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穿成难民小厨娘把腹黑侯爷逗笑了 > 第221章 斥候“病”危急,药膳显奇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1章 斥候“病”危急,药膳显奇能

朔风城的冬日仿佛没有尽头,寒风依旧如刀子般刮过城墙,卷起地上的雪沫子,打得人脸颊生疼。军营里因着林晚昭巧手制作的胡风炖肉和之前捕来的鲜鱼,将士们脸上总算多了几分油光,士气也高昂了不少。然而边关的危险,从来不止于明刀明剑的厮杀。

这日清晨,天色尚未大亮,一队负责深入敌后侦查的精锐斥候被同袍用简易担架抬回了朔风城。他们是在执行一次危险任务时遭遇了极端恶劣的暴风雪,虽然成功躲开了蛮族巡逻队,却因长时间在冰天雪地里潜伏,染上了极其严重的风寒。

抬回来时,五人中有三人已经高烧不退,陷入半昏迷状态,浑身滚烫却牙齿打颤,不停地喊着冷。另外两人情况稍好,但也咳嗽不止,涕泪横流,显然病得不轻。

随军的孙太医立刻被请了过来。这位年约五旬的太医是太医院派来边关历练的,医术扎实,但面对这种来势汹汹的重症风寒,尤其是在边关缺医少药的情况下,也有些束手无策。

寒气入骨,邪风侵体啊!孙太医挨个诊了脉,眉头拧成了疙瘩,他们这是在外头冻得太久,元气大伤。如今高烧不退,乃是正邪相争之象。若不能及时退烧固本,只怕……凶多吉少。

他开了方子,无非是麻黄、桂枝等发散风寒的药材。但军营药材储备不足,尤其是品质好的更是稀缺。煎好的药灌下去效果微乎其微,高烧依旧不退,昏迷的斥候呼吸愈发急促微弱。

消息传到顾昭之那里,他立刻赶到伤兵营专门隔出来的临时病房。看着榻上那几个面色潮红、气息奄奄的军中精锐,他的脸色沉得能滴出水来。这些斥候都是千里挑一的好手,损失一个都是莫大的打击。

孙太医,当真别无他法?顾昭之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灼。

孙太医擦着额头的汗无奈道:侯爷,非是下官不尽心。实在是药材效力不足,他们底子又亏空得厉害。这高烧若今夜再退不下去,恐怕……唉……

病房内的气氛顿时凝重如冰。负责照料的士兵和军医们都低下了头,不忍再看。

就在这时,得到消息的林晚昭也匆匆赶了过来。她原本正在小厨房里琢磨着如何用新得的异域香料开发新菜,一听有斥候病危,立刻放下了手中的活计。

她站在病房外,听着里面压抑的咳嗽和呻吟声,又听到孙太医无奈的叹息,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她虽然不是医生,但作为现代人,基本的护理知识和食疗常识还是有的。尤其是在这种缺医少药的环境下,或许药膳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她鼓起勇气走到顾昭之身边低声道:侯爷,奴婢……或许有个法子可以试试。

顾昭之转头看她,深邃的眸中带着审视:你说。

林晚昭组织了一下语言,尽量让自己的话听起来可信:奴婢家乡也曾有类似急症。老人传下些土方,用常见食材搭配,或能发汗退热、补充元气。奴婢想,能否试试用姜、葱白、红糖熬制驱寒汤,再配合温和滋补的粥食给几位军爷喂下?就算不能立刻见效,至少也能让他们舒服些,补充点体力。

孙太医在一旁听了,眉头微蹙,下意识就想反驳。在他看来,这些厨娘的手段不过是乡野村妇的愚昧之法,如何能治这等急症?但眼下他确实束手无策,又见顾昭之没有立刻反对,便忍住了没说话。

顾昭之看着林晚昭清澈眼眸中透着的认真和恳切,又想起她以往种种化腐朽为神奇的,沉默片刻后点了点头:准你一试。需要何物尽管去取。孙太医,你从旁协助,若有不当及时制止。

下官遵命。孙太医只好躬身应下,心里却是不以为然。

林晚昭得了准许立刻行动起来。她先让人取来大量老姜和葱白,又申请来了军中为数不多的优质红糖。她将姜块拍碎,葱白切段,放入大锅中加足量清水,大火烧开后转为小火慢慢熬煮。她特意多熬了一会儿,让姜和葱的辛辣成分充分融入水中,再加入大块红糖搅拌至融化。

很快,一股辛辣中带着甜香的气息在伤兵营弥漫开来。这味道与汤药的苦涩截然不同,闻着就让人觉得喉咙和胸腔似乎舒畅了一些。

驱寒汤熬好后,林晚昭又马不停蹄地开始熬粥。她用的是相对精细的糯米,淘洗干净后加入大量水,又悄悄加入了一点她之前为顾昭之准备但没用完的参片(极其少量,怕虚不受补)和几颗红枣,用小火慢慢地、耐心地熬煮,直到米粒完全开花,粥汤变得极其浓稠软烂。

在熬粥的间隙,她看着那锅驱寒汤心里琢磨着。光是姜葱红糖,发汗力度可能还不够。她想起了那缴获的番椒粉,这东西辛辣霸道,最能发汗驱寒。只是用量必须极其谨慎,过量反而会刺激肠胃。

她斟酌再三,取来一小碗驱寒汤,用筷子尖沾了微乎其微的一点点番椒粉,搅匀后自己先尝了一小口。一股灼热的辣意瞬间从舌尖蔓延到喉咙,让她忍不住吸了口凉气,但紧接着一股暖流就从胃里升腾起来,额角竟然微微见汗!

