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穿成难民小厨娘把腹黑侯爷逗笑了 > 第230章 一菌“惊”四筵,鲜香动京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30章 一菌“惊”四筵,鲜香动京城

林晚昭带着队员们冒着严寒与风险从玉龙脊采回的雪顶菇,被小心翼翼地安置在辎重营一个通风、阴凉、干净的角落里。这些通体雪白、肥嫩饱满的菌子,仿佛自带一股雪山之巅的清冷灵气,即使静静地躺在竹筐里,那独特的、混合了松木清香与大地醇厚的香气,也依旧幽幽地散发出来,引得路过的小兵都忍不住多吸几口鼻子,好奇地张望。

面对如此珍稀的食材,林晚昭不敢有丝毫怠慢。她深知,这些雪顶菇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绝顶的美味,更在于它们可能带来的、超出食物本身的巨大效益。她必须拿出看家本领,将这些菌子的鲜美发挥到极致,做出一道足以让任何人都无法忘怀、甚至能作为“北疆祥瑞”象征的菜肴。

她没有选择复杂的花哨做法,越是顶级的食材,越需要用最简单的方式去呈现其本真之味。她决定做一道雪顶芙蓉羹。

首先,是处理雪顶菇。她亲自上手,用柔软的新棉布,蘸着干净的雪水,极其轻柔地擦去菌子表面可能沾染的细微尘土,动作小心得如同对待易碎的珍宝,生怕破坏了那娇嫩的伞盖和茎秆。然后,将一部分品相稍次的雪顶菇切成薄片,备用。另一些品相最为完美、肥厚均匀的,则保持完整,用于最后点缀。

接着,是准备配汤。她取用了冰湖中最新鲜肥美的鲑鱼头和多肉的鱼骨,加入姜片、沙葱,熬制了一锅奶白色、毫无腥气、只有纯粹鲜美的鱼汤。熬好后,仔细过滤,确保汤色清澈,口感醇厚。

然后,是制作“芙蓉”。她取来少量珍贵的鸡蛋,只取蛋清,加入一点点盐和过滤后的清鸡汤,用筷子顺着一个方向,极其耐心地、反复搅打,直到蛋清被打发成细腻、洁白、如同云朵般蓬松的泡沫状。这个过程极其考验手腕的力道和耐心,林晚昭做得额头冒汗,却不敢有丝毫松懈。

准备工作就绪,她开始正式烹制。将过滤好的鱼汤重新倒入洗净的锅中,烧至微沸而不滚的状态。然后,将打好的蛋清泡沫,用勺子轻轻舀起,如同在汤面上作画一般,一点点地、均匀地铺开,形成一片片洁白无瑕、形似芙蓉花瓣的形态。

趁着蛋清将凝未凝之际,她迅速将切好的雪顶菇薄片均匀地撒入汤中。雪白的菇片在清澈的汤水和洁白的“芙蓉”之间沉浮,如同雪山之巅飘落的精灵。

最后,将完整的、品相最好的那几朵雪顶菇,在另一口小锅中用极少的油和盐快速煸炒一下,逼出更深层次的香气,然后点缀在即将成型的羹汤中央。

盖上锅盖,用最小的火,微微焖上片刻,让雪顶菇的鲜香与鱼汤的醇厚、蛋清的滑嫩完美融合。

当林晚昭再次揭开锅盖时,一股难以用言语形容的、极其清雅却又霸道无比的鲜香,如同被压抑了许久的火山,轰然爆发出来!那香气,仿佛凝聚了雪山之灵气、松林之幽韵、湖水之清冽,带着一种空灵而纯粹的穿透力,瞬间席卷了整个小厨房,甚至穿透了墙壁,向外弥漫开来!

“我的天……这又是什么味儿?”一个正准备去吃饭的士兵,脚步瞬间钉在原地,使劲吸着鼻子,脸上露出了极度陶醉和茫然的神色,“这味儿……怎么跟之前的烤肉、炖肉都不一样?香得……香得让人心里发慌!”

“好像……是从林姑娘那边飘过来的……这味道,闻着就感觉……很贵!”另一个士兵喃喃道。

“比上次那雪顶菇本身的香味还要勾人!林姑娘到底又做了什么神仙吃食?”

