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天还未亮透,林晚昭便已起身。她几乎一夜未眠,脑子里反复回放着两位嬷嬷耳提面命的规矩和顾昭之那句“少说话,多观察”的告诫。小桃和夏荷比她更紧张,手脚麻利地帮她换上早已备好的一套半新不旧、浆洗得干干净净的青色细布裙褂——这是嬷嬷们特意吩咐的,既不能太破旧失了体面,也不能太扎眼惹人注目。
“小林姐,你可千万要小心啊!”小桃一边帮她系好最后一根衣带,一边眼圈微红地叮嘱,“宫里不比别处,万事忍一忍,做好了咱们就回来。”
夏荷则将一个小小的、沉甸甸的布包塞进她怀里,低声道:“这是昨儿偷偷准备的几块咱们自个儿做的点心,还有一壶凉茶。宫里规矩大,万一忙起来错过饭点,好歹垫垫肚子,别饿着。”
林晚昭心里暖融融的,又酸酸的,用力点了点头:“放心吧,我知道轻重。庄子上的事就辛苦你们和赵叔多看顾了。”
收拾停当,侯府侧门处,一辆不起眼的青帷小车已等候多时。驾车的是墨砚手下一位沉默寡言的亲随。林晚昭深吸一口气,最后回头看了一眼在晨雾中略显模糊的侯府轮廓,以及眼巴巴望着她的小桃夏荷,毅然转身上了马车。
马车嘚嘚而行,穿过渐渐苏醒的京城街道,驶向那巍峨耸立、象征着无上权力与森严秩序的皇城。越靠近宫墙,空气仿佛都凝滞了几分,街道越发安静整洁,巡逻的侍卫也明显增多,眼神锐利地扫视着过往车辆行人。
抵达宫门外指定的角门,已有两名面白无须、穿着藏青色太监服色的小太监等在那里,面无表情地验看了林晚昭带来的文书和身份牌符(侯府早已备好),又上下打量了她几眼,才尖着嗓子道:“跟紧了,莫要东张西望,莫要随意开口,冲撞了贵人,咱家可救不了你。”
林晚昭赶紧低头应了声“是”,屏息凝神,小心翼翼地跟在小太监身后,迈入了那扇沉重的、仿佛能隔绝外界一切声响的朱红宫门。
一入宫门,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外面市井的喧嚣被彻底隔绝,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压抑的寂静,只有偶尔远处传来的整齐脚步声或是极轻微的环佩叮当声,提醒着这里并非空城。高耸的宫墙投下巨大的阴影,脚下的青石板路平整光滑得能照出人影,四周殿宇巍峨,飞檐斗拱,琉璃瓦在晨曦中闪烁着冰冷而威严的光芒。
林晚昭谨记嬷嬷的教导,眼观鼻,鼻观心,视线只落在前方太监的脚后跟上,不敢有丝毫偏移。但即便如此,眼角余光所及的景象,已足够让她内心震撼不已。这就是皇宫!这就是天下最尊贵也最危险的地方!每一寸土地仿佛都浸染着无形的规矩和压力,让她连呼吸都不自觉地放轻了。
走了约莫一炷香的时间,穿过数道宫门和漫长的甬道,空气中渐渐弥漫起一股复杂的气味——那是各种食材、香料、烟火气以及一种难以言喻的、属于很多人聚集在一起却又异常安静的特殊味道。
领路的小太监在一处巨大的、门口有侍卫值守的院落前停下,对里面一位穿着深蓝色太监服、看似管事模样的人低声禀报了几句。那管事太监抬眼皮扫了林晚昭一眼,眼神淡漠,如同打量一件物品,随后挥了挥手。
小太监退下,那蓝衣管事太监才对着林晚昭,用不高却极具穿透力的声音道:“咱家姓钱,暂掌尚膳监西北灶房事宜。奉永宁公主殿下口谕,着你过来帮衬几日。既入了宫,便要守宫里的规矩。你的差事地界就在这西北灶房之内,非召不得踏出半步,更不得在内廷随意行走。一切听候灶头太监安排,叫你做什么便做什么,不该问的别问,不该看的别看。可听明白了?”
