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穿越朱元璋,率大明军队征伐天下 > 第738章 情报收集,了解欧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38章 情报收集,了解欧盟

在朱允炆和朱棣达成携手合作抵御欧盟的共识后,各项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其中,对欧盟军队的情报收集成为当务之急,这关乎着整个防御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朱允炆回到应天府后,即刻召见了亲信大臣,商议情报收集事宜。

“陛下,欧盟军队远道而来,其虚实我们知之甚少,当务之急是尽快派出探子,深入了解其军队情况。”一位大臣进谏道。

朱允炆微微点头,目光坚定地说:“朕也是这般想法。此次情报收集,务必详尽准确,欧盟军队的火器、战术等方面,都要探查清楚。”

于是,朱允炆迅速下令,从军中挑选出一批经验丰富、精明能干的探子,秘密潜入欧盟军队的驻地周边。这些探子乔装成普通百姓、商旅等,各自带着不同的任务出发。

与此同时,朱棣在自己的营地也做出了同样的部署。他把廖永忠、胡大海等将领召集到营帐。

“如今与朱允炆合作抗敌,情报至关重要。你们各自挑选可靠之人,去摸清欧盟军队的底细。欧盟火器先进,我们需知晓其火器威力、射程,还有他们的战术特点,切不可掉以轻心。”朱棣严肃地说道。

廖永忠抱拳领命:“殿下放心,末将定会挑选得力人手,将欧盟的情况打探清楚。”

胡大海也大声说道:“俺老胡办事,殿下还不放心吗?保证完成任务!”

数日后,探子们陆续传回消息。朱允炆在御书房中,仔细翻阅着探子送来的情报。情报中详细描述了欧盟军队的火器,那些火器不仅威力巨大,而且设计精巧,与明朝现有的火器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

“陛下,据探子回报,欧盟军队的火器可在远距离造成巨大杀伤,且装填速度较快。他们的战术也颇为独特,常以火器开路,步兵随后推进。”一位大臣向朱允炆禀报道。

朱允炆眉头紧皱,思索片刻后说:“如此看来,我们的防御策略需做出调整。通知康茂才将军,加强边境工事的防护,多设置一些掩体,以抵御欧盟火器的攻击。”

另一边,朱棣也在营帐中与将领们商讨着情报。

“殿下,这欧盟火器厉害啊,咱们得想个法子应对。”周德兴看着情报,面露忧虑。

朱棣沉思片刻,说道:“他们火器虽强,但我们也有自身优势。我们可利用地形,设置埋伏,待其进入近距离,再发动攻击,降低他们火器的优势。”

朱文正点头赞同:“殿下所言极是。同时,我们也可加快自身火器的改良,提升威力,不能让他们专美于前。”

朱棣采纳了朱文正的建议,即刻下令军中的火器工匠,研究改良火器的方法。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探子们不断传回新的情报。有的探子发现欧盟军队在训练一种特殊的阵法,此阵法能让他们在战斗中更好地发挥火器的威力;还有探子得知欧盟正在调集更多的兵力和火器,似有大规模进攻的打算。

朱允炆和朱棣根据这些情报,进一步调整防御策略。朱允炆命令边境守军加强巡逻,提高警惕,防止欧盟军队的突然袭击。同时,他还下令在边境地区挖掘更多的壕沟,设置拒马等障碍物,延缓欧盟军队的推进速度。

朱棣则将水师进行了重新部署,除了加强沿海防御外,还分出一部分水师,准备在必要时从侧翼攻击欧盟军队。他对手下将领说:“欧盟军队看似强大,但只要我们知己知彼,巧妙应对,定能挫败他们的阴谋。”

然而,情报收集并非一帆风顺。欧盟军队对周边防范甚严,不少探子在执行任务时暴露身份,惨遭杀害。但即便如此,仍有更多的探子义无反顾地踏上征程,为明朝收集着关键情报。

有一次,一位名叫李三的探子,好不容易混入了欧盟军队的补给队伍。他冒着生命危险,详细记录了欧盟军队火器的储备情况,以及补给路线。但在他准备将情报送出时,却被欧盟士兵发现。李三拼死抵抗,最终在身受重伤的情况下,将情报藏在一块石头下,并用血迹留下了标记。后来,其他探子发现了李三的尸体和情报,将其带回。

朱允炆得知李三的事迹后,深受感动:“这些探子为了大明,不惜牺牲性命,他们的功绩,朕不会忘记。”他下令厚葬李三,并对其家属进行抚恤。

随着情报的不断汇集,朱允炆和朱棣对欧盟军队的了解越来越深入。他们深知,接下来的战斗将会异常艰难,但只要掌握了敌人的情况,就有了取胜的机会。

在加强防御工事方面,朱允炆和朱棣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朱允炆征调了附近州县的民夫,协助军队修筑城墙,加固堡垒。他亲自到施工现场视察,鼓励士兵和民夫们:“欧盟虽强,但只要我们众志成城,定能守住边境,保我大明百姓平安。”

朱棣则让军队在沿海地区建造了许多了望塔,同时在岸边设置了大量的火炮,以应对欧盟可能的海上进攻。他对手下的士兵们说:“我们的背后就是大明的山河,我们绝不能让外敌踏上我们的土地半步。”

在情报的支撑下,明朝边境的防御工事逐渐完善。壕沟纵横交错,城墙高大坚固,了望塔矗立在各个关键位置。士兵们日夜巡逻,严阵以待,时刻准备着应对欧盟军队的进攻。

然而,朱允炆和朱棣心里都清楚,仅仅加强防御还不够。他们需要根据欧盟军队的特点,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进攻策略,才能在未来的战斗中占据主动。

“陛下,根据目前的情报,欧盟军队擅长正面推进,我们可在其必经之路设置多重陷阱,待他们陷入混乱,再发动攻击。”一位将领向朱允炆献策。

朱允炆思索片刻后说:“此计可行,但要注意陷阱的布置需巧妙,不能被欧盟军队轻易识破。同时,我们要安排好伏兵,确保一击即中。”

朱棣那边也在讨论着进攻策略。

“殿下,俺觉得咱们可以利用夜色,派小股精锐部队,偷袭欧盟的火器营地,毁掉他们的火器,让他们失去优势。”胡大海粗着嗓子说道。

朱棣微微一笑:“胡将军此计甚妙。但行动要隐秘,不可打草惊蛇。”

随着对欧盟军队了解的加深,朱允炆和朱棣在合作抵御外敌的道路上,逐渐找到了方向。但他们也明白,前方的路依然充满了变数和挑战。欧盟军队随时可能发动进攻,而在合作的背后,他们彼此之间的警惕也从未消除。

在这个关键时刻,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大明的命运。朱允炆和朱棣都深知责任重大,他们在紧张地筹备着,等待着与欧盟军队的下一次交锋,期望能凭借着对敌人的了解和精心部署的防御与进攻策略,保卫大明的江山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