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通州城破的消息,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在大都城中,震得人心惶惶。元顺帝妥懽帖睦尔听闻此讯,面如死灰,瘫坐在龙椅上,眼神空洞,望着大殿的穹顶,仿佛看到了大元王朝摇摇欲坠的未来。

“陛下,通州已失,大都危在旦夕啊!”大臣们的哭喊声在空荡荡的大殿里回荡,愈发显得凄凉无助。元顺帝缓缓起身,脚步踉跄,他的目光扫过殿内神色惊恐的大臣们,心中五味杂陈。曾经,大元铁骑纵横天下,何等威风,如今却落到这般田地。

“脱脱已死,通州沦陷,大都孤立无援,朕该如何是好?”元顺帝喃喃自语,声音中满是绝望与无奈。

“陛下,如今之计,唯有出逃,暂避明军锋芒,再图后举!”一位大臣战战兢兢地站出来,磕头说道。

“出逃?逃到哪里去?大元的江山难道就这样拱手让人?”元顺帝愤怒地咆哮,然而吼声中却透着一丝底气不足。

“陛下,上都乃我大元龙兴之地,城防坚固,粮草充足,且有不少忠于陛下的将士驻守。陛下可暂且前往上都,召集旧部,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反攻大都。”又一位大臣赶忙进言。

元顺帝心中一动,上都确实是个不错的去处。但就这样放弃大都,他心有不甘。毕竟,大都是大元的都城,是王朝的象征。可如今,城外北伐军步步紧逼,城内人心惶惶,他已没有太多选择。

“传朕旨意,今夜三更,皇室成员及部分大臣随朕从大都北门出逃,前往上都。其余将士务必死守大都,为朕争取时间!”元顺帝咬咬牙,下达了这道艰难的命令。

夜幕降临,大都城被一层压抑的气氛所笼罩。元顺帝带着皇室成员、后宫嫔妃以及部分亲信大臣,在一队精锐亲兵的护卫下,悄悄来到了大都北门。城门缓缓打开,一阵寒风吹来,众人不禁打了个寒颤。元顺帝回头望去,大都城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寂静,仿佛一座巨大的坟墓。他心中一阵悲凉,眼中泛起泪花,暗暗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重回大都,光复大元。

一行人趁着夜色,匆匆向北逃窜。马蹄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响亮,仿佛催命的鼓点。元顺帝坐在马车上,心情沉重。他知道,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回来,大元的命运也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而此时的大都城内,百姓们察觉到了异样。街头巷尾,人们窃窃私语,猜测着元顺帝的动向。一些聪明的人已经开始收拾细软,准备逃离这座即将陷入战火的城市。

北伐军营地中,徐达和常遇春得知元顺帝可能出逃的消息后,立刻召集将领商议。

“元顺帝若出逃,我们绝不能让他轻易溜走。一旦让他在上都站稳脚跟,日后必定是个大患。”徐达神色凝重地说道。

常遇春握紧拳头,大声道:“徐将军,末将愿率骑兵追击,定将元顺帝生擒回来!”

徐达思索片刻,说道:“不可贸然追击。元顺帝既然选择出逃,必定会有所防备。我们需兵分两路,一路由你率领精锐骑兵,轻装上阵,快速追击;另一路由我率领大军,随后跟进,以防元军设伏。同时,派人密切关注大都城内的动静,一旦元顺帝出逃,我们即刻进城接管。”

