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穿越朱元璋,率大明军队征伐天下 > 第83章 大明开国,龙兴应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3章 大明开国,龙兴应天

元顺帝一路如丧家之犬,仓皇逃往上都。这座曾经见证大元辉煌崛起的龙兴之地,此刻在他眼中却满是衰败与凄凉。风沙弥漫,吹打着上都城头残破的旌旗,也吹不散元顺帝满心的绝望与不甘。

他望着身边为数不多且疲惫不堪的将士,心中五味杂陈。曾经的大元铁骑纵横天下,如今却落到这般田地。然而,即便处境艰难,元顺帝仍妄图凭借上都的残余力量,等待时机卷土重来,恢复大元的荣光。但他心里也清楚,这不过是一丝渺茫的希望罢了。

在应天,朱元璋得知元顺帝逃往上都后,明白元朝的残余势力虽已式微,但仍不可小觑。不过,北方大部分地区已经平定,此时正是开创全新王朝的绝佳时机。于是,朱元璋当机立断,一面派遣徐达、常遇春率领部分精锐军队继续追击元军,务必将元朝的残余力量彻底消灭,防止其死灰复燃;另一面,则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建国事宜。

朱元璋深知,一个新的王朝要想长治久安,完善的礼仪制度、公正的法律条文以及合理的政治架构必不可少。他以王者之姿向天下广发诏令,召集四方文人学士齐聚应天。诏令一出,仿佛在沉寂的湖水中投入巨石,激起千层浪。天下饱学之士听闻后,纷纷响应,他们怀揣着对新时代的憧憬与抱负,从四面八方奔赴应天。

不多时,应天城中贤才云集。朱元璋在宫殿中接见了这些文人学士,他目光坚定且充满期许地说道:“诸位皆是天下英才,如今大元将倾,正是我等开创太平盛世之时。朕欲建立新朝,然礼仪制度、法律条文以及政治架构皆需诸位贤才出谋划策,还望诸位不吝赐教,共襄盛举。”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率先站出,恭敬地说道:“陛下心怀天下,实乃苍生之福。礼仪制度乃国家之根本,关乎教化万民、彰显国威。当以古圣先贤之法为基,结合当今时势,制定一套严谨完备的礼仪,使百姓知礼守礼,国家方能安定和谐。”

朱元璋微微点头,示意老者继续说下去。老者清了清嗓子,接着道:“至于法律条文,需公正严明,赏罚分明。既要惩处奸恶,维护社会秩序,又要保障百姓的基本权益,让律法成为天下公平正义的基石。”

又有一位年轻的学士上前一步,说道:“陛下,政治架构关乎国家的治理与发展。当广纳贤才,设立各司其职的机构,相互协作又相互制衡,如此方能确保国家的高效运转。”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朱元璋认真倾听,不时与他们展开深入讨论。经过数日的探讨与商议,大家初步拟定了礼仪制度、法律条文的框架以及新朝的政治架构。

礼仪制度方面,详细规定了从宫廷礼仪到民间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等方方面面的规范。宫廷礼仪强调庄重威严,以彰显皇权的至高无上;民间礼仪注重教化引导,提倡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等传统美德。法律条文则涵盖了刑事、民事等各个领域,力求公正合理,保障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政治架构上,借鉴前朝经验,设立了多个职能部门,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与权限,为新朝的治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接下来,便是国号的确立。朱元璋召集群臣,共同商议此事。大殿之上,气氛庄重而热烈。

“诸位爱卿,如今新朝即将建立,国号乃重中之重,关乎国运。大家各抒己见,说说你们心中的国号。”朱元璋目光扫过群臣,缓缓说道。

一位大臣站出来,恭敬地说道:“陛下,臣以为‘大中’二字甚好。大中者,不偏不倚,中正平和之意。寓意新朝秉持公正,治理天下,让百姓安居乐业。”

另一位大臣则持不同意见:“陛下,依臣之见,‘大明’更为合适。‘明’者,光明也,寓意光明昌盛。我朝推翻元朝暴政,如光明驱散黑暗,给天下带来希望与生机。且明教在民间流传甚广,以‘大明’为国号,亦可顺应民心。”