有效!林晚昭心中一喜。她小心控制着比例,在给那三个高烧最重的斥候准备的驱寒汤里,每碗都加入了极少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番椒粉。

准备工作就绪,林晚昭亲自端着温热的驱寒汤和浓稠的参枣糯米粥来到病榻前。

孙太医在一旁紧紧盯着,生怕她乱来。

林晚昭先扶起一个意识尚存但咳嗽不止的斥候,用小勺一点点地将驱寒汤喂给他。那斥候起初还有些抗拒,但汤水入口,辛辣的姜葱味和红糖的甜润混合在一起,带着一股奇异的暖流滑入喉咙,让他因咳嗽而刺痛的喉咙舒服了不少。他下意识地吞咽起来。

喂完驱寒汤,林晚昭又耐心地喂了他小半碗温热的糯米粥。粥熬得极烂,几乎无需咀嚼,带着米香和淡淡的参枣甜味,顺着食道滑下。那斥候只觉得一股暖意从胃里缓缓扩散到四肢,原本冰冷僵硬的手脚似乎都回暖了些许。

喂完这个,林晚昭又去喂另外两个高烧昏迷的斥候。这个过程极其艰难,他们牙关紧咬,喂进去的汤水常常从嘴角流出。林晚昭极有耐心,用干净的软布垫着,一点点地撬开牙关,用小勺慢慢滴入,确保每一滴都咽了下去。她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也顾不上擦。

孙太医看着她的动作,虽然依旧觉得这法子有些,但那份细致和耐心却让他暗自点头。

喂完药膳,林晚昭并没有离开。她让人搬来个小凳子就守在病榻边,不时用手背试探斥候额头的温度,用湿布巾为他们擦拭额头和脖颈的汗水,更换被汗浸湿的衣襟。

时间一点点过去,病房内寂静无声,只有几人粗重的呼吸和炭火偶尔的噼啪。顾昭之处理完军务也再次过来查看,见林晚昭如同守护雏鸟的母鸡般守在榻前,眼神微动,没有打扰,只是静静站在门外看了一会儿便悄然离去。

约莫过了两个时辰,奇迹发生了!

那个最先被喂下药膳、咳嗽不止的斥候忽然发出一阵剧烈的咳嗽,猛地吐出了一大口浓痰!随即他原本急促的呼吸竟然渐渐平稳下来,额头和身上开始冒出大量的汗水,如同水洗一般!

出汗了!出汗了!旁边负责照看的士兵惊喜地叫道。

孙太医连忙上前诊脉,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色:脉象……竟比之前平稳了许多!高热……似乎在减退!

紧接着,另外两个昏迷的斥候也相继开始大量出汗,原本滚烫的体温竟然真的开始缓缓下降!虽然人还未清醒,但那种濒死的气息却明显减弱了!

这……这怎么可能?孙太医看着眼前的情景,又看看累得几乎要坐在地上的林晚昭,满脸的不可思议。他行医多年,从未见过如此立竿见影的退热效果!那看似普通的姜葱红糖水,加上那一点点不知名的红色粉末,竟有如此奇效?

林晚昭看到斥候们开始出汗退烧,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一半。她强撑着疲惫对孙太医道:太医大人,出汗是好事,说明寒气在往外发。但出汗过多会伤津耗气,得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这糯米粥最是养胃气、生津液,还得劳烦您安排人每隔一个时辰就给他们喂一些温热的粥水。

孙太医此刻对林晚昭已是刮目相看,连忙点头:林师傅放心,下官明白!此番……真是多亏了林师傅的妙手!

林晚昭谦虚地摆摆手:不过是些土法子,侥幸起效罢了。主要还是几位军爷底子好,命不该绝。

话虽如此,但斥候们在林晚昭的药膳和精心护理下转危为安的消息还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了朔风城。

听说了吗?那几个快不行的斥候被林师傅用姜汤和米粥给救回来了!

真的假的?林师傅还会看病?

那不是看病,那叫药膳!听说林师傅家乡传下来的秘方,灵得很!

我的天,林师傅真是全能啊!又能做好吃的,还能治病救人!

以后咱们生病了是不是也能找林师傅瞧瞧?

一时间,林晚昭药膳圣手的名声在军中不胫而走。连孙太医都放下身段,虚心地向林晚昭请教那驱寒汤的配方和原理,特别是那一点点番椒粉的妙用。

林晚昭自然不敢托大,只说是家乡土法巧合而已。但她心里也清楚,这古老的智慧在某些时候确实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而经过此事,她在军中的地位更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前大家敬她爱她是因为她能让大家吃饱吃好,如今大家看她更多了一份对的尊敬和信赖。

顾昭之得知斥候全部脱离危险后,特意将林晚昭召到跟前。

他看着眼前这个因为熬夜照料病人而眼圈发青却依旧眼神明亮的小姑娘,心中百感交集。她就像个无穷无尽的宝藏,总能在他需要的时候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和助力。

此番,你又立下一功。顾昭之的声音比平日温和了许多,想要何赏赐?

林晚昭揉了揉发酸的胳膊,想了想露出一个狡黠的笑容:侯爷真要赏奴婢?那……奴婢能不能求侯爷,下次再去冰湖捕鱼的时候带上奴婢?奴婢还想多捞点鱼研究新菜呢!

顾昭之被她这没出息的要求逗得嘴角微扬,无奈地摇了摇头:准了。不过,安全第一。

谢侯爷!林晚昭开心地行了个礼,心里已经开始盘算下次捕鱼要做些什么了。是做成鱼丸呢?还是做成鱼糕?或者试试看能不能做成鱼面?

看着林晚昭欢快离去的背影,顾昭之眼中笑意加深。有她在身边,似乎这漫长而艰苦的边关岁月也多了许多暖意和生趣。

而我们的林大厨娘在不知不觉中又解锁了一个药膳圣手的新成就,朝着全能型人才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