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穿到古代卖泥鳅 > 第168章 实地考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安子娴转了大半条街,感觉比干活还累。前世她就十分佩服,那些穿着高跟鞋逛街的女同胞,她们能逛一整天都不喊累。前世她不爱逛街,这辈子今天还是头一次逛街。

安子娴感觉肚子饿了,原本想在街边小吃店里随便吃点,填饱肚子即可。却想起陈管事的话,谢长风说他们可以吃住在长风楼。有便宜不占,是个王八蛋。何况谢长风身上流着安家的血,这些安家兄弟更应该由他照顾才是。

想到这安子娴有些兴奋,对身后的三个小伙子说:走,姐今天带你们吃香喝辣。长风楼很有名,随便找人问一下,便能打听到。安子娴到长风楼门口,刚说找陈管事,陈管事早已笑眯眯的迎出来:安姑娘,这边请,酒菜早给你们预备好了,随时可用。

安子娴心说:做老板就是好啊,只要吩咐一声,自然有人把事情办得妥妥当当的。她也没多问,笑着说:那就请陈管事上菜,吃完午饭,还请陈管事带我们到北防营看看,人家是怎么种稻子的?陈管事说:安姑娘请先用饭,我去备马车候着。

看着满桌的美食佳肴,三个小伙子又蒙了。安子山说:姐,这得花多少银子?安子娴真不知怎解释,这时侍者端上砂锅,正是泥鳅煮豆腐。

安子娴说:泥鳅煮豆腐这道菜谱,是我卖给长风楼的。因此,和长风楼的掌柜有了些交情。这次他尽力帮我们,大概也是这个原因。三人虽疑惑,但也没有问,毕竟安子娴是第一个抓泥鳅来吃的人。

刚开始,三人吃饭还拘束,只顾埋头吃饭,对他们来说吃这样纯净松软的白米饭,就算没有菜也能吃三碗。安子娴说:别光顾吃饭,桌上的菜也快吃,你们不吃被收到后厨,也会被倒掉,浪费粮食是一种犯罪。三人这才把筷子伸到碗里。

半大小子,吃死老子。这话还真不假。三个小伙子加上安子娴,把饭菜吃得干干净净。安子娴自从穿到这里后,第一次有饱腹感,美食能治愈一切坏情绪,也能给人幸褔感。

看到三个小伙子油亮饱满的嘴唇,还有亮闪闪的清澈眼眸,安子娴笑问:吃饱了没?三人齐声回答:吃饱了。安子娴说:那我们继续去闲逛。

安子山说:姐,在晚些我们就要摸黑回家了。安子娴说:今晚就住在长风楼,明天一早回。三人你看我,我看你。既不点头,也不反对。

安子娴领着安子山他们走出长风楼,陈管事早已恭候多时。安子娴也不矫情,麻利的爬上马车。安子山他们也只好跟上,陈管事自己亲自驾的马车。

马车出了阳泉县府,郊外大片良田就呈现在几人眼前,仿佛天地都突然变广阔了。安子娴前世见过江南水乡的万顷良田,沟渠纵横交错,一眼望不到边。用无人机喷药施肥、用联合收割机收获。现代化的农业,已经把农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在看到眼前这些农田,她一点也不惊讶。这里还处于刀耕火种的农耕时代,靠水牛,靠犁耙,靠廉价的劳动力,在田地里讨生活。没有化肥,没有除草剂。在没有污染的同时,也就没有高产的保证。世事万物皆是有利有弊。

安子娴问安子山他们:你们看出这里有什么不同吗?安子恒说:这里地势开阔,这些田地,周围的房舍村庄,都有设计过的痕迹。

赶马车的陈管事说:小哥的眼光还真是锐利。这里原本就是古战场,每年春季,北方牧草还没长出来,北戎人还不能逐草放牧。储存的粮草也吃光了,北戎人就越过青蟒山,对普通民众烧杀抢掠。

阳泉县府原本叫阳泉北卫,是金炎帝都的北方门户。后来金武帝把北戎赶到雪山脚下,北戎没有了草地,生活艰难,他们翻过雪山,听说进入了苍兰帝国境内。没有了北戎来犯,阳泉北卫这个边防卫戍失去了重要性,才改成阳泉县府。我们脚下是古驿道,往前走还能看到古城墙,

安子娴他们没有往前走,而是停在路边。她要让安子山他们走马观花,了解一些农事。田野里一片热闹景象,有的人吆喝着牛在耕田,有的人在插秧,有的田里还长着未曾收割的草料种子。

安子山说:姐,人家都插秧了,我们还没播种,真的还来得及吗?安子娴说:你们都来到田头了,何不去问问那些种田的老农?向人家讨教一些种田的经验。安子山他们果真到田里找人闲话聊天。

安子恒找到一个正在拔秧苗的老农,寒暄几句后,直接问他现在种稻可还来得及?老头是个健谈的人,告诉安子恒,老北防营一带,因为大面积种苜蓿的草料,每年都要五月后才能收苜蓿籽。所以,他们五月后才种稻。现在还不到五月,完全可以种稻。

安子恒听了老头一席话,心里的担忧减了几分。安子山和安子策也问了几个老农,得到的回答和安子恒大同小异。

安子娴他们在北防营实地考察,浑然不知莲花湖村已经闹翻了天。安子娴他们去买稻种的事知道的人很多。但大家都不在意,种子嘛撒下一把,就能收获一担。

今天五辆马车浩浩荡荡驶进黄泥村,从马车上搬下一袋又一袋的稻种,堆在为民小店的空地上。很多人都看着热闹,面部表情各自不同。

有田的人家暗自高兴,安家丫头果真弄回了稻种,真的打算种稻子。对未来有奢望总是能让人激动。有的人却是郁闷不已,他们没有田,就算有稻种也没地方耕种。

在黄泥村老安家,大儿子安有财说:爹,老三家那丫头弄回很多稻种,看样子打算种稻子。我们要不要和老三商量一下,让他给我们几亩田,也种一些?

安增寿说:我都活了五六十岁,还没听说过夏至还能种稻。那些稻谷往水田里撒,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还不如舂成白米,吃到肚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