纠正,明日就可能酿成大祸!”

王强仍不死心,说道:“大帅,您这样做,兄弟们心里都有怨言。长此以往,恐怕会影响军心啊。”

朱元璋目光如炬,盯着王强说道:“影响军心?若不整顿军纪,任由这些不良风气蔓延,那才是真正影响军心!若有人因为军纪严明而心生不满,那这样的人,不要也罢!”

王强被朱元璋的气势震慑住,不敢再言语。他心中虽仍有不甘,但也只能无奈退下。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顿,濠州城的军队面貌焕然一新。士兵们纪律严明,再也不敢随意骚扰百姓,军中拉帮结派的现象也消失不见。百姓们对起义军的态度也由最初的畏惧,逐渐转变为信任和支持。

在一次军队训练结束后,一位老者带着几个年轻人来到军营。老者走到朱元璋面前,躬身行礼道:“大帅,您整顿军纪,让我们百姓看到了希望。这几个后生,都是我们村的,他们愿意加入大帅的队伍,为大帅效力。”

朱元璋大喜,赶忙扶起老者,说道:“老人家,多谢你们的支持。我朱元璋定不会辜负百姓的期望。”

看着这些主动前来投奔的年轻人,朱元璋深知,整顿军纪不仅提升了军队的素质,更赢得了民心。然而,他也清楚,南方的陈友谅势力日益壮大,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他必须争分夺秒,继续壮大自己的力量。

这日,朱元璋正在营帐中与李善长等人商议应对陈友谅的策略。突然,徐达匆匆走进来,脸上带着兴奋的神情,说道:“大帅,好消息!经过这段时间的调查,我们终于查出了暗中破坏招募贤才计划的幕后黑手,正是孙德崖等人!”

朱元璋眉头紧皱,眼中闪过一丝怒色,说道:“果然是他们!这些人,为了一己之私,竟敢做出如此卑鄙之事。李先生,你觉得我们该如何应对?”

李善长沉思片刻,说道:“大帅,如今我们虽已得知真相,但不宜立刻与孙德崖等人翻脸。毕竟我们还要共同对抗元军和陈友谅。不妨先暗中留意他们的动向,同时继续加强自身的实力。等时机成熟,再彻底解决内部隐患。”

朱元璋点了点头,说道:“李先生所言极是。我们暂且按兵不动,但也不能放松警惕。孙德崖等人既然有此举动,想必日后还会有其他动作。我们必须做好万全准备。”

于是,朱元璋一面继续扩充军队、训练士卒,加强应对陈友谅的准备;一面密切关注孙德崖等人的动向,一场无声的较量在濠州城内部悄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