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课余手搓战机,你管这叫高中生? > 第131章 逼研发团队自成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康临对这个结果还算满意。

他合上电脑,心里已经有了下一步的计划。

现在这套系统只是个雏形,运算能力全靠他这台笔记本。

等回到京都,他打算直接调用公司的服务器资源,把所有监控数据全部上传到云端进行分析。

到时候,别说是人了,就算是一只鸟飞进来。

系统也能在零点一秒内分析出它的品种和飞行轨迹。

他又想起了之前董越提过的,给他配个生活助理的建议。

康临随即摇了摇头,否定了这个想法。

他的情况太特殊了。

一个能接触到他日常生活的助理,必然会发现各种蛛睨马迹。

无论是他那神出鬼没的财富,还是那些超越时代的技术资料。

都不是一个普通助理能够承受的。

为了保密,也为了对方的安全,还是自己辛苦点吧。

另一边,康志和与马娟的搬家行动也进行得如火如荼。

老两口兴奋得不行,亲自上阵指挥,把各种生活用品分门别类地搬进新家。

从床单被罩到锅碗瓢盆,他们跑了好几趟超市,把车塞得满满当当。

两人忙得脚不沾地,连午饭都忘了吃。

直到天色渐晚,康临处理完安保系统的事情回到家。

才发现老两口正瘫在沙发上,累得一根手指头都不想动。

“爸,妈,晚饭吃什么?”

康临问。

马娟有气无力地抬了抬眼皮。

“晚饭?哎哟我的天,我们连中午饭都没吃呢!”

康临哭笑不得。

“行了行了,你们歇着吧,看我给你们露一手。”

他走进崭新而空旷的厨房,从刚买回来的食材里挑拣一番,很快就做好了三菜一汤。

吃完饭,康志和与马娟早早地就去洗澡睡觉了。

躺在两米宽的柔软大床上,马娟却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老康,你睡着没?”

“没呢。”

康志和的声音在黑暗中响起。

“这床太软了,不习惯。这屋子也太大了,空得慌。”

“我也是,总觉得不踏实。”

马娟叹了口气。

新家的喜悦,终究还是被几十年养成的生活习惯冲淡了些许。

年初七,春节假期正式结束。

马娟作为国企员工,准时准点地去单位上班了。

康志和则拿着昨天列好的单子,又出门去采购一些遗漏的零碎物品。

偌大的别墅里,只剩下康临一个人。

他正准备回房间整理一下自己的研究资料,口袋里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

“喂,康总,新年好啊。”

电话那头传来董越精神十足的声音,听起来春节假期他休息得不错。

“新年好。”康临走到客厅的落地窗前,看着外面空旷的庭院。

“新年第一天上班,就给您打电话,没打扰您休息吧?”董越客气地问。

康临笑了笑。

“没事,我早就醒了,正闲着呢。有事说事。”

“是这样的,康总。”董越的语气立刻变得严肃起来,“有两件事需要向您汇报和请示。”

“第一件,江化新区那边。

春节期间联系了我们好几次,想约个时间拜访您,都被我以您在休假为由挡回去了。

您看,现在是不是可以安排一下了?”

康临手指在玻璃上轻轻敲了敲。

“拜访我就不必了。”

“你直接回复他们,就说我对在江化新区投资建设一个新的产业园很感兴趣。”

电话那头的董越明显愣了一下。

一个新的产业园?

康总这手笔,是不是又玩得太大了点?

“康总,您的意思是……我们又要成立一家新公司?”

“不。”康临干脆地否定了,“这次不成立新公司。”

他顿了顿,组织了一下语言。

“你先听我说完。”

“你跟江化新区那边的人说。

我计划在蜀都本地,寻找一些有技术潜力但在经营上遇到困难的传统制造企业。

进行投资或者直接收购。”

“然后,我们会将‘源能材料’的一些技术授权给这些公司,帮助他们转型升级。

生产基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下游产品。”

“比如,无人机机身、高端渔具、自行车车架,甚至是医疗器械的零部件。”

康临的思路清晰无比。

“这些产品的技术门槛相对较低,但市场需求巨大。我们自己去做,太慢,也太重。”

“把这些机会分出去,既能盘活本地的企业,又能带动一大批就业。

还能快速把我们的材料铺向更广阔的市场。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

他接着补充道:“你再通知一下‘源能材料’那边,让他们的研发团队动起来。

不要总把眼睛只盯着汽车领域,格局要打开。”

“碳纤维的应用领域非常广,让他们多做一些探索性的研究。

晚点我会发一份加密的研究方向指引给他们。”

“告诉他们,我只提供思路和方向,具体怎么实现,让他们自己去摸索。

我不可能永远当保姆,总要学会自己走路。”

康临靠在沙发上,换了个舒服的姿势。

他就是要通过这种方式,逼着手下的研发团队快速成长起来。

直接给他们成品,他们永远都只是“装配工”。

只有让他们亲身经历从无到有的研发过程,才能真正锻炼出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

以后他要拿出来的黑科技会越来越多,总不能事事都亲力亲为。

他可不想把自己累成一个“科研超人”。

电话那头的董越,一边飞快地做着记录,一边在心里消化着康临这番话。

他不得不承认,康总的格局和眼光,确实远超常人。

“康总,我明白了。”

董越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兴奋,“您的意思是,我们‘源能投资基金’。

接下来要从纯粹的金融投资,开始转向产业投资了?”

“可以这么理解。”

康临点头,“但目前仅限于蜀都地区,围绕‘源能材料’的产业链进行布局。

你通知一下马兴盛,让他心里有个数,做好准备。”

董越立刻回应:“好的康总,我马上就去安排。”

他还是有些不放心,追问了一句:“康总,我们真的不自己下场做这些下游产品吗?

这可都是利润啊。就这么分给别人,会不会太可惜了?”

康临轻笑一声。

“你觉得,以我们现在的体量,再去跟那些小厂抢饭吃,有意思吗?”

“钱是赚不完的。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不是路边摊上的几串烤肠。”

康临用一个接地气的比喻,让董越瞬间懂了。

“再说了,一口吃不成个胖子。

公司铺得太大,管理跟不上,各种问题都会冒出来,到时候就不是发展,而是内耗了。

现在这样,刚刚好。”

“我明白了,康总!您的远见卓识,我实在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董越的语气里充满了真诚的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