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穿到古代卖泥鳅 > 第134章 惊掉下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天,吃过早饭,姨奶奶说要告辞回家了,朱氏说急什么呀,吃了晚饭再回。于是,姨奶里,老姑奶奶两大家子人又都留下没走。安子娴气得抓狂,她在小店里找到安有禄,让他问问朱氏,是不是想把那帮人留在家里过年?

安有禄看女儿黑着一张脸,很是生气的样子。忙让子良去喊朱氏,朱氏正陪着老姑奶奶和奶奶说笑。听儿子说安有禄找她有事,便跟着他到了杂货店里。安有禄看到朱氏:指着鼻子骂:你个蠢货,姨奶奶她们要回家了,你为什么还一再挽留?刚吃了两顿饱饭,你就得瑟到没边了是不是?如果下午那群老老小小还不走,你就别呆在我家了,从哪来给我滚到哪去?

朱氏看到所有人都盯着自己,羞红了脸,弱弱的说:姨奶奶说要走,我就那么随便说了声吃了晚饭走,谁知道她们就当真了呢。安有禄气不过,伸手打了安氏一个响亮的耳光:你个蠢货,人人都有嘴巴,为什么没人说话?偏偏你多嘴多舌。是不是要把你舌头割下来,你才能闭嘴不说话。朱氏被打又被骂,羞愧得恨不能钻到地缝里。

安子娴不想看到这帮蹭吃蹭喝的人,带着小跟班安子山和安子欣,到沼泽地看安子山他们挖田。看到原本荒芜的沼泽地改变了模样,安子娴相信了一句话,叫蚂蚁能吞象。投进了那么多人力物力后,这片沼泽地终于变成了良田。变成了安子娴家乡那种沟渠相连的井字田。孙家那几个开垦沼泽地的先祖,在九泉之下看到这千里沃野,应当十分的欣慰。

安子恒看到安子娴,丢下手中的活走过来。安子娴很欣赏这个堂弟,干活时是个踏实卖力的庄稼人,读书时是个专心致志的书生。从不多言,却能一言中的。在安子恒的陪同下,安子娴用一个下午走过了所有的田,心中已经规划好了目标。

那些在田里劳作的老老少少,看到安子娴都热情的打着招呼。安子娴笑着回应,把脸都笑麻了。三十多个泥鳅池塘,已经初见规模。那些开挖沟渠的人,每人腰间都挂着个竹笼,挖到泥鳅一定要捡起来,装在竹笼里。时不时会有人来收泥鳅,把收齐到的泥鳅放人塘里饲养。这样就不会因为人参改变环境,而让泥鳅减少。

前世安子娴经常听爷爷讲,他小时候,荷花湾里有鱼,有草虾,还有蟹。晚上在水塘边随便放下几只竹笼,第二天早上都能收获到鱼虾。可以当菜吃,也可以拿到镇上卖钱。

特别是一种小龙虾,傻呼呼的浮在水塘边的草根上。砍下一根芦苇,只留中间一片叶尖,在叶尖上拴上一条蚯蚓,便成了钓龙虾的神器。暴雨过后,龙虾浮到水面透气,一钓一个准。几十分钟就钓到一碗红烧龙虾。

安子娴的童年,就是在爷爷奶奶的回忆中度过。在爷爷奶奶的喜怒哀乐中,感受着他们对荷花湾的爱憎。这片给了他们生命的山水,也困住了他们的生命。安子娴从懵懂无知,变成逐渐明白事理。

随着人口增多,大量的捕捞,加之化肥农药的普遍使用,破坏了生态平衡。安子娴小时候,荷花湾里的鱼虾和小龙虾,已经变成稀缺物种,很难有人在捕捉到。小孩子只能在老一辈人的回忆中,想象曾经物产丰富的荷花池。

安子娴可不想让莲花湖沼泽,变成第二个荷花湾。有计划的建设就非常有必要,虽说泥鳅是沼泽地的丰富物产,但加以保护性的开发利用,非常有必要。杀鸡取卵这种蠢事,就算在相对文明的时代,也经常有人做。

特别是那些侵略者,靠着船尖炮利,对殖民地进行刮地皮式的掠夺。让原本十分丰富的动植物,很快就从原产地消失。

安子娴想要做个建设者,把这个叫莲花湖的地方,建设成爷爷童年里,那个鱼虾满塘,荷花飘香的荷花湾。

吃过晚饭,老姑奶奶和老姨婆还没有要走的意思。这把安子娴急坏了,她接连好几天没睡好,心情烦躁,如果这群人今晚还不走,她真要被逼疯了。那个吃了一百个黄豆还不知道豆腥的朱氏,还是哈巴狗似的围着两个老太婆献殷勤。

安子娴一看要坏事,如果朱氏在被这两个惹人厌的老太婆忽悠瘸了,她们今晚还要受罪。她叫来安子玉,在她耳朵如此这般,这般如此的说了几句。安子玉会意,来到朱氏身边,说五舅妈有事要她过去商量。也不等朱氏弄明白,拉着她就走。

朱氏被安子玉拉走了,屋里几个人也是人精,余氏抱着孩子借故走开。安子静和安子宁和老姑奶奶她们不熟,也不搭理她们。

老姑奶奶和老姨婆,有一搭没一搭的又闲了一会,还是没有安家人来搭理她们。两人又不是傻子,知道讨人嫌了,也没脸皮再赖着不走,只好整理起自己的破包裹,做势要告辞离去。

老姑奶站在门口喊:老三侄子媳妇有事,我们也不耽搁,出来几天也该回家了。只是侄媳妇说要送我一件新衣裳,可别是忘了。老姨婆说:就是,就是,外甥媳妇也说送我一件。朱氏涨红了脸,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只好硬着头皮从小店里出,到院子里相送。

老姑奶奶朝两媳妇使了个眼色,两媳妇会意,一左一右架着安氏朝屋里走,边走还边说:表嫂,你真是个大好人,让我们吃得好,住得好。临了还要送我们新衣服,这让我们怎好意思。

考姨婆怕没了自己那份,后悔没让媳妇跟着来。只好舍下老脸不要,也跟着朱氏进了屋。朱氏无可奈何,只好打开箱子,里面三套叠得整整齐齐的新衣服。还没得朱氏劲手,老姨婆毫不客气的拿了最上面一件。另外两个媳妇也不客气,动手便抢了起来,连带内衣裤都一件不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