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穿到古代卖泥鳅 > 第298章 营销手段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当然肯定不是以前那种剪也剪不坏的油布,这里的油布是一种用桐油浸过的厚纸,听说是用一种纸草的纤维做的。很环保,但牢固程度还待实验阶段。

很快竹器作坊就生产出各种产品,竹笠蓑衣,竹扫帚,竹椅,竹凳,竹席,竹箩筐,竹筛子,竹簸箕等等。看着每天增加的竹制品,真是让人欢喜让人愁。

安子山来找安子娴,愁眉苦脸的说:姐,每天生产这么多,快没地方放了。安子娴笑说:有人比我们更急。

比安子山姐弟更急的人,当数安有财和安有礼兄弟。他们分家后就想为自己的新家多挣钱,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分家之后他们的日子,并没有和之前有什么改变。还是清汤寡水的饭菜,还是干瘪瘪的荷包。

安家的木器作坊招人,他们竟落选了,两人找安子娴理论,安子娴说这一批人员满了,下一批在招他们。眼见得在木器作坊做工的人,都快挣满一两银子了,下一批招工还遥遥无期。

安有财坐不住了,厚着脸皮来找安子娴,要求到木器作坊做工。这回安子娴很热情的接待他,让安子财受宠若惊,感动得都快哭了。

安子娴说:二叔,现在有一个比在木器作坊更赚钱的事,不知你愿不愿做?安有财想都不想就说:当然愿意做。

安子娴说:我要组建一个销售团队,到各村各寨推销我们安家生产的产品,你和小叔口才都不错,不知道你们愿不愿意来卖东西?

安有财说:愿意自然是愿意的,那要是东西卖不出去怎么办?安子娴说:卖不出去拿回来呗,这些木制品,棉麻制品又不会坏。安有财想了想,咬牙答应。他不想错过靠近安家的机会,大哥安有福在木器作坊做工,每天拿回家十一文钱,在院子里数钱给他和老四看,那得瑟样让人想在他老脸上来一拳头。

安家很快就传出消息,要组建销售团队,四十岁以下,身体健康,肯吃苦耐劳,愿服从分配,有意者尽快来报名。有人不懂什么叫销售团队?在木器作坊做工的人就给他解释,人家招会做买卖的人。

报名的人围在木器作坊外,包括安有财和安有礼兄弟。安有财已经四十有三,但只要安子娴点头,谁还敢质问他,老兄,今年贵庚??

安子娴招了二十五个人,经过三天魔鬼似培训,最后只剩下十二个。这十二个人在三天内把所有商品的价格都记住了,还能从一数到一百。虽然大多数人都不会计账,但识字这东西无法速成。只好赶鸭子上架,放他们出去试试。是骡子是马,不溜过怎么知道?

安子娴现在是试水期,也无需太多人。这十二个人之中,有李桂兰的儿子肖大栓和肖小栓两兄弟,他们没有田,不放过任何挣钱的机会。还有那个缺嘴皮的大表姐夫邵东阳。大姑家的小儿子二柱,张氏五虎之一的张霸河,二奶奶的大孙子安子林都在其中。这些是安子娴想拉一把的人。

安子娴找来高管家,让他把他大儿子和二儿子从杂货店调回来,大儿子高明。负责木器作坊生产,二儿子高升加入销售团队。她需要一个会做生意的人,给她反馈笫一手资料,高明,高升是她买来的家奴,忠心程度比村子里的人要多些。

安子娴和高管家早在木器作坊没开张之前,就商量好了营销对策。推出两个方案,一个是提成制,推销人员按营业额百分之十拿工钱。作坊包退包换,销售人员不担风险。另一种实行批发零售,那就是厂家给批发价,推销者自负盈亏,商品没有质量问题概不退换。

十二个推销人员,除高升之外,谁都不知道要如何做买卖,哪敢承担风险,便都选择提成。

五舅舅被安排来做销售组的组长,由他调派人员,以莲花湖为中心,向周边村子辐射,以免互相抢生意,恶性竞争。高升是外来人员,对周围村子不熟悉,还给安排了一个带路的人。瘦猴的大哥李二斜,他一只手天生残疾,两只眼睛还是斗鸡眼。但他双脚健全,嘴巴还很麻溜。

十二部推车是木器作坊的产品,既是给销售人员用,也是可以出售的商品。推车上装满了货物,众人都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心里既紧张又激动。

高升说:大家不用害怕,就像卖货郎卖东西那样,到了村口就吆喝,把人吸引来就成功一半。大家要记住每样东西的底价,报价时尽量往高里报。因为你报价在低,顾客也是要讨价还价的。

卖东西最忌讳的就是急躁,哪怕你心里再想要把东西卖出去,脸上也要装出一副淡定自若,无所谓的样子。因为你越着急,顾客就会认为产品有问题,你是在强行推销给他。还有就是切忌强买强卖,这回做不成买卖,说不定下回就做成了。我们出去卖东西的人,脸上一定要带着脸,说话声音一定要轻柔,这就叫和气生财。

安子娴说:你们听到没?这就是经验之谈,大家一定要谢谢高升,高大哥。安有礼圆滑,向高升拱手致谢,众人也有样学样。高升连忙还礼。

安子娴让他们在检查一遍,如没有余漏,就可以出发。高升又说:还有最重要一点,卖东西时,要耳听六路,眼观八方。千万别让人浑水摸鱼,把东西顺手牵羊偷了去。众人谢过,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推着一车东西,满怀希望的出发。

草棚子外面,安家一众老小都目送车子离去,他们心里一样忐忑不安。这是安家众人参与的第一个产业,人人都希望能开门红。以前安子娴做的针线活,安子娴以帮人加工为名,不让安家人知道具体情况。

安子娴倒一点也不紧张,这是个物资十分困乏的地方。很多人都需要这些家庭用品,有人上门推销,会有人咬牙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