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穿越朱元璋,率大明军队征伐天下 > 第703章 澳洲新政,朱棣固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03章 澳洲新政,朱棣固权

悉尼湾的晨雾还没散尽,朱棣已带着亲兵登上了新建的观海台。台下的船坞里,三十艘新造的福船正随着潮浪轻晃,船身的桐油在雾中泛着暗亮的光。他身后跟着刚从云南赶来的沐晟使者,那汉子身上还带着山岚的湿气,手里捧着个油布包,见朱棣望着船坞出神,低声道:“我家将军说,这些船看着比云南的藤甲船威风多了。”

朱棣回头,接过油布包解开——里面是副牛角弓,弓梢缠着防滑的藤条,显然是沐晟惯用的样式。“他倒还记得我当年在滇池边说的话。”他摩挲着弓身轻笑,那年沐晟还是个半大孩子,跟着他在滇池练射,总抱怨木弓太软,拉不开力道。

“将军,火器营的周德兴求见。”亲兵在身后禀报。

朱棣转身时,周德兴已捧着个铁盒子快步走来,靴子踩在露水打湿的木板上,发出“吱呀”轻响。“王爷您看这个。”盒子打开,里面是支改短了的连珠铳,铳身缠着铜箍,比寻常样式短了近半尺,“末将把铳管截了三寸,配重改到枪托里,骑兵也能挎着跑了。”

朱棣接过试了试,手腕轻抖便转了个圈,铳口稳稳指向前方的海面。“射程减了多少?”

“近了二十步,但骑兵冲阵时,这二十步算不得什么。”周德兴眼里发亮,“末将让工匠在铳口加了三棱刺,打完子弹还能当短枪捅,昨日试射,三匹马并排冲过去,一枪能穿俩!”

正说着,海面上忽然传来号角声。朱棣望向雾中,几艘小渔船正往岸边靠,船头插着的“渔”字旗在雾里若隐若现。“是吕宋那边的渔民。”亲兵解释道,“按新规矩,他们带干货来换盐,今天该轮到第三队交接。”

朱棣想起三个月前刚定下的“拓荒令”——凡来澳洲垦荒者,分地百亩,三年不纳粮;渔民带海货来换,盐价减半;工匠改良工具者,赏银五十两。当时周德兴还嘀咕“哪来那么多银钱”,此刻看着船坞里的新船、岸上正在搭建的冶炼坊,还有远处田垄里翻土的农人,他忽然觉得,当年从南京带出来的那箱金条,花得值。

“让户房的人把新印的‘澳洲票’发下去。”朱棣把连珠铳还给周德兴,“告诉渔民,以后用这票换盐,比用铜钱方便,年底还能凭票领粮食。”他顿了顿,补充道,“票面上印上咱们的火铳和船,让他们记着,跟着澳洲,有饭吃,有仗打——哦不,是有安稳日子过。”

周德兴刚走,负责农垦的吴良就喘着气跑来,手里攥着张羊皮纸。“王爷,北边新垦的地测出盐碱了!”他把纸铺开,上面用炭笔勾着片不规则的区域,“但老人们说,把海水引过来泡三遍,再撒上蛎壳灰,明年就能种番薯。”

“那就引水。”朱棣指着纸边缘的小河,“从这里挖条渠,把海水引到地头,再挖条排水沟往海里排。让船队下次去吕宋,多带些蛎壳回来,砸碎了掺在灰里。”他忽然想起什么,笑了,“对了,把那些跟着咱们来的老兵都派去带队,他们当年在北方种过地,懂这些门道。”

吴良点头要走,又被朱棣叫住:“告诉农人们,谁能把盐碱地种出粮食,那片地就归他,子孙后代都能传下去。”

雾气渐散时,观海台下已热闹起来。冶炼坊的烟囱升起黑烟,船坞里传来敲打声,田埂上有人赶着水牛犁地,远处的码头边,渔民正和粮官用新印的票子交易。朱棣摸着沐晟送的牛角弓,忽然觉得澳洲的风,比南京的软,却比云南的劲,正适合把日子往实里过。

“去给沐晟回个信。”他对云南使者道,“就说我这里的连珠铳,他要是想要,派工匠来学,学会了带回去自己造。另外,问问他云南的铜矿还够不够,我这里的炉子,正缺好铜呢。”

使者应声时,天边恰好裂开道金光,把海面染成一片琥珀色。朱棣望着那些新造的福船,忽然想起朱元璋当年教他看海——“浪大的时候,把船锚抛深些,船身稳住了,再大的浪也掀不翻。”如今他总算明白,这船锚,就是手里的火铳,脚下的土地,还有那些肯跟着他把日子过下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