“末将领命!”常遇春领命后,迅速挑选了数千精锐骑兵,趁着夜色,向着元顺帝出逃的方向追去。

元顺帝一行人在逃亡的路上,不敢有丝毫停歇。他们深知,一旦被北伐军追上,必将死无葬身之地。然而,由于队伍庞大,行动不便,再加上道路崎岖,行进速度十分缓慢。

“陛下,前方发现明军骑兵!”一名探马匆匆来报。元顺帝听后,脸色大变。

“快,加快速度!无论如何都不能被明军追上!”元顺帝焦急地喊道。亲兵们挥舞着马鞭,催促着马匹快跑。

常遇春率领的骑兵如疾风般追来。他们在夜色中奔驰,马蹄扬起阵阵尘土。常遇春目光如炬,紧盯着前方逃窜的元顺帝一行人。

“弟兄们,元顺帝就在前方,加快速度,绝不能让他跑了!”常遇春大声喊道。骑兵们士气大振,纷纷策马狂奔。

就在常遇春即将追上元顺帝时,突然,前方道路两侧杀出一队元军伏兵。原来,元顺帝料到北伐军可能会追击,特意安排了伏兵。

“不好,有埋伏!”常遇春心中一惊,但他临危不乱,迅速下令骑兵们结成阵势,抵御元军的攻击。

元军伏兵呐喊着冲向北伐军骑兵,双方顿时陷入混战。常遇春挥舞着长刀,左冲右突,所到之处,元军纷纷落马。他一边战斗,一边观察着战场形势,寻找着突破元军埋伏的方法。

“弟兄们,不要慌乱,保持阵势!我们一定能冲破元军的埋伏!”常遇春大声鼓舞着士气。北伐军骑兵们在他的带领下,奋勇抵抗,与元军展开殊死搏斗。

然而,元军伏兵人数众多,且占据有利地形,北伐军骑兵一时难以突破。常遇春心中焦急万分,他知道,拖延下去对自己不利,元顺帝随时可能逃脱。

就在这时,常遇春看到元军伏兵的侧翼出现了一丝松动。他心中大喜,立刻率领一队精锐骑兵,向着元军侧翼冲去。

“跟我冲!撕开元军的防线!”常遇春大喊一声,一马当先冲入元军阵中。北伐军骑兵们如猛虎下山,跟着常遇春冲向元军侧翼。

元军侧翼顿时大乱,常遇春趁机率领骑兵在元军阵中来回冲杀,成功撕开了元军的防线。北伐军骑兵们如潮水般涌出,继续追击元顺帝。

元顺帝见伏兵未能挡住北伐军,心中更加慌乱。他不顾一切地催促着队伍前进,只想尽快摆脱北伐军的追击。

经过一番激烈的追逐,常遇春终于渐渐逼近了元顺帝。元顺帝回头看到常遇春的骑兵越来越近,心中充满了恐惧。

“陛下,我们抵挡不住了,您快走!”一名亲兵队长舍生忘死,率领一队亲兵冲向常遇春,试图为元顺帝争取逃跑的时间。

常遇春与亲兵队长展开了激烈的交锋。几个回合下来,常遇春一刀将亲兵队长斩于马下。但这短暂的阻挡,让元顺帝一行人与北伐军拉开了一段距离。

常遇春望着元顺帝远去的背影,心中懊恼不已。但他知道,继续追击下去,可能会陷入元军更多的埋伏。于是,他无奈地停下了脚步,看着元顺帝一行人消失在夜色中。

“元顺帝,今日让你逃脱,他日定将你擒获!”常遇春咬牙切齿地说道。

而此时的大都城,徐达得知元顺帝已经出逃,常遇春未能追上的消息后,立刻率领大军向大都城进发。

大都城的元军将士们得知元顺帝已经弃城而逃,顿时军心大乱。一些将领试图组织抵抗,但士兵们早已失去了斗志。

徐达率领北伐军来到大都城下,望着紧闭的城门,他大声喊道:“元军将士听着,元顺帝已弃你们而去,你们何必再为他卖命?投降吧,我军定会善待你们!”

城楼上的元军将士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终于,一名将领打开了城门,率领士兵们投降。徐达率军顺利进入大都城,结束了元朝在中原地区的统治。

北伐军进入大都后,徐达立刻下令安抚百姓,严禁士兵抢掠。他深知,大都乃中原重镇,百姓们饱受战乱之苦,此时必须稳定民心。

“将军,大都已被我们拿下,接下来该如何处置?”一位将领问道。

徐达沉思片刻,说道:“派人打扫战场,清点物资。同时,张贴告示,告知百姓,我军乃正义之师,旨在推翻元朝暴政,恢复天下太平。让百姓们安心生活,不必惊慌。”

“是!”将领领命而去。

徐达又命人保护好皇宫以及城内的文物古迹。他知道,这些都是珍贵的财富,不能在战乱中遭到破坏。

大都城内,百姓们看到北伐军纪律严明,对他们秋毫无犯,心中的恐惧渐渐消散。一些胆大的百姓甚至走出家门,夹道欢迎北伐军。

“多谢将军,让我们免受战乱之苦!”一位老者感激地说道。

徐达下马,扶起老者,说道:“老人家不必客气。这是我军应该做的。如今元朝已灭,希望大家能够安居乐业,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

与此同时,朱元璋在应天得知徐达已占领大都的消息后,大喜过望。他立刻修书一封,派人快马送往大都。

“徐达、常遇春等众将,此次北伐,你们战功赫赫,成功占领大都,推翻元朝统治,实乃大功一件。朕心甚慰,待你们班师回朝,朕定当论功行赏!”朱元璋在信中写道。

徐达、常遇春等人收到朱元璋的书信后,心中倍感振奋。他们深知,这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元顺帝一路逃窜,终于抵达了上都。他望着上都城的城墙,心中五味杂陈。曾经,他从这里出发,前往大都,君临天下,如今却狼狈不堪地逃了回来。

“陛下,上都到了,您终于安全了。”一位大臣安慰道。

元顺帝长叹一声,说道:“安全?如今大元江山已失大半,朕还有何颜面苟且偷生?但朕绝不会就此放弃,朕一定要光复大元!”

然而,元顺帝心中明白,想要光复大元谈何容易。如今的元朝,军队主力已被打散,各地人心惶惶,想要重新集结力量,谈何容易。但他依然心存一丝希望,希望能够在这片龙兴之地,重新崛起。

而徐达在大都城稳定局势后,开始筹备下一步的行动。他知道,元顺帝虽然出逃,但元朝的残余势力依然存在,必须彻底消灭,才能确保天下太平。

“常将军,元顺帝逃往上都,必定会在那里集结残余势力。我们不能给他喘息的机会,必须尽快出兵,将其彻底消灭。”徐达说道。

常遇春点头道:“徐将军所言极是。末将愿再次率军出征,踏平上都,生擒元顺帝!”

徐达微微一笑,说道:“此次出征,我们需更加谨慎。元顺帝在逃往的途中必然会加强上都的防御,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先派人打探上都的情况,再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

于是,徐达派探子前往上都,打探元军的虚实。而他和常遇春则在大都城内,开始紧张地筹备出征事宜。一场新的战斗,即将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