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应天,北伐军攻克河南的捷报如雪片般飞至,整个应天府沉浸在一片欢腾之中。帅府内,朱元璋高坐主位,脸上洋溢着志得意满的笑容,徐达、常遇春等一众将领分立两旁,气氛热烈而庄重。

朱元璋缓缓起身,目光扫过众人,满是欣慰地说道:“诸位将军,自北伐以来,你们出生入死,连克数城,如今河南平定,实乃大功一件。元朝气数已尽,如今大都震动,正是我们一鼓作气,直捣黄龙的好时机。”

徐达向前一步,抱拳说道:“主公,河南虽定,但元军根基未除,大都城高墙厚,防御坚固,且周边尚有不少元军势力。我们需谨慎行事,不可贸然进攻。”

常遇春也跟着说道:“徐将军所言极是。不过,末将以为,元军如今军心大乱,正是我们乘胜追击的好机会。若给他们喘息之机,重新集结兵力,恐生变数。”

朱元璋微微点头,目光转向刘伯温,问道:“先生以为如何?”

刘伯温手抚长须,沉思片刻后说道:“主公,常将军的想法虽好,但元军在大都经营多年,防御体系完备。且如今其军队主力虽分散,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若强行进攻,我军恐怕会遭受重大损失。依臣之见,我们可先派人深入大都周边,摸清元军的布防情况,再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同时,可派人联络北方各地的义军,让他们在元军后方制造混乱,分散元军的注意力。”

朱元璋听后,连连点头:“先生所言甚是。就依先生之计,先派人打探大都元军的虚实。徐达、常遇春,你们即刻挑选精锐探子,潜入大都周边,务必将元军的兵力部署、防御工事等情况摸清楚。”

“末将领命!”徐达和常遇春齐声应道。

与此同时,在大都的皇宫内,气氛却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压抑沉闷。元顺帝得知河南失守的消息后,惊得手中的茶杯都掉落在地,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如纸。他急忙召集满朝文武,商议应对之策。

大殿之上,大臣们交头接耳,神色慌张。元顺帝坐在龙椅上,心急如焚地问道:“河南已失,大都危在旦夕,诸位爱卿有何退敌良策?”

丞相脱脱站出来,忧心忡忡地说道:“陛下,如今我朝军队主力分散,河南战事失利,使得兵力调配愈发困难。驻守在各地的军队短时间内难以集结,想要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实在不易。”

元顺帝眉头紧皱,追问道:“那你且说说,如今我军主力都分布在何处?”

脱脱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陛下,如今我朝军队分布极为分散。在西北,王保保拥兵自重,虽手握重兵,但与朝廷貌合神离,且距离大都甚远,远水难救近火。在东北,有孛罗帖木儿率领的军队,然而他们正忙于应对当地的叛乱,自顾不暇,无法抽调兵力支援大都。而在江南地区,自朱元璋起兵以来,我军多次受挫,兵力损耗严重,如今也难以抽调精锐北上。”

一位大臣接着说道:“陛下,不仅如此,河南的失守使得我军防线出现巨大缺口,关中与中原的联系被切断,原本驻守在潼关以西的军队无法及时支援大都,反而要防备明军西进。”

元顺帝听后,心急如焚,在龙椅上坐立不安:“难道我大元真的要亡于朱元璋之手?诸位爱卿,再想想办法,一定要保住大都!”

这时,另一位大臣站出来,犹豫了一下说道:“陛下,如今局势危急,要不我们派人去与朱元璋求和,许以重利,或许能延缓明军的进攻,为我们争取时间重新集结兵力。”

元顺帝一听,勃然大怒,猛地一拍桌子:“求和?朱元璋野心勃勃,岂会轻易罢手?此乃示弱之举,只会让他更加轻视我大元。朕绝不求和!”

