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穿到古代卖泥鳅 > 第26章 交易成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安子娴道:我这个方法有点贵,要卖五百两银子。沈芙蓉跳起来:死丫头,你穷疯了,咋不去抢? 安子娴道:你用了我这个方法。包你打败俪人坊,连金绣楼大东家看到你,都要客客气气叫你一声沈掌柜。

沈芙蓉眨着好看的杏子眼问:真有这么牛?安子娴道:包你数钱数到手软。沈芙蓉道:金绣楼大东家对我客不客气没关系。真要能把崔俪人那婊子打垮,我出一千两都愿意。什么好东西,快拿出来瞧瞧。

安子娴没有马上拿出东西,而是问:掌柜的,你们城里有钱的女人来月事时怎么处理?沈芙蓉说:有钱人用棉布,没钱用草灰。你问这干嘛?安子娴没说话:从怀里拿出叠得整整齐齐的卫生带和短裤打开。

沈芙蓉问:这什么玩意?安子娴道:姨妈巾,妇女用品。沈芙蓉惊叫:就这玩意你还想买五百两银子,你想钱想疯了。

安子娴不紧不慢的说:掌柜这里可有棉花?沈芙蓉朝外喊:来福,拿点棉花来。来福很送来近一团棉花。安子娴当着沈芙蓉的面填充棉花,原本软绵绵的布条变得蓬蓬松松。

安子娴道:掌柜的,假若你来月事,把这个垫在下面,在穿上这条小短裤会如何?沈芙蓉说:不知道。安子娴笑道:为什么不试试?

沈芙蓉也是泼辣女人,当着安子娴她们的面,脱下长裤,垫上卫生带,然后穿上小三角裤。不试不知道,一试心花怒放。妹子,成交。五百两。沈芙蓉兴奋的大喊。

安子娴笑而不语。沈芙蓉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可我暂时拿不出那么多银子。她沮丧的说。安子娴道:你真想做这个生意?沈芙蓉道:非常想。安子娴道:你暂时能拿多少。沈芙蓉不好意思的说:一百五十两。

安子娴说:先预付两百两。剩下的两个月后给我。沈芙蓉迟疑道:两个月能还清吗?能否在宽限些。安子娴道:如果两个月还不清,你这生意也别做了。沈芙蓉说:妹子,这玩意用是好用,它真能赚钱?

安子娴说:那要看你在哪里卖?又卖给谁?如果在三湖镇卖,肯定卖不到钱,三湖镇有钱的人少,普通的人暂时还消费不起。如果你把它拿到阳泉县府卖,我保你在两个月里赚得盆满钵满。

沈芙蓉一听,很是兴奋:阳泉县府我熟悉得很,我就从阳泉县府出来的。安子娴说:友情提醒,姨妈巾最好把货源囤积充足。然后一下子拿出来销售。给人一种惊喜和震撼,然后疯狂的抢购。

沈芙蓉说:为什么要那样做?衣服新款不是做一件卖一件吗?安子娴说:傻姐姐,姨妈巾和卫生裤,这玩意多简单呀,是个女人只要看了一遍就能仿制。沈芙蓉急道:那我还赚个屁钱,你这明显就是坑我。

安子娴道:你在没看到我的样品前,知道有这种姨妈巾存在吗?来癸水时知道用这玩意吗?沈芙蓉摇摇头:不知道。安子娴说:这不就对了,没看到不知道,一旦知道了自己就能仿造。但就算仿制品出来也没关系,第一拨钱被你赚到了。

沈芙蓉问:这两样东西算作一套来出售,能卖多少钱?安子娴说:这要看你卖给谁?看你营销的本领有多大?刚刚推出的新鲜玩意,就算卖一两银子都不过分。沈芙蓉咽了口口水:一两银子,你还真敢想。

安子娴说:放在柜台上卖,一两银子自然是没人买。如果放在青楼勾栏那种地方,又不一样。那里的女人最讨厌身体不适的那几天,既影响收入,行动还不方便。对她们而言,一两半两的碎银子算钱吗?而这做一套姨妈巾的成本,最多不过二十文。就算卖一百文一套,你也能赚八十文。一套八十,十套八百,成百上千的话你能赚多少?

沈芙蓉自己也是从青楼出来的,那里的情况自然十分了解。只是一直按传统模式经营,想不到那么多弯弯绕绕,如今被人一点拨,茅塞顿开。她喜不自胜:好妹妹,姐姐嫌了钱,一定不忘记你。

安子娴笑笑:为了合作愉快,我在教你一套营销的方式。用上等材料做一批商品,姨妈巾里填充蚕丝。一定要卖到青楼楚馆,价钱要卖得高一些。普通材料做的商品,找一一家店铺做专卖店,别人想卖这姨妈巾,就得到专卖店里卖。专卖店的价格不宜太高,太高会把客人吓走。也不能太低,太低就白白浪费了这么好的创意。

沈芙蓉识文断字,由她写好协议书,念给安子娴听。安子娴自然也是识字的,能藏拙就藏着呗。听沈芙蓉念的跟写的一样,也就签字画押。

沈芙蓉拿出两百两银票交给安子娴,安子娴接过银票后说:姨妈巾的底部用料,如果能用厚实而防水的布料就更完美。沈芙蓉从货架上取下一匹布料问:这是专门给男人做裤子的布料,妹妹看行不行?

安子娴一看和前世经过柔软处理的牛仔裤布料差不多,在这个时代,应当是最结实耐用的布料了。便笑着点头,这个比纯绵结实。

沈芙蓉送给安子娴姐妹,一人一段做衣服的布料。安子娴客气一番也就笑纳了。她目送安子娴离去,转身对看店的来旺说:从今天起,芙蓉坊只卖布料,不再接做成衣的活。我把店铺交给你,你小心看管,自不会少你好处。有人问我去向,你就说回县府养病了。来旺把头点得跟小鸡啄米似的。

安子娴带着安子玉和安子怡,再次重回熙熙攘攘的大街上。这回安子娴身上揣着两百两银票,第一次有了些底气,不再那么紧张和空落落的。无论身处哪个时代,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这句话都很适用。

她对这里银子的购买力,有了些初步的了解。这里生产力低下,最大的消费主要还是温饱,两百两银子,应该够撑两个月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