“民女明白,谢钱公公提点。”林晚昭赶紧躬身应道,姿态放得极低。
钱公公似乎对她的恭顺态度还算满意,嗯了一声,对旁边一个年轻些的小太监道:“小栗子,带她去见刘灶头。就说公主殿下要的人到了,让他看着安排些活计。”
名叫小栗子的小太监应了声,对着林晚昭使了个眼色,示意她跟上。
林晚昭这才敢稍稍抬眼打量这所谓的“西北灶房”。与其说是厨房,不如说是一个巨大的、分工明确的食品加工厂!院落极其宽敞,怕是比整个晚照庄的晒谷场还大。里面鳞次栉比地排列着数十口大小不一、功能各异的灶台,有的灶上坐着巨大的蒸笼,白汽腾腾;有的灶上架着硕大的铁锅,厨师正奋力翻炒;还有的灶眼封着,似乎在慢火煨着什么汤羹。
数以百计的人在其中忙碌,却异常有序,几乎听不到喧哗声。切菜的、揉面的、宰杀清洗的、烧火的、传菜的……各司其职,动作麻利而沉默,像是一台精密运转的机器上的零件。空气中混杂着各种浓郁的香气——高汤的醇厚、油炸食物的焦香、蒸点的清甜、以及各种珍贵香料的味道,复杂得让人头晕目眩。
这里的食材更是让林晚昭看直了眼!一筐筐水灵得仿佛刚从地里摘下的各色时蔬(许多甚至是反季节的)、一盆盆活蹦乱跳的珍稀河海鲜、悬挂着的整只的羔羊、鹿腿、还有她叫不出名字的野味……各种山珍海味,应有尽有,许多东西她连见都没见过!相比起来,晚照庄那点产出和侯府小厨房的用度,简直寒酸得可怜。
小栗子带着她绕过几个忙碌的灶台,来到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这里似乎专门负责点心制作。一个穿着白色灶服、头戴同色帽子的中年太监正板着脸指挥几个小太监和厨役搅拌面糊。他面皮微黄,眼神精明,嘴角微微下撇,看着就不好相与。
“刘灶头,钱公公让带的人来了。”小栗子恭敬地回话。
刘灶头停下手中的活计,转过身,目光像探照灯一样将林晚昭从头到脚扫了一遍,眉头立刻皱了起来,语气带着毫不掩饰的挑剔和怀疑:“就是你?安远侯府来的?那个叫什么……林晚昭?公主殿下特意点名要来做点心的?”他的声音尖细中带着一股居高临下的意味。
“民女林晚昭,见过刘灶头。”林晚昭再次行礼。她能感觉到对方的不友善,但只能更加小心应对。
“哼,瞧着也不像有什么三头六臂。”刘灶头从鼻子里哼了一声,“也不知走了什么运道,能得公主青眼。我可告诉你,这里是御膳房,不是你们侯府那小灶台!规矩大过天!每一道呈上去的点心,那都是要记录在档,出了半点差错,掉脑袋都是轻的!你既然来了,就给我老老实实打下手,别想着逞能出风头!要是敢带累了咱们西北灶房,咱家第一个饶不了你!”
一番连敲带打,既是下马威,也是撇清责任。周围的几个小太监和厨役都偷偷抬眼打量林晚昭,眼神里有好奇,有漠然,也有几分不易察觉的排外和轻视。
林晚昭心里门儿清,这位刘灶头是怕她这个“空降兵”惹祸牵连到他。她立刻低眉顺眼地应道:“刘灶头教训的是,民女初来乍到,不懂规矩,一切但凭灶头吩咐,定当尽心尽力,绝不敢有丝毫懈怠。”
见她态度恭顺,没有仗着公主的名头拿乔,刘灶头的脸色稍微缓和了一丝丝,但依旧没什么好气:“算你还有点自知之明。小栗子,带她去那边洗菜盆旁边,先把那几筐枣子和核桃仁挑了,要颗颗饱满,不能有一点坏损虫蛀!这可是要给慈宁宫预备的!”
