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穿越朱元璋,率大明军队征伐天下 > 第741章 内部隐患,暗流涌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41章 内部隐患,暗流涌动

在成功运用夜袭、包抄等战术给欧盟军队造成一定损失后,朱明双方暂时与欧盟在边境形成了对峙局面。然而,这份表面的平静之下,朱允炆和朱棣之间的内部矛盾并未随着共同御敌而消弭,反而如暗潮涌动,随时可能再次掀起波澜。

朱棣在自己的营帐中,召集了廖永忠、胡大海、周德兴等一众心腹将领。营帐内烛火摇曳,将众人的身影拉长在营帐壁上。朱棣眉头紧锁,来回踱步,打破了沉默:“如今与欧盟对峙,虽暂时稳住局势,但我们不能满足于此。朱允炆那边,始终对我们有所防备,我们必须早做打算。”

廖永忠微微皱眉,说道:“殿下,如今大敌当前,若我们此时与朱允炆再生间隙,恐怕会给欧盟可乘之机。”

朱棣冷笑一声:“廖将军,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欧盟固然是威胁,但朱允炆坐拥正统之名,若不趁此时机壮大自身,日后待他坐稳皇位,我们恐怕再无机会。”

胡大海挠了挠头,大声说道:“殿下说得对!俺老胡就看不惯朱允炆那副假正经的样子。咱们兄弟们跟着殿下,还怕干不成大事?”

朱棣点头,看向众人:“我暗中已在招募士兵,打造兵器,扩充咱们的势力。但此事需秘密进行,绝不能让朱允炆察觉。”

周德兴面露担忧:“殿下,此事风险极大,一旦被朱允炆发现,恐怕会引发内乱,欧盟定会趁机进攻。”

朱棣目光坚定:“我自然知晓其中风险。所以行动要更加谨慎,我们以训练新兵,加强防御为由,逐步扩充实力。另外,我们还需与周边一些势力暗中往来,为将来做准备。”

与此同时,在应天府的皇宫中,朱允炆也在与亲信大臣商议着朱棣的动向。朱允炆坐在龙椅上,神色凝重:“朱棣近日举动可疑,虽表面上与朕共同对抗欧盟,但据密探回报,他在暗中扩充军队,打造兵器。朕担心他另有图谋。”

一位大臣上前说道:“陛下,朱棣野心勃勃,早有不臣之心。如今大敌当前,不宜与他公然决裂,但也不能坐视他势力壮大。”

朱允炆微微点头:“朕也是这般想法。传朕旨意,加强对朱棣军队的监视,密切关注他的一举一动。同时,在我们与朱棣军队的交界处,增派兵力,修筑防御工事,以防万一。”

另一位大臣进谏道:“陛下,此时我们既要防备朱棣,又要对抗欧盟,恐怕会分散兵力,于战局不利。是否可考虑与朱棣坦诚相见,化解矛盾,共同抵御外敌?”

朱允炆苦笑着摇头:“朱棣之心,路人皆知。朕与他坦诚相见,恐怕只会让他更加肆无忌惮。如今只能小心防范,走一步看一步了。”

在边境的一处小镇上,朱棣的士兵与朱允炆的士兵因争夺一处水源发生了冲突。双方剑拔弩张,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这水源是我们先发现的,你们凭什么来抢?”朱棣一方的士兵怒目而视。

“放屁!这地方归朝廷管,你们敢闹事,是想造反吗?”朱允炆一方的士兵也不甘示弱。

双方争吵愈发激烈,甚至有人已经拔出了刀剑,眼看一场冲突就要爆发。这时,双方的将领及时赶到。

朱棣一方的将领是吴良,他大喝一声:“都给我住手!如今大敌当前,你们却在这里内讧,成何体统?”

