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穿越朱元璋,率大明军队征伐天下 > 第701章 朱允炆亲征,兵分三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01章 朱允炆亲征,兵分三路

南京紫禁城的奉天殿里,檀香的烟气缭绕不散,朱允炆坐在龙椅上,手指紧紧攥着案上的奏报。奏报上“吕宋海战大败,康茂才被俘”几个字,像烧红的烙铁,烫得他眼冒金星。阶下的文臣武将跪了一地,没人敢抬头,只有齐泰捧着一份奏折,脊背挺得笔直。

“陛下,”齐泰的声音打破了死寂,“朱棣僭越称帝,占据吕宋,截断南海商路,此乃国之大耻!若不即刻征讨,恐藩王们群起效仿,大明江山将分崩离析!”

练子宁紧接着出列,袍袖一甩:“齐大人所言极是!臣请陛下下旨,调集天下兵马,直捣澳洲,生擒朱棣,以儆效尤!”

朱允炆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阶下。文臣们大多义愤填膺,仿佛只需一道圣旨就能平定叛乱;武将们却多低着头,铁铉的眉头皱得最紧,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玉佩——那是洪武爷当年赐给他的,此刻却冰凉刺骨。

“铁铉,”朱允炆开口,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你曾镇守济南,击退过北元铁骑,如今朱棣叛乱,朕想让你挂帅,率军南下,你可愿意?”

铁铉缓缓抬头,花白的胡须在胸前微微晃动。他想起三年前被收回兵权时的情景,朱允炆说“天下太平,武将当休养生息”,可如今烽烟再起,却又要他披甲上阵。“臣……遵旨。”他顿了顿,补充道,“只是澳洲远在万里之外,海战非我朝所长,若要进兵,需得周密部署。”

“你有何良策?”朱允炆追问。

铁铉走到殿中,指着悬挂的舆图:“朱棣的水师虽强,但澳洲本土兵力空虚,且与云南、福建相隔万里,首尾不能相顾。臣请兵分三路:一路出广东,攻占琼州,断绝澳洲与大陆的联系;二路经福建,直趋吕宋,夺回南海航线;三路……”他的手指落在云南,“请陛下敕令沐晟,从云南出兵,袭扰澳洲侧翼,让朱棣腹背受敌,如此方能形成合围之势。”

齐泰立刻道:“铁帅此计甚妙!沐晟乃黔宁王之后,世代受大明恩惠,定会尽心竭力!”

铁铉却没接话,他总觉得沐晟那小子野心不小,去年贵州土司叛乱,沐晟明里平叛,暗中却招降了不少土司兵,如今让他出兵,怕是没那么简单。但眼下朝中无将,也只能如此。

朱允炆一拍龙椅扶手:“准奏!铁铉为征南大将军,总领三路兵马;广东一路,由廖永忠之子廖权统领,率水师五万,即刻开赴琼州;福建一路,命丁德兴为主将,带步骑八万,从泉州渡海,直取吕宋;云南一路,朕即刻下旨给沐晟,令他率部出征,不得有误!”

“臣等遵旨!”

退朝后,铁铉刚走出午门,就被一个小太监拦住。“铁帅,梅公公有请。”

梅殷的府邸在秦淮河畔,庭院里的桂花开得正盛。铁铉走进书房时,梅殷正对着一幅《洪武南巡图》出神,画上的洪武爷骑在马上,眼神锐利如鹰,身边跟着的年轻将领里,就有当年的铁铉和朱棣。

“铁兄,”梅殷转过身,手里捏着个酒葫芦,“陛下让你挂帅,这趟差事不好办啊。”

铁铉接过酒杯,酒液入喉,带着辛辣的暖意:“明知不好办,也得办。只是沐晟那边……我不放心。”

梅殷叹了口气:“沐晟上个月还派人送了二十箱普洱茶到南京,说是‘孝敬陛下’,实则是想让陛下收回削藩令。如今让他出兵,怕是会讨价还价。”他压低声音,“我听说,锦衣卫在云南的密探回报,沐晟最近在滇池操练水师,造了不少新船,不像是要远征,倒像是要守土。”

铁铉的眉头皱得更紧:“若沐晟按兵不动,三路合围就成了空谈。不行,我得派个得力的人去云南,盯着他。”

“我推荐一人。”梅殷道,“华云龙的儿子华表,现在广东都司任职,此人勇猛有余,心思缜密,让他以‘监军’之名去云南,既能督促沐晟,又不会引起疑心。”

铁铉点头:“好,就这么办。”他放下酒杯,“明日我就启程去福建,丁德兴性子急躁,我得亲自去叮嘱他,不可轻敌。”

三日后,福建泉州港

丁德兴穿着亮银甲,站在码头的高台上,望着港湾里密密麻麻的战船。这些船多是临时从渔民手里征来的,最大的也不过两百石,跟澳洲的大福船比起来,就像一群小鱼。

“将军,铁帅的信!”亲兵递上一封火漆密封的信。

丁德兴拆开,铁铉的字迹刚劲有力:“吕宋海战,燕军火炮犀利,切勿正面硬拼。可先攻占马尼拉外围岛屿,断其补给,再徐图进取。另,沐晟若迟滞不前,切勿孤军深入。”

“啰嗦!”丁德兴把信揉成一团,扔进海里,“铁老帅年纪大了,胆子也小了。朱棣不过是个叛贼,凭什么跟我大明正规军抗衡?”他对旗手道,“传令,明日卯时出发,直奔吕宋,我要在中秋节前,把朱棣的人头带回南京!”