得,一来就被打发去干最基础、最耗时的杂活。这分明是想晾着她,也试探她的耐性。
“是。”林晚昭没有任何异议,乖乖跟着小栗子走到角落那堆得像小山一样的红枣和核桃仁前。旁边只有一个沉默寡言、看起来同样是被排挤的老厨役在慢吞吞地挑拣着。
小栗子低声快速说了句“姐姐你好自为之”,便匆匆溜走了。
林晚昭看着那两座“山”,心里叹了口气,认命地搬了个小马扎坐下,开始一颗一颗地仔细挑选。她知道,这是宫里的生存第一课:忍耐和观察。
她一边机械地挑着枣子,一边不动声色地观察着这个庞大的御膳厨房。她发现,这里的厨师手艺确实高超,刀工精细,火候掌握精准,许多点心做得如同艺术品般精美,雕龙画凤,栩栩如生。但看久了,总觉得缺了点什么——缺了点烟火气,缺了点那种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迸发的创作热情。一切似乎都遵循着固定的程式和规矩,追求极致的精致和稳妥,却难免显得有些刻板和……无趣。
比如旁边案板上正在制作的荷花酥,酥皮层次分明,染色的粉瓣娇艳欲滴,形态无可挑剔。但林晚昭几乎能想象出它的味道——标准的猪油起酥甜味,不会出错,但也绝不会给人惊喜。这大概就是宫廷御膳的特点吧,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时间在枯燥的挑拣中慢慢流逝。中间有太监来传过几次话,哪个宫要什么点心,要多少,什么时辰送,刘灶头一一应下,安排得井井有条。林晚昭也大致摸清了这个西北灶房的点心流程和几位关键人物:除了刘灶头,还有两位手艺很好的老师傅,一个擅长酥点,一个擅长蒸糕,下面管着十几个小太监和厨役。
她就像一滴水融入了这片繁忙而沉默的海,暂时无人关注。直到快近午时,一个小太监匆匆跑来,在刘灶头耳边低语了几句。
刘灶头脸色微微一变,随即目光扫了过来,落在林晚昭身上,带着几分审视和不确定,最终还是开口叫道:“那个……林氏!你过来!”
林晚昭连忙起身,快步走过去:“刘灶头有何吩咐?”
刘灶头皱着眉,语气依旧不太好:“永宁公主殿下身边的海棠姑娘来了,点名要见你。跟我来,机灵点,别冲撞了!”
公主身边的人来了?林晚昭心里一动,赶紧整理了一下衣衫,低头跟着刘灶头往灶房门口走去。
只见一位穿着湖绿色宫装、容貌清秀、气质伶俐的宫女正站在那里,正是永宁公主身边那位比较面善的大丫鬟海棠。她见到林晚昭,脸上露出笑容:“林姑娘,可算找到你了。公主殿下惦记着你呢,怕你初来不习惯,特意让我来看看。怎么样?还适应吗?”
刘灶头在一旁听得眼皮直跳,赶紧挤出一丝讨好的笑容:“海棠姑娘放心,林氏……林姑娘很好,很是勤快懂事。”
海棠笑着对刘灶头点点头:“有劳刘灶头费心了。公主殿下说了,林姑娘是她请来的客,不是来打下手的,还望灶头能让她做些拿手的点心,明日赏花宴上,殿下还指望林姑娘的点心添彩呢。”
这话说得客气,但意思很明白:别把人当杂役使唤,得让她做正经东西。
刘灶头脸上有些挂不住,连声应道:“是是是,奴才明白!奴才这就给林姑娘安排!”
海棠又对林晚昭鼓励地笑了笑:“林姑娘,殿下相信你的手艺。你只管放手去做,需要什么材料,就跟刘灶头说,若是有人为难,只管让人去漪澜殿找我。”这话声音不高,但足以让旁边的刘灶头和其他竖着耳朵听的太监厨役们脸色微变。
“谢公主殿下挂念,谢海棠姐姐。”林晚昭感激地道谢。公主这棵大树,果然好乘凉!
送走了海棠,刘灶头再看向林晚昭的眼神就复杂多了,忌惮、审视、还有一丝不甘。他干咳两声,语气缓和了不少:“既然公主殿下有吩咐……林姑娘,你看……明日赏花宴,你可有什么拿手的点心方子?需要什么材料,尽管开口。”
机会来了!林晚昭心中暗喜,但面上依旧谦虚:“回灶头,民女确实有几个粗浅的想法。需要些新鲜的水果(比如草莓、樱桃)、牛乳、奶油、还有上等的糯米粉、澄粉……若是能有新鲜的桂花或玫瑰花酱更好。”她报出的材料都是比较精细且符合时令的。
刘灶头一听,有些材料虽然金贵,但御膳房都有储备,倒也不算特别为难,便点头应下:“成,我这就让人去取。那边那个空着的小灶台给你用,需要什么人打下手,你直接吩咐就是。”他指了指角落里一个闲置的灶台。
虽然位置偏僻,但总算有了自己独立发挥的空间!林晚昭心中一定,连忙道谢。
有了公主的“尚方宝剑”,材料很快被送了过来,而且品质都是上上乘,远比侯府和庄子的要好。林晚昭摩拳擦掌,决定先小试牛刀,做几样清爽可口、造型别致的新式点心,既要在规矩之内,又要有一点小新意,才能不辜负公主的期望,也能在这御膳房里初步站稳脚跟。
她收敛心神,将全部注意力都投入到面前的食材和灶台中。皇宫的第一天,就在这挑拣红枣核桃的枯燥和获得独立灶台的转机中,悄然度过了。而真正的挑战,明天的赏花宴,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