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重铸周魂:朕柴荣,不做短命天子 > 第217章 李煜求和!献上金银珠宝,只求柴荣留南唐一线生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7章 李煜求和!献上金银珠宝,只求柴荣留南唐一线生机

海州守将暗通后周的消息传到楚州,张彦卿手中的佩剑重重劈在案上,木案瞬间裂开一道缝隙。他望着城下密布的后周军营,又看向北方海州的方向,眼中满是悲愤:“竖子无义!枉费陛下信任,竟在关键时刻卖主求荣!”

悲愤之余,张彦卿深知楚州已陷入绝境。海州若降,后周大军便可南北夹击,楚州城防再坚固,也难以抵挡两路大军的猛攻。他紧急召集将领商议,有人主张突围,前往金陵投奔李璟,有人则建议坚守到底,与城池共存亡。

“突围便是自寻死路,后周水师早已封锁长江,我们根本冲不出去!”张彦卿摇头否决,“坚守虽九死一生,但至少能为陛下争取时间,或许契丹援军会如期而至。”他下令加固城防,将城中百姓组织起来,参与守城,同时派人向金陵送去最后一封求援信,恳请李璟速派援军。

此时的金陵皇宫,李璟已病入膏肓。接到张彦卿的求援信后,他挣扎着起身,看着信中“楚州危在旦夕,恳请陛下速发援军”的字句,泪水潸然而下。他深知,南唐已无兵可派,水师主力覆灭,江北各州尽失,金陵城内仅有数千禁军,根本无法驰援楚州。

“陛下,事已至此,不如派使者前往后周大营求和,或许还能保住南唐一线生机。”宰相冯延巳跪在床前,泪流满面地说道,“太子李煜聪慧仁厚,可派他前往,以表诚意。”

李璟长叹一声,眼中满是绝望与无奈:“也只能如此了。告诉李煜,务必恳求柴荣网开一面,只要能保留南唐国号,割让江北全部领土亦可,朕愿称臣纳贡,永世归顺后周。”

数日之后,李煜率领使团,带着大量金银珠宝、玉器古玩,前往后周楚州大营求和。这支使团规模庞大,车马连绵数里,所带财物足以堆满一座宫殿。李煜身着素袍,面色憔悴,一路之上,看着江北大地满目疮痍,心中满是悲痛与屈辱。

抵达后周大营后,李煜并未直接求见柴荣,而是先派人送去厚礼,表达求和之意。柴荣得知李煜前来求和,嘴角露出一丝冷笑:“早有今日,何必当初?李璟若早归顺,也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

李谷在一旁进言:“陛下,李煜亲来求和,足见南唐诚意。不如召见他,看看他的条件,再做决断。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收服南唐,也可减少将士伤亡,节省军费。”

柴荣点头应允:“传朕旨意,召见李煜。”

李煜进入大营,见到柴荣后,当即跪地叩首,声音哽咽:“罪臣李煜,拜见大周皇帝陛下。吾父昏聩,昔日与大周为敌,如今悔不当初。愿献江北全部领土,缴纳岁贡,南唐愿永世称臣,只求陛下网开一面,保留南唐国号,给南唐百姓一条生路。”

说罢,李煜示意侍从献上求和文书与财物清单。文书上详细列明了割让的领土范围、岁贡数量,财物清单则密密麻麻写满了金银珠宝、珍稀药材、古玩字画的名称与数量。

柴荣拿起求和文书,缓缓翻看,神色平静,看不出喜怒。李煜跪在地上,头不敢抬,心中忐忑不安。他知道,柴荣向来强势,能否答应求和,全在他一念之间。

“李煜,你可知罪?”柴荣放下文书,语气严肃,“南唐屡次挑衅后周,勾结契丹、北汉,妄图制衡朕。朕二征南唐,死伤将士无数,这笔账,该如何清算?”

李煜浑身一颤,连忙说道:“罪臣知晓,南唐罪孽深重。愿额外献上黄金五万两、白银十万两,赔偿大周将士伤亡损失。日后南唐岁贡加倍,凡大周有所需,南唐必倾力相助。”

柴荣看着李煜惶恐不安的模样,又看了看清单上堆积如山的财物,心中已有了决断。他知道,南唐已无抵抗之力,收服只是时间问题。若答应求和,可避免强攻金陵造成的巨大伤亡,也能尽快稳定江南局势,集中精力应对北方的契丹与北汉。

但柴荣并未立刻答应,而是说道:“你先下去歇息,朕与大臣们商议后,再给你答复。”

李煜心中虽焦急,却也不敢多言,只能恭敬地退出大营。

柴荣召集众将领商议,李重进说道:“陛下,南唐已穷途末路,李煜求和诚意十足。不如答应他的条件,收服南唐,然后集中兵力北伐,驱逐契丹与北汉联军,稳固北方边境。”

王环则表示反对:“陛下,南唐反复无常,今日求和,日后若有机会,必然再次反叛。不如趁势攻克金陵,彻底灭亡南唐,永绝后患。”

众将领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柴荣陷入了沉思,他深知,答应求和固然能快速稳定江南,但也可能留下隐患;彻底灭亡南唐,虽能永绝后患,却需要付出一定的伤亡,且会延误北伐的时机。

就在柴荣犹豫不决之际,情报部门传来一则紧急消息:契丹与北汉联军在北方边境受挫后,并未撤退,而是集结兵力,准备攻打后周的邢州、洺州,企图扩大战果。同时,金陵城内有南唐将领暗中联络江南的地方势力,企图在李煜求和失败后,拥立李璟的弟弟李从善为帝,继续抵抗后周。

柴荣得知后,脸色瞬间凝重起来。北方边境告急,江南局势未稳,若拖延下去,可能会陷入南北双线作战的困境。

那么,柴荣会如何抉择?是答应李煜的求和,尽快稳定江南,集中兵力北伐;还是拒绝求和,彻底灭亡南唐,永绝后患?李璟的弟弟李从善是否会真的被拥立为帝,继续抵抗后周?一场关乎南唐存亡与后周统一大业的关键决策,已摆在柴荣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