朱允炆一方的将领是吴祯,他也说道:“大家都是为朝廷效力,何必为了这点小事伤了和气。但你们也别太过分,水源之事,需公平商议。”

吴良看了看吴祯,说道:“吴将军,此事确实是我们的士兵鲁莽了。但如今军队人数众多,水源紧张,还望吴将军能通融通融。”

吴祯皱了皱眉,思索片刻后说:“这样吧,我们划分一下取水区域,大家各取所需,如何?”

吴良点头:“如此甚好,就依吴将军所言。但还望以后大家能以大局为重,避免此类冲突再次发生。”

虽然这次冲突暂时得到了解决,但朱允炆和朱棣双方军队之间的矛盾已经悄然埋下。而这些矛盾,也在不断地提醒着朱允炆和朱棣,彼此之间的信任已经岌岌可危。

在应天府的朝堂上,大臣们对于如何应对朱棣的问题再次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陛下,朱棣暗中扩充势力,意图谋反,我们应尽早采取行动,先发制人,将他的阴谋扼杀在摇篮之中。”一位大臣言辞激烈地说道。

另一位大臣则反驳道:“不可,如今欧盟虎视眈眈,若我们此时对朱棣动手,内部必然大乱,欧盟定会趁机长驱直入,后果不堪设想。陛下应以大局为重,暂时安抚朱棣,共同抵御外敌。”

朱允炆听着大臣们的争论,心中十分纠结。他深知,无论选择哪一种方案,都充满了风险。若对朱棣动手,可能引发内乱,让欧盟有机可乘;若放任朱棣不管,又担心他势力壮大后难以控制。

这时,康茂才站了出来:“陛下,臣以为,我们可在暗中加强对朱棣的防范,同时利用与欧盟作战的机会,削弱他的实力。比如在分配作战任务时,让他的军队承担一些较为艰巨的任务,消耗他的兵力。”

朱允炆眼睛一亮,思索片刻后说道:“康将军此计虽有些冒险,但不失为一个办法。但此事需谨慎行事,不能让朱棣察觉我们的意图。”

而在朱棣的营地中,朱棣也在与将领们商议着如何应对朱允炆可能的防范。

“殿下,朱允炆近日加强了对我们的监视,还在边境增派了兵力。我们的行动恐怕会受到限制。”朱文正说道。

朱棣冷哼一声:“他果然有所防备。但我们也不能就此退缩。从今日起,我们的行动要更加隐秘。另外,我们要想办法与朱允炆的军队分化开来,避免在作战中被他算计。”

胡大海拍着胸脯说道:“殿下放心,俺老胡打仗可不含糊,朱允炆要是敢算计我们,俺定让他好看!”

朱棣看着胡大海,说道:“胡将军,打仗不能只靠勇猛,还需讲究智谋。我们要在保存实力的同时,寻找机会壮大自己。”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允炆和朱棣之间的暗中较量愈发激烈。朱允炆通过各种手段试图限制朱棣势力的扩张,而朱棣则想尽办法突破朱允炆的防范,继续扩充自己的实力。双方表面上依旧维持着共同对抗欧盟的联盟,但内部的矛盾却如滚雪球般越积越大。

在这种微妙的局势下,边境的气氛也变得愈发紧张。士兵们虽然依旧在为抵御欧盟的进攻做着准备,但彼此之间的猜忌和不信任也在悄然滋生。而欧盟似乎也察觉到了朱明双方内部的不稳定,他们在边境上蠢蠢欲动,试图寻找机会打破这种对峙局面,从中获利。整个大明王朝,仿佛置身于一场巨大风暴的中心,随时可能被卷入更加复杂和危险的境地。

一天夜里,朱允炆独自在御花园中踱步,心中满是忧虑。他抬头望着夜空,喃喃自语道:“内有朱棣野心勃勃,外有欧盟虎视眈眈,朕该如何是好?”月光洒在他身上,映出他孤独而又沉重的身影。此时的他,深知自己肩负着大明王朝的命运,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国家的生死存亡。而这场内部与外部的双重危机,正如同两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但他心中的信念从未动摇,他决心守护大明的江山,哪怕前方荆棘密布,他也将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