亲兵们轰然应诺,没人注意到,人群里有个渔夫打扮的人,悄悄记下了出发时间,转身消失在码头的人群中——他是朱棣安插在泉州的密探。

广东广州府

廖权正在检查战船的火炮。这些碗口铳是从军械局领的,有一半是洪武年间的旧物,炮身上锈迹斑斑。他让人往铳口里填火药,试射时却“轰”的一声炸了膛,碎片溅起,擦伤了一个炮手的胳膊。

“废物!”廖权一脚踹翻火药桶,“这就是建文朝的军械?连倭寇的鸟铳都不如,怎么跟澳洲的火炮打?”

副将小心翼翼道:“将军,要不咱们先上奏朝廷,请求更换新铳?”

“上奏?等朝廷批下来,琼州早被朱棣占了!”廖权咬着牙,“让人把所有能用的铳都擦亮,再备足火箭,实在不行,就用火攻!我爹当年在鄱阳湖水战,就是用火船烧了陈友谅的船队,我廖家的儿子,不能孬种!”

他不知道,此刻的琼州岛上,朱棣的侄子朱高炽已经带着五千精兵驻守,岛上的堡垒里,架着十二门从吕宋缴获的臼炮,炮口正对着琼州海峡。

云南昆明

沐晟接到朱允炆的圣旨时,正在跟贵州宣慰司的土司们喝酒。圣旨上写着“即刻出兵,袭扰澳洲侧翼,助征南大军一臂之力”,沐晟看完,随手递给身边的谋士。

“大人,这趟兵,出不出?”土司们纷纷看向沐晟,他们的儿子多在沐晟军中当差,若出兵澳洲,怕是有去无回。

沐晟端起酒碗,一饮而尽:“朱允炆把我爹留下的兵权削了大半,现在要用得着我了,就想起沐家了?”他冷笑一声,“告诉来使,云南刚平叛,兵力空虚,粮草不足,要出兵可以,让朝廷先送十万石粮、五千支火铳来,否则……免谈!”

谋士低声道:“大人,这么做怕是会触怒陛下。”

“触怒?”沐晟拍着桌子,酒碗都震翻了,“我沐家在云南经营三代,根基比建文的皇位还稳!他若敢动我,云南就反了,看他能奈我何!”

土司们轰然叫好,纷纷表示愿听沐晟调遣。沐晟看着这些虎视眈眈的土司,心里却清楚,他们不过是想借自己的势力对抗朝廷,若真到了危急关头,怕是第一个反水的就是他们。他悄悄对心腹道:“去,给栖霞寺送封信,问问‘那位’的意思。”

栖霞寺禅房

朱元璋听完密探的回报,手指在棋盘上轻轻敲击。铁铉的三路合围之计,看似周密,实则漏洞百出:廖权年轻气盛,恐中埋伏;丁德兴急躁冒进,易遭伏击;最要命的是沐晟,这小子若按兵不动,合围之势便会不攻自破。

“蒋瓛,”朱元璋拿起一枚黑子,“给云南的人送句话,就说‘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他把黑子落在云南的位置,“让沐晟别忙着出兵,先把贵州的土司牢牢攥在手里,等朱棣和建文两败俱伤,他再出手不迟。”

蒋瓛点头,又问:“那福建和广东那边,要不要提醒一下?”

朱元璋摇头:“不用。战场之上,生死由命。铁铉是员老将,该知道怎么应对。再说……”他望着窗外的秋雨,“不让建文吃点苦头,他永远不知道,这天下不是靠笔杆子就能坐稳的。”

禅房外,雨越下越大,打在芭蕉叶上,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为即将到来的厮杀伴奏。而此时的泉州港,丁德兴的船队已经扬帆起航,船头的“明”字大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却不知前方的吕宋海峡,等待他们的是一场早已布好的杀局。

朱允炆站在皇宫的角楼上,望着南方的天空。他想起小时候,爷爷朱元璋抱着他,指着舆图说“大明的疆土,要像太阳一样,光照四方”。如今,他要让爷爷看看,他能守住这片疆土,能平定叛乱,能成为一个比爷爷更英明的君主。只是他没看到,角楼的阴影里,一个锦衣卫正将他的一举一动记录在纸上,准备送往栖霞寺——那位“驾崩”的先帝,始终在看着他。

夜色渐深,三路大军的身影消失在各自的征途上,一场席卷万里的厮杀,才刚刚拉开序幕。而远在澳洲的朱棣,已经收到了泉州密探的消息,正站在悉尼港的灯塔下,对着地图冷笑:“朱允炆,你以为三路合围就能困住我?我倒要让你看看,谁才是洪武爷真正的继承人!”他转身对俞靖道,“传令下去,让朱高炽守好琼州,吕宋的伏兵准备就绪,就等丁德兴自投罗网了!”

海风带着咸腥气,吹起朱棣的龙袍,在夜空中划出一道凛冽的弧线,像一把即将出鞘的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