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穿到古代卖泥鳅 > 第333章 族长归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安子娴吃了一碗白米粥,一个油汪汪的菜饼子,就走出了家门。身后没了人喊:姐姐等等我,心里有点怅然若失,那个小尾巴没有了。以前她嫌他烦,总想甩掉他,现在没人烦了,反倒心生挂念。人总是自己犯贱,拥有时不屑一顾,失去了又念念不忘。

安子娴患得患失的走出家门,没有了围墙挡住视野,整个莲花村呈现在眼前,青蟒山顶白雾缭绕,天空碧蓝如洗。远山近树经过一夜的雨水洗涤,绿得透亮。白浪河水一泻千里,急着要逃离这番山水的束缚。

安子娴心里暗赞:这里的山水真是灵秀,世外桃源不过如此。只是这里的人还是穷苦了些。要是家家不缺吃喝,住上白墙红瓦的房子,有田地,有牛车,有鸡猪牛羊。人人身体健康,脸上有笑容,那才是真正的世外桃源。

安子娴走出家门,手上没有手机,也没包包,总觉得一双手都不知该往哪里放。前世出门时,包包手机是每个女人的标配。她在路边折了几根狗尾巴草拿在手上,感觉走路自然多了。

从落风坡到村口的路,都铺上了光滑平整的石板。昨夜的雨把路上的泥土冲刷的干干净净,走在水洗过的路面上,心情格外的舒畅。

安子娴前世到过那些保存完整的古村落旅游过,不论是烟雨冮南,还是穿行在山中的茶马古道。又或是长江边上纤夫走出来的栈道,皆没有被岁月长河吞没,那些由石匠一锤一锤凿出来的石板路,在记录,传承着祖先的艰难与智慧

莲花湖对安子娴来说,只是暂时歇息的驿站,但她还是想把莲花湖,建设成自已心目中的世外桃源。她想在莲花湖上,留下一点文明世界的人来过的痕迹。比如这些石头路,就是最好的证明。让那些几百年后的村民,还能享受到前人的福荫。安子娴一边走,一边在规划心中的蓝图。

话说肖家村长肖名义,那天驾着马车去阳泉县找老族长肖四海。连夜赶车,又急又累,还淋了夜雨,到阳泉县就病倒了。在他连襟家里,调养了十几日,方才得以康复。

好不容易找到了在小儿子家里养病的老族长,把莲花湖发生的事,和肖家村面临的困境。一字不漏的向老村长细说了一遍,最后恳请老族长回家主持大局。

老族长先是震惊,接着是怀疑,最后是一句也不信。肖名义口若悬河,说得天花乱坠,把莲花湖说得天翻地覆,这怎么可能呢?莲花湖那种鸟不拉屎的地之,怎么可能在短短大半年中,发生那么大的变化。

特别是那片沼泽地,孙家五代人都想把它改造成良田,结果全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一个十六七岁的小丫头,竟然带着村里人,把荒滩变成了稻田,这种匪夷所思的事,谁会不信?

肖名义还说安家姑娘还开了九家杂货店,办了两家作坊,肖四海都怀疑肖名义得了癔症。开杂货店那么好开的吗?他儿子奋斗一辈子,也只开了两家分店,还只是在那种位置不太好的角角里。

但耐不住肖名义死缠烂打,苦苦哀求,发誓诅咒,若是他说了半句假话,自愿离开肖家村。老族长被缠不过,加上身体已康复大半,可以拄着拐杖独立行走。年纪大了,更加思念故土。便答应了和肖名义回家看着。

肖名义虽归心似箭,但不敢拿老族长身体开玩笑。在响马镇上休息了一晚,第二天天才麻麻亮,就启程赶路。在太阳还没爬上青蟒山顶,就回到了莲花湖村。

在村口看到有人设了路障,肖名义心里??噔了一下,以为莲花湖发生了什么事,忙下车叫人推开路障。马车里的老族长,也掀开车帘看外面,老人家有点近乡情怯,不知道莲花湖设路障是为那样。

今天由张霸天和村民朱天生值班,两人看到马车要进村,都过来查询,一看是肖家村村长肖名义的马车。询问了一下车里的人,两人便搬移木头,让马车进村。

肖名义爬上马车,正要挥鞭赶马,这时听到叮叮当当一串驮铃响,从村子里走出一辆辆骡车。拉车的都是戴着驮玲的高头大骡子,骡头戴着红色娟花,这是新买骡车的标志,车箱漆着鲜亮的桐油,十分吸人的眼球。

头一辆车是安有财,第二辆是朱家村的朱四宝,第三辆是杨家寨杨郎中之子杨川贝。众人都朝肖名义的马车望了一眼,便匆匆离去。马车有车篷遮盖,看不到里面的东西。

肖老族长问:名义,这是哪里来的车队,到莲花湖做甚?肖名义也一头雾水,他离开莲花湖时,莲花湖还没有这么多骡车。

不远处的朱天生说:这是莲花湖自己的马车,车上装着竹制品和针织厂的凉布鞋,麻口袋,麻绳等。肖名义说:那些卖货郎都买上骡车了?朱天生说:那当然,安有财和李桂兰家,都买了两辆骡车了。

肖名义怔在那里,都忘了赶车了。老族长问:刚才走过去的二十五辆马车是莲花湖人买的?这怎么可能?名义,你给我说说这是怎么回事?

肖名义驾着马车缓缓进了村子,把这些人是怎样推着扳车,挨家挨户上门推销竹制品的事说了一遍。肖家村因为不同意安家砍伐竹子,所以被安家排除在外,推销产品的人员中,没有一个肖家村人。

老族长心中翻江倒海,一路上肖名义不停向他讲述莲花湖发生的事。他从牙根不信,到将信将疑。直到马车走出三湖镇,每到一个村口,肖名义便指着驿站边的小店说,你看那便是安家杂货店。从三湖镇到莲花湖,有八个村子,安家在八个村口都开了小杂货店。这种策论和胆识让人敬畏。

一个杂货店赚五百文,安家一天赚四两银子。如果一个杂货店赚一两银子,安家一天就赚八两银子。就算一天四两,一个月就是一百二十两,这是什么概念?老族长想都不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