此言一出,引起群臣一阵议论。大家纷纷点头,觉得“大明”确实寓意深远。朱元璋沉思片刻,心中也对“大明”这个国号颇为满意。他站起身来,大声说道:“好!经诸位爱卿商议,朕决定以‘大明’为国号,寓意光明昌盛,愿我大明王朝如光芒万丈之朝阳,普照天下,福泽万民。”

国号既定,都城也随之确定为应天。应天,这座承载着朱元璋无数梦想与期望的城市,即将成为大明王朝的心脏。随后,朱元璋下令开始大规模修建宫殿、城池等基础设施。

修建宫殿的工程浩大而繁杂。工匠们从各地运来精挑细选的木材与石料,每一根木材都纹理细密、质地坚硬,每一块石料都经过精心雕琢。宫殿的设计融合了传统与创新,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尽显奢华与威严。宫殿的主体建筑气势恢宏,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附属建筑错落有致,满足了宫廷生活与政务处理的各种需求。

城池的修建同样不遗余力。高大厚实的城墙拔地而起,城墙上设有了望塔、箭楼等防御设施,护城河深挖拓宽,河水奔腾流淌,宛如一条守护城市的巨龙。整个应天城在工匠们的努力下,逐渐展现出王者之都的雄伟气象。

与此同时,为了举行一场隆重盛大的登基大典,朱元璋命人在应天精心筹备。打造龙袍的任务交给了宫中最顶尖的裁缝。他们选用了最上等的丝绸,丝线在阳光下闪烁着柔和而华贵的光芒。裁缝们以精湛的技艺,在龙袍上绣出栩栩如生的金龙,每一条龙都张牙舞爪,仿佛要腾空而起,尽显皇家威严。

玉玺的制作更是精益求精。选取了一块温润剔透的美玉,由技艺高超的工匠精心雕琢。玉玺上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字体刚劲有力,象征着皇权天授。每一刀每一划都倾注了工匠们的心血,力求将玉玺打造得完美无瑕。

礼仪队伍的训练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从宫廷侍卫到礼官,每个人都经过严格的选拔与培训。他们身着华丽整齐的服饰,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一举一动都彰显着庄重与威严。礼官们熟稔各种礼仪规范,确保在登基大典上能够准确无误地引导仪式的进行。

在登基大典前夕,朱元璋率领群臣举行祭祀天地的仪式。祭祀场地布置得庄严肃穆,四周摆满了各种祭品。朱元璋身着素服,神情虔诚。他率领群臣向天地神明献上祭品,行三跪九叩大礼。

“皇天在上,后土在下。今日,朕欲建立大明王朝,祈求天地神明庇佑。愿我大明江山永固,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朕定当勤勉治国,不负上天所托,不负百姓所望。”朱元璋的声音坚定而洪亮,在祭祀场上空回荡。

群臣们也纷纷跪地,齐声说道:“愿上天庇佑大明,愿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吉日终于来临,应天城一片欢腾。街道上张灯结彩,百姓们纷纷涌上街头,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宫殿前的广场上,人山人海,群臣身着朝服,整齐排列。

朱元璋身着华丽的龙袍,头戴皇冠,迈着沉稳而庄重的步伐,缓缓走上高台。皇冠上的珠串轻轻晃动,发出清脆的声响。阳光洒在他身上,映照出王者的光辉。

台下的群臣见状,纷纷跪地朝拜,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百姓们也跟着欢呼起来,声音响彻云霄。

朱元璋环顾四周,望着欢呼雀跃的人群,心中感慨万千。他举起双手,示意众人安静。

“今日,朕在应天登基称帝,建立大明王朝。自即日起,朕将带领诸位爱卿,以及天下百姓,共创太平盛世。朕定会兢兢业业,治理国家,让百姓过上富足安宁的生活。愿我大明王朝繁荣昌盛,千秋万代!”朱元璋的声音充满了豪情壮志。

在群臣的朝拜和万民的欢呼声中,朱元璋正式称帝,大明王朝就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篇章。这一刻,应天城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人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相信在朱元璋的带领下,大明王朝必将走向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