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穿到古代卖泥鳅 > 第47章 好戏连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张霸天一听有这好事,连忙说:我愿意,不知你们几个愿不愿意?张霸地和张霸海脸色十分难看。他们还没有从被安子娴踩在脚下的阴影中走出来。

安子娴望向他们兄弟说:你们也别不服气,我要真想揍你们,你们早就缺胳膊少腿了。我要真想羞耻你们,就不是踩你们的肩膀,而是直接踩脸。我只是想告诉你们。既然想欺负别人,就要有被人欺负的觉悟。你把我哥踩在脚下时爽不爽?有没有想过自己也会被人踩。显然,你们兄弟都没准备好,以为一拳就能把我打倒。张霸地和张霸海脸色缓和了许多。

安子娴说:不需要你们五个一起来,每晚来两个就行。你们回去和家里人商量一下,商量好了以后,到老太公那里签一份契约书。张家五霸朝安子超他们拱拱手,回家去了。

安子山说:姐,你真要他们来守小店吗?就不怕他们监守自盗。安子娴说:契约书上会写明,少了东西要赔偿的。安山子说:有他们守在外面,我反倒觉得不安全。安子娴说:我们现在太脆弱了,即使有了财富,也犹如孩童抱着金砖过大街,被很多双眼睛叮着,不得不养几条狗看门。而张家五霸,是莲花湖的地头蛇。如果连地头蛇都得听我们的话,那些想打歪主意的人,是不是会掂量掂量?

张子山道:我明白了,都听姐的。张子恒说:姐,今天那些拿了野猪肉的村民,很多都来干活抵债了。哦,我知道了。安子娴说:村民良莠不齐,干活时要注意安全。安子超插话道:越往北挖,沼泽地越稀软,我们咋天挖的好几个河沟,都出现坍塌的现象。

安子娴说:大哥,下午你找些年老体弱,和那些半大的孩子。让他们在河沟边种分水柳,相隔四米或五米种一棵,中间种上茭瓜。茭瓜不仅能保护沟渠,还能卖钱。安子超道:妹妹说的我都记下了。这时安子良高兴的说:姐,我今早和大哥进山了,套子扣住一只野鸡,两只野兔。都还活着,姐明天拿去卖钱。

安子娴摸摸他头顶的小荷包,笑着说:子良真乖。以后我们捕到野鸡,野兔之类的小动物。就不拿去卖了,我们自己煮了吃。五婶刚生完小宝,需要补充营养。家里人也需要改善伙食,吃饱吃好才有力气干活。

安子恒心中感动,朝安子娴施了一礼:我替娘亲谢谢姐姐。安子娴笑说:一家人不用言谢。在老安家时,他母亲头天生完孩子,第二天就被奶奶叫起来干活。现在他母亲不仅不用干活,安子娴还请了个叫张静雅的小姑娘,专门伺候他娘坐月子。这份恩情张子恒铭记在心。

杨木匠过来请安子娴看房子,哪里还有不满意的地方,他们好改正。杨木匠叫来的人多,三间木板房很快建好了,而且上面还盖了一层厚厚的青草。安子娴不明白为什么要在木板房顶盖茅草?是不是怕火烧起来不够快?

杨木匠解释说:盖茅草是为了保护屋顶,木板在阳光暴晒下会开裂,而开裂后的木板就会渗水。安子娴有点惭愧,不懂的东西千万别质疑,存在就是道理。从镇上到乡下,木板房顶都盖着一屋茅草。这并非多此一举,而是无数人用生活总结的经验。安子娴前前后后转了一圈,挑不出毛病来,这杨木匠的手艺还真不赖。

安子娴说:杨师傅做的活就是让人放心。房子盖好了,那就在屋子里做三排货柜,中间一个柜台拦着,这是从前小卖部的经营方式。她可不敢开小超市,让人直接到货架上拿货,她还不知道这里人的素质。

张家五霸回到家里,把安子娴请他们上夜班,做保安的事说了一遍。他们的奶奶,干瘪老太跳起来吼:不去,谁爱去谁去。我老张家饿死也不给她家看门。她还记恨着被安子娴两巴掌,一脚踹飞的事。

她的四个儿子也在一旁义愤填膺,纷纷支持自己的母亲。大儿子怒斥张霸天:连个女人都搞不定,还好意思称落花湖五霸。其他几个也拿眼睛盯着自家儿子,张家五霸在莲花湖名头响当当。这下败在一个小丫头手里,连他们这些做长辈的,都无脸出门见人了。

张家老爷子鹰隼一样的眼光里,闪动着精明的光芒。他顾不上丢不丢脸的事,而是对孙子说出的工钱非常感兴趣。他对暴怒的老太婆说:老婆子,你过来听我算一笔账。别看干瘪老太婆在外人面前嚣张,对自己当家的却十分的敬畏,老头发话,她不得不听。

张老爷子说:两人晚上守一夜六文钱,白天五人去挖泥十五文钱。那么一天就是二十一文钱。十天二百一十文,一个月是六百三十文。一年下来就是七千五百六十文,相当于七两半银子。你们说去还是不去?他眼中冒出贪婪的光,想掩饰也掩饰不了。

干瘪老太婆惊叫:去,当然去。为什么不去。今天晚上就去。四个儿子也是倒吸了一口气,他们一家十几口人,辛辛苦苦劳作一年,也多不出来二到三两银子。而五兄弟一年就能挣七两多银子。面子和银子比起来,面子算个屁。他们谁也说不出反对的理由,谁也不会和钱过不去。

张霸地原先以为爷爷奶奶,和几位叔伯一定会坚决反对,那他就可以不用去面对那个讨厌的安子娴。然而面对赤裸裸的钱财诱惑,亲情和自尊算得了什么。

安老太这几天是诸事不顺,日子过得十分糟心。几个媳妇轮流做饭,没有一个符合她的口味。她就不明白朱氏是怎么做饭的?给她一碗面粉,也能让全家都吃上一碗糊糊。

而其他的媳妇给她们两碗面粉,也只能喝上稀汤。自从把三房五房赶走后,她就没吃上过一顿可口的糊糊。说不后悔,那是假的。三房无论男女,都很勤劳能干。五房劳动力弱了些,但胜在听话,好使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