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明广袤的疆域上,战火虽已在西疆渐渐平息,但在外征战的明军又面临着新的严峻考验。此时,徐辉祖正率领着大军在远离中原的边境执行任务,漫长的补给线如同一根脆弱的丝线,维系着前线将士们的生存与战斗。

营帐内,气氛凝重。徐辉祖双眉紧锁,手中紧紧握着一封军报,上面详细记录着粮饷短缺的严峻情况。他在营帐中来回踱步,脚下的土地被他踏出一个个浅浅的脚印,彰显着他内心的焦虑。副将王虎站在一旁,同样面色沉重,看着主帅的模样,欲言又止。

终于,徐辉祖停下脚步,猛地转身,对王虎说道:“这粮饷问题若不尽快解决,军心恐将大乱,战事也必将受到影响。你可有什么想法?”王虎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将军,如今补给线困难重重,路途遥远且常有匪患袭扰,想要短时间内改善补给状况,怕是不易。”

徐辉祖重重地叹了口气,坐回帅椅,揉了揉太阳穴,说道:“我何尝不知。但无论如何,必须想办法解决。不然,我们这些将士们如何能安心作战?”营帐内陷入了一阵沉默,只有烛火在风中摇曳,发出微弱的噼啪声。

就在这时,一名传令兵匆匆进入营帐,单膝跪地,急切地说道:“将军,紧急情报!有消息称日本国内藏有大量白银,若是能够获取,或许不仅能解决我们眼前的粮饷之急,还可充实国库。”徐辉祖听闻,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与思索,他迅速站起身来,问道:“消息可靠吗?这情报从何而来?”传令兵连忙回道:“将军,这情报是我们安插在周边的细作传来的,经过多方验证,可信度极高。”

徐辉祖低头沉思片刻,然后对王虎说道:“看来这是一个转机。若真如情报所言,日本有大量白银,那我们或许能借此摆脱粮饷困境。但此事重大,必须尽快上奏陛下,由陛下定夺。”王虎点头表示赞同:“将军所言极是,陛下英明神武,定会做出正确决策。”

于是,徐辉祖立刻提笔修书,将前线粮饷危机以及日本藏有白银的情报详细写在信中,派遣快马加鞭送往应天府。

在应天府的皇宫中,朱元璋正在御书房内审阅各地奏章。他身着明黄色龙袍,头戴皇冠,神色专注。烛火映照在他坚毅的面庞上,投下明暗交错的光影。

这时,一名太监轻声进入书房,跪地奏道:“陛下,徐辉祖将军加急密奏。”朱元璋微微皱眉,放下手中奏章,接过密奏。展开一看,他的神色逐渐变得凝重起来。看完后,他将密奏重重地拍在桌案上,站起身来,在书房内来回踱步。

“粮饷危机,这可是关乎前线战事成败的关键。日本竟藏有大量白银……”朱元璋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

此时,内阁首辅李善长恰好前来汇报政务。见朱元璋神色有异,李善长小心翼翼地问道:“陛下,发生了何事?可是有什么紧急军情?”朱元璋指了指桌上的密奏,说道:“你看看吧,前线粮饷告急,而此时又传来消息,日本国内藏有大量白银。这是个机会,也是个难题。”

李善长看完密奏,沉思片刻后说道:“陛下,若能获取日本的白银,确实可解粮饷之急,充实国库。但征伐日本并非小事,需谨慎考虑。日本地处海外,渡海作战困难重重,且对其地形、军事部署等情况,我们了解并不充分。”

朱元璋微微点头,说道:“你所言有理。但如今粮饷危机迫在眉睫,这或许是个不得不抓住的机会。朕意已决,调兵征伐日本。只是在此之前,需做好充分准备。”

李善长拱手说道:“陛下圣明。既然陛下已有决断,那臣即刻着手安排,召集各方将领商议战前筹备事宜,同时搜集日本的详细情报。”

朱元璋神色坚定地说道:“好。此次征伐,关乎大明国运,务必做到万无一失。传朕旨意,让徐辉祖将军先稳定军心,等待后续调兵支援。”

“遵旨!”李善长领命而去。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前线,徐辉祖正焦急地等待着朝廷的回复。他再次召集将领们商议应对之策,试图在等待的时间里,尽可能稳定粮饷供应,维持军心。

