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穿到古代卖泥鳅 > 第232章 抢占先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安有财说:我帮李桂兰家算了一笔账。李桂兰有两个女儿,在老三家做针线活,听说一人一天能做十几文钱。还有两个儿子在修路,两个一天十文,那就一天三十几文。加上李桂兰的四文钱,一天大约四十文钱。一个月就能赚到一两多银子,不到一年就能把债还清。

老大安增福说:真能赚那么多?安有财说:我们一家八个人去修路,每天四十文,四天时间交给家里一百六十文,这是以前在外面半个月都赚不到的。

李有财说:如果家里的女人也能出去赚钱,我们这么多人,一个月赚一两多银子应该没问题。有了钱,我们也能盖大瓦房。

安增寿说:老婆子,老二说得有理,你就带着几个媳妇孙女,到老三家做针线活。

第二天,安子娴一家正在吃早饭,安老婆子带着三个媳妇两个孙女,还有安小姑一块来了。余氏猛然见到这么多人,心里有些惊慌,这些人在她心中已经留下了阴影。忙问道:娘,你有什么事?

安老婆子说:这回我不是来吃白饭的,我带着你几个婶于,和小姑来做针线活。余氏说:这个我做不得主,得问子娴。安老婆子扯着嗓子喊:子娴,你个臭丫头,还不出来。朱氏,你就是这样教女儿的?

安子娴慢悠悠的吃完早饭,才慢悠悠的走出房门。安老太婆一见她就骂:死丫头,喊你半天也不吭声,你是耳朵聋了?还是哑巴了?安子娴说:奶找我什么事?

安老婆子说:我带着你伯母小姑来做针线活。安子娴说:我这里不需要人,没有活给你们做。安老婆子骂:臭丫头,我们都是你的长辈,你宁愿把活给别人做,也不给我们做。你这个不孝的死丫头。

安子娴说:黄泥村姓安的人,年纪比我大的,都是我的长辈,难道我就得把活给他们做?安婆子说不出话来。

安子娴冷笑:我很忙,没时间跟你们在这里扯嘴皮子。小姑,我不是告诉你了吗?求人就要有求人的态度。现在是你们求到我的门上,求我给你们一口饭吃。你们这是来求人吗?不知道的,还以为你们是上门来兴师问罪。你们回家好好想想,改正了态度再来求我。

安子娴也不管众人是如何气急败坏,对站在一旁的安子山说:子山,我们走。两人爬上马车,由张霸天驾着马车扬长而去。

在路口接上村长和里正,直奔小阴山而去。马车的速度比牛车快多了,加上车里只有四个人,马儿感受不到重量,跑起来脚步飞快。

不多会就到了小阴山,还是以前的套路,安子山带着村长和里正去找小阴山的村长,由村官对村官,安子山送上礼物。问题很快解决。

安子娴负责各个驿站攻略,其实驿站的人都接到上头指令,不得刁难。安子娴只是走个过场,每个驿站送上一份厚礼。

这里人对个官差有天生的敬畏,对驿站旁边的土地归属不明。很多土地荒芜长成树林子,都没人敢耕种。白白便宜了安子娴这个不速之客,用一些糖衣炮弹,就拿下了一片又一片不毛之地。

三里亭和二里路村靠近三湖镇,没有驿站。安子山认为这里离镇上近,就算开了小店也没什么生意,不主张开店。安子娴说:人都有惰性,能坐着决不着,能坐车就绝不走路。镇上在怎么近,也有一定的距离,那里有家门口方便。

三里亭和二里路村靠近路边,安子娴就在村口买地,分别用四两和五两银子买下一片荒地,自己想怎么盖房子就怎么盖。

安子娴上午把事情搞定,下午就让杨木匠动工,而且是六个地方同时施工。杨木匠只好找师兄徐木匠帮忙。徐木匠停下了落凤坡盖房子的活,带着所有木匠去赶工。安子超也带上一些人手去帮忙,砍树,填土,抬石头。就算只盖简易的木板屋,但盖房子的工序不能少。

安子山有些不解:姐,为什么要这么急急忙忙盖杂货店?安子娴说:我们一家一家的开杂货店,就会引起别人的关注和眼红,这里不缺少有识之士,不缺乏有钱人。他们只是还没有发现这个赚钱之道,我们打的就是时间差,在他们想要插手之前,我们已成了事实。就像我们开挖沼泽地,那些没有挖到田的,人家,现在不知道有多后悔。安子山哦了一声,略有所思。

好在这里竞争意识不强烈,人们的思想观念还是非常的淳朴善良。和别人做一样的生意,就是有抢人饭碗之嫌,才让安子娴捡了个大便宜。

话说三湖镇粮油店的潘长柜,杂货店的赵掌柜。因为安子娴家明天新店要开张,而且还要开两家。需要的货物量都很大,为了慎重起见,也是为了表示尊重,他们都亲自送货上门。

潘掌柜家两辆牛车,赵掌柜家也是两辆牛车,两家牛车一前一后往白鲢湖送贷。得到这样的大单子,两人心中还是十分的愉快。走出三湖镇,一路上看到很多人在路边盖小屋。当时心里还很纳闷,到了落花湖一问,才知道是安家又在盖小杂货店。

两人犹如当头棒喝,他们开一个杂货店,就能在城里养活一家人,如果多开几家,那不是财源广进。乡下人有了点钱就要进城买货,为什么不把货物直接送到乡下呢?他们一直只想着赚城里人的钱,就忽视了农村人也需要买东西。虽然乡下人没有城里人消费量那么大。但是积少成多,积沙成塔。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被他们忽视了。

潘掌柜和赵掌柜对望一眼,彼此都心知肚明,两人相视一笑。命人匆匆忙忙卸完货,把牛车赶得飞快。

心里都在感叹,安子娴的聪明才智和魄力,一个女孩子,做了连男人都做不到的事。为什么这么好的孩子,却是别人家的。

到了各自的店里,吩咐伙计继续送货。而他们要回到各自的村庄,去开杂货店。曾被他们遗忘和抛弃的村子,他们又急不可待的想要投入它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