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重铸周魂:朕柴荣,不做短命天子 > 第102章 数据说话!柴荣用政绩怼服冯道,新政推行势不可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2章 数据说话!柴荣用政绩怼服冯道,新政推行势不可挡

紫宸殿内的气氛如同凝固的冰,刚经历罢官风波的老臣们垂首而立,空气中弥漫着压抑的沉默。冯道身着紫色官袍,缓步出列,花白的胡须在胸前微微晃动,神色带着几分凝重与规劝:“陛下,近日罢黜多名老臣,朝野上下议论纷纷。新政推行尚需循序渐进,过于激进恐引发动荡,还请陛下暂缓考核,安抚人心。”

此言一出,不少老臣纷纷附和,殿内顿时响起一片低声劝谏。他们大多是郭威时期的旧部,看着昔日同僚被贬,心中难免兔死狐悲,更对柴荣这套“不近人情”的考核制度充满抵触。

柴荣端坐御座,手指轻轻敲击案几,目光平静地扫过殿内:“冯太师此言差矣。朕推行考核制度,并非刻意针对老臣,而是要清除庸碌之辈,让有为者上、无为者下。若因循守旧,纵容官员尸位素餐,国家如何强盛,如何抵御外敌?”

“陛下,老臣并非反对考核,只是觉得步子过快。”冯道固执地说道,“那些被罢黜的官员,大多跟随太祖皇帝征战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骤然贬斥,恐寒了百官之心。”

“苦劳不能当饭吃,更不能保家卫国!”柴荣的声音陡然提高,“冯太师,朕且问你,去年河南大旱,流民四起,是谁组织赈灾,三个月内安置流民三万余人?是被你视为‘资历尚浅’的怀州刺史!而你力保的曹州团练使,坐拥肥沃之地,税收却连续两年不达标,流民安置更是毫无进展,这样的人,留着何用?”

说罢,柴荣抬手示意内侍:“把新政推行以来的政绩报表呈上来!”

内侍连忙将一叠厚厚的报表分发到大臣手中,上面清晰地记录着各地的税收完成率、流民安置数、荒地开垦面积等数据。红色标记的是政绩优异者,黑色标记的则是不达标者,一目了然。

“诸位爱卿请看,”柴荣站起身,走到大殿中央的舆图旁,指着上面标注的红点,“推行考核制半年来,税收较去年同期增长三成,流民安置完成率达八成,荒地开垦面积翻了一番!这些成果,难道是靠‘苦劳’换来的?”

他目光转向冯道,语气带着几分锐利:“冯太师,您总说朕步子过快,可您看看这些数据。若不是朕铁腕推行考核,这些官员怎会用心办事?百姓怎会有安稳日子过?”

冯道接过报表,看着上面详实的数据,脸色一阵青一阵白。他没想到,柴荣的新政竟然取得了如此显着的成效,那些被罢黜的官员,政绩确实惨不忍睹。他张了张嘴,却再也说不出反驳的话,只能躬身道:“陛下英明,老臣知错了。”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柴荣的语气缓和了一些,“冯太师,朕知道你是为了国家着想,但时代在变,治国理念也要与时俱进。朕的新政,旨在强国富民,只要对国家有利,对百姓有利,朕就会坚持推行下去。”

大臣们看着眼前的一幕,心中深受震动。他们没想到,柴荣不仅有铁腕手段,更有实打实的政绩支撑。那些原本对新政心存不满的官员,此刻也哑口无言,再也不敢轻易反对。

然而,平静的表面下,暗流仍在涌动。被罢黜的老臣王彦,并未放弃谋反的念头。他暗中联络了更多对柴荣不满的将领,甚至派人前往契丹,企图与契丹勾结,里应外合,推翻柴荣的统治。

赵匡胤将这一情况禀报给柴荣后,柴荣神色凝重。他知道,王彦在军中威望不低,若真的发动兵变,后果不堪设想。

“赵匡胤,”柴荣沉声道,“你立刻加强京城防务,密切监视王彦及其党羽的动向。同时,派使者前往契丹,打探他们的态度,防止他们与王彦勾结。”

“属下遵命!”赵匡胤领命而去。

柴荣看着殿外,心中充满了忧虑。虽然新政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内有叛乱隐患,外有强敌环伺,后周的处境依然艰难。他知道,自己必须尽快平定叛乱,稳定局势,才能让新政顺利推行下去。

就在这时,内侍匆匆走进大殿,禀报说:“陛下,怀州刺史送来急报,称当地发现大量契丹奸细,正在暗中联络地方豪强,企图制造混乱。”

柴荣闻言,脸色骤变。他没想到,契丹竟然已经渗透到了后周腹地。这些奸细的目的是什么?是单纯的制造混乱,还是为了配合王彦的兵变?

“传朕旨意!”柴荣当机立断,“命怀州刺史立刻抓捕契丹奸细,严加审讯,查清他们的阴谋。同时,下令各地官员加强巡查,严防契丹奸细作乱!”

“臣遵旨!”大臣们齐声应道。

柴荣站在大殿内,心中充满了决心。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必须勇往直前,守护好后周的江山,让新政的成果得以巩固。然而,他并不知道,一场更大的危机正在悄然酝酿。王彦与契丹的勾结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一场针对后周的阴谋即将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