“各位将军,陛下尚未回复,但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如今粮饷短缺,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减少不必要的消耗。”徐辉祖目光坚定地看着众人。

一位将领起身说道:“将军,我们可精简营中事务,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同时,加强对补给线的护卫,尽量保证粮草安全送达。”

另一位将领也说道:“将军,还可发动士兵在周边地区寻找可食用的野菜、猎物等,暂时缓解粮食压力。”

徐辉祖点头表示赞同:“大家所言极是。我们一方面要减少消耗,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寻找补充粮饷的办法。虽然朝廷还未回复,但我们要做好随时应对各种情况的准备。”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粮饷短缺的情况愈发严重。士兵们每日的口粮逐渐减少,虽然他们都明白局势艰难,但仍有一些怨言在军中悄然蔓延。

在一处营地中,几个士兵围坐在一起,小声地抱怨着。

“这粮饷怎么越来越少了,每天都吃不饱,还怎么打仗啊?”一个年轻的士兵皱着眉头说道。

“是啊,听说朝廷在想办法,可这要等到什么时候?再这样下去,我们怕是撑不住了。”另一个士兵附和道。

这时,一位老兵严肃地说道:“都别抱怨了!咱们是大明的士兵,要相信朝廷,相信将军。现在局势艰难,大家更要团结,不然怎么能打胜仗?”

年轻士兵们听了,都低下了头,不再言语。但他们心中对粮饷的担忧,却并未消散。

徐辉祖得知士兵们的情绪波动后,亲自来到营地。他站在营地中央,看着士兵们疲惫但仍充满期待的眼神,大声说道:“弟兄们!我知道大家现在很辛苦,粮饷短缺的情况,我已上奏陛下,陛下定会想出办法。在此之前,希望大家能再坚持一下。我们是大明的勇士,不能被这点困难打倒!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士兵们听了徐辉祖的话,士气稍有提振,纷纷喊道:“听从将军指挥!愿为大明效命!”

但徐辉祖心里清楚,这只是暂时稳住了军心,若不能尽快解决粮饷问题,后果不堪设想。他焦急地等待着朝廷的消息,同时密切关注着周边局势,以防有其他变故发生。

而在应天府,朱元璋已经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征伐日本的事宜。他召集了朝中最精锐的将领,在朝堂上商议作战计划。

朝堂之上,气氛热烈而紧张。朱元璋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视着下方的将领们,说道:“此次征伐日本,是为解前线粮饷之急,更是为我大明开疆拓土。各位将军,可有什么良策?”

魏国公徐达率先出列,拱手说道:“陛下,征伐日本,水师至关重要。我们需打造精良战船,确保能够顺利渡海作战。同时,要详细了解日本的地形、气候以及军事部署,做到知己知彼。”

朱元璋点头表示赞同:“徐爱卿所言极是。还有哪位将军有其他见解?”

将领常遇春出列说道:“陛下,臣以为,可派遣熟悉日本情况的人士先行打探,为大军出征提供准确情报。另外,后勤补给方面也需做好充足准备,确保前线将士无后顾之忧。”

朱元璋微微皱眉,说道:“后勤补给正是当前难题。此次征伐,虽意在获取日本白银以解粮饷之急,但初期仍需保障大军顺利抵达日本。诸位将军,可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一问题?”

这时,一位年轻将领站出来说道:“陛下,我们可在沿海地区征集船只和民夫,加快运输速度。同时,设立多个补给点,确保粮草能够及时供应。”

朱元璋思索片刻后说道:“此计可行。但要注意安抚沿海百姓,不可因征集船只和民夫而引起民怨。”

众将领纷纷领命。朱元璋看着眼前的将领们,神色坚定地说道:“此次征伐日本,任务艰巨,但朕相信各位将军定能不负朕望。朕要让那日本的白银,为我大明所用,让我大明的威名,远扬海外!”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臣等定当竭尽全力,征伐日本,为陛下分忧!”将领们齐声高呼,声音响彻朝堂。

于是,一场围绕征伐日本的筹备工作,在大明的土地上紧锣密鼓地展开。而远在前线的明军,在徐辉祖的带领下,一边艰难地维持着现状,一边翘首以盼着朝廷的支援与新的指令。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大明的命运仿佛与那遥远的日本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一场惊心动魄的征伐之旅,即将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