脱脱也说道:“陛下息怒。求和之事确实不妥,只会让明军更加嚣张。如今之计,我们只能尽快收拢各地的零散兵力,加强大都的防御。同时,派遣使者前往王保保和孛罗帖木儿处,命他们即刻出兵勤王。”

元顺帝无奈地点点头:“也只能如此了。脱脱,此事就交由你全权负责,务必加强大都的城防,等待各地援军的到来。”

“臣遵旨!”脱脱领命后,急忙退下,着手部署大都的防御事务。

在应天,徐达和常遇春迅速挑选了一批精明强干的探子,潜入大都周边。这些探子乔装打扮成商贩、流民等,分散进入大都附近的城镇村落,小心翼翼地收集着元军的情报。

数日后,探子们陆续返回,将收集到的情报呈递给徐达和常遇春。徐达看着手中的情报,眉头紧锁,对常遇春说道:“常将军,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复杂。元军虽然主力分散,但在大都周围仍布置了不少防御力量。大都城墙高大厚实,护城河宽阔深邃,城门更是用铁皮包裹,坚固异常。而且,元顺帝已经下令加强城防,正在四处征召壮丁,准备死守大都。”

常遇春看了看情报,不屑地说道:“哼,元军这是困兽犹斗。就算他们城防再坚固,我们北伐军也定能将其攻破。”

徐达摇摇头,说道:“不可轻敌。大都毕竟是元朝的都城,元军必定拼死抵抗。我们还需从长计议,制定出万无一失的作战计划。”

随后,徐达和常遇春带着情报来到朱元璋的府邸,向他详细汇报了大都元军的情况。朱元璋听完后,沉思良久,说道:“元军在大都的防御确实严密,但我们也不能因此而退缩。如今元军军心不稳,正是我们进攻的好时机。我们要充分利用元军的弱点,制定出针对性的作战计划。”

刘伯温在一旁说道:“主公,我们可先派一部分兵力佯攻大都的城门,吸引元军的注意力。同时,派遣精锐部队绕过防线,从侧面或背后突袭元军的防御薄弱点。一旦突破元军的防线,大军便可长驱直入,直捣大都。”

朱元璋点头表示赞同:“此计甚好。但我们还需考虑到元军可能的反击,以及如何应对他们的援军。”

徐达说道:“主公放心,末将以为,我们可在大都周边设下埋伏,一旦元军援军赶来,便可前后夹击,将其歼灭。同时,加强对大都的围困,断绝其粮草供应,让元军不战自乱。”

朱元璋听后,大喜道:“好!就依你们之计。徐达、常遇春,你们即刻着手准备,挑选精锐部队,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待一切准备就绪,我们便向大都进军!”

“末将领命!”徐达和常遇春领命后,立刻回到军营,开始紧张地筹备攻打大都的事宜。他们挑选了最精锐的士兵,对其进行了严格的训练,同时准备了各种攻城器械,如云梯、投石车等。

而在大都,脱脱也在紧锣密鼓地布置防御。他亲自巡视城墙,督促士兵们加固城防,准备好各种守城器械。同时,不断派遣使者催促各地的援军尽快赶来。

“陛下,如今大都城防已加强,各地援军也正在赶来的途中,相信我们一定能守住大都。”脱脱向元顺帝奏报道。

元顺帝微微点头,说道:“希望如此吧。此次若能守住大都,朕定当重赏诸位爱卿。”

然而,元顺帝的心中却充满了忧虑。他深知,如今元朝的局势岌岌可危,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防御,但面对士气高昂、势如破竹的北伐军,大都能否守住,他的心中实在没有底。

日子一天天过去,大都的气氛愈发紧张。城外,北伐军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进攻;城内,元军则在拼命加固城防,等待着即将到来的大战。一场决定元朝命运的决战,即将在大都城下展开。

在北伐军的军营中,士兵们士气高昂,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在攻打大都的战役中立下战功。常遇春在军营中来回巡视,鼓舞着士兵们的士气:“弟兄们,我们北伐军一路征战,为的就是推翻元朝的暴政,建立一个太平盛世。如今,大都就在眼前,这是我们最后的目标。大家有没有信心拿下大都?”

“有!有!有!”士兵们齐声高呼,声音响彻云霄,士气达到了顶点。

徐达则在营帐内仔细研究着作战地图,对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推敲。他深知,此次攻打大都,关系到北伐的成败,绝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将军,一切准备就绪,何时出兵?”一位将领走进营帐,问道。

徐达抬起头,目光坚定地说道:“再等几日,等各地联络的义军准备妥当,我们便出兵。此次攻打大都,我们要做到万无一失,让元军毫无还手之力。”

而在大都的皇宫内,元顺帝望着窗外阴沉的天空,心中默默祈祷着上天保佑大都能够度过此次危机。他知道,自己的命运,以及元朝的命运,都将在接下来的这场大战中见分晓。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方的准备工作都在紧张进行着。北伐军与元军都在为即将到来的生死之战做着最后的准备,整个大都周边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即将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