这前所未有的香气,甚至惊动了中军大帐里的顾昭之。他正在批阅文书,闻到这股异香,笔尖微微一顿,抬眸望向辎重营的方向,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了然与期待。

林晚昭将这一小锅倾注了她无数心血的雪顶芙蓉羹,分盛入几个特制的、洁白细腻的白瓷盅里。只见汤色清澈见底,几乎能映出人影,唯有那如同真正芙蓉花般绽放的蛋清,和其中若隐若现的雪白菇片,以及盅心那几朵完整、肥嫩、如同玉雕般的雪顶菇,构成了一幅极简却极富意境的画面。清雅的香气如同实质,从盅内袅袅升起,萦绕不散。

她亲自端着托盘,将其中一盅送到了顾昭之面前,另外几盅则请墨砚送给了张队正、老王头等几位在采菇和日常工作中给予她大力支持的人。

顾昭之看着面前这盅艺术品般的羹汤,没有立刻动勺。那清冽而霸道的香气,已经让他意识到此物的不凡。他拿起白瓷勺,轻轻舀起一勺,汤羹滑过勺边,几乎不留痕迹。他将这勺包含了汤、“芙蓉”和一片雪顶菇的羹送入口中。

下一刻,顾昭之的动作微微一顿。

极致的鲜!一种他从未体验过的、清澈到极致的鲜味,如同初春融化的雪水,带着丝丝凉意,却又无比醇厚地冲击着他的味蕾!那雪顶菇的口感,嫩滑中带着一丝脆韧,咀嚼之间,仿佛能感受到雪山松林的气息在口中绽放。蛋清形成的“芙蓉”入口即化,细腻无比,完美地承载了汤汁的鲜美。几种味道与口感层次分明,却又和谐地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难以言喻的、仿佛能洗涤灵魂的味觉体验!

他沉默着,又舀了一勺,细细品味。即便是他这般心性沉稳、喜怒不形于色的人,眼底也忍不住掠过一丝真正的惊叹。这味道,确实堪称惊为天人!远非寻常宫宴上的珍馐所能比拟!

他放下勺子,看向一旁紧张又期待地望着他的林晚昭,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此羹……何名?”

“回侯爷,叫‘雪顶芙蓉羹’!”林晚昭赶紧回答,小心地问道,“侯爷……觉得味道如何?”

顾昭之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道:“此菌……产量如何?可能人工培育?”

林晚昭摇摇头,老实回答:“据老猎户说,这雪顶菇对生长环境要求极为苛刻,只在玉龙脊特定区域的松林阴坡才有,产量稀少,且无法人工培育。咱们这次采回来的,已经是难得的收获了。”

顾昭之闻言,眼中精光一闪。物以稀为贵!如此美味,又如此难得,其价值已远超食物本身!他立刻意识到了这雪顶菇的巨大潜力。

“将此菌……连同烹制之法,即刻封存,以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进献陛下!”顾昭之当机立断,对墨砚吩咐道,“就言,此乃北疆雪山祥瑞,名为‘雪顶玉蓉’,特献与陛下品尝,以慰圣心,亦显我北疆将士戍边之诚,天地可鉴!”

他特意给雪顶菇取了个更雅致、更显贵气的名字——“雪顶玉蓉”。此举一可向皇帝表忠心,显示他即使在边关艰苦环境中,依旧心系陛下,连此等天地灵物都第一时间进献;二可借此物的稀有与美味,转移朝堂上那些关于他“怠忽职守”、“宠幸厨娘”的视线,将众人的注意力引向北疆的“祥瑞”与“奇珍”;三也可借此彰显北疆并非不毛之地,亦有难得一见的珍宝,间接为自己和北疆将士正名。

“是!属下即刻去办!”墨砚领命,立刻着手准备。

林晚昭听着顾昭之的安排,心里也明白了他的用意,不由得暗暗佩服侯爷的深谋远虑。她赶紧将剩下的雪顶菇仔细打包,并详细写下了“雪顶芙蓉羹”以及其他几种简单烹饪方法(如清炒、炖汤)的步骤,一同交给了墨砚。

很快,一队精锐骑兵护卫着装有“雪顶玉蓉”和烹饪方子的特制保鲜木盒,再次踏上了前往京城的官道。

而朔风城内,有幸品尝到那盅“雪顶芙蓉羹”的张队正、老王头等人,更是对此物的美味惊为天人,赞不绝口,消息传开,林晚昭“食神”之名再次响彻全军,甚至带上了几分“能通天地、引祥瑞”的神秘色彩。

数日后,京城,皇宫。

当内侍将那份来自北疆八百里加急的“祥瑞”以及附带的烹饪方子呈到御前时,正值皇帝与几位重臣议事。打开那特制的保鲜盒,看到那即便经过特殊处理、依旧能看出其不凡品相的“雪顶玉蓉”,闻到那若有若无的独特清香,再听完内侍按照方子现场简单烹制后(皇帝自然不可能吃来历不明的食物,由内侍试制并品尝)那试菜太监脸上无法掩饰的、极致的享受与惊叹表情,御书房内的众人,都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皇帝饶有兴致地拿起一朵“雪顶玉蓉”,仔细端详,眼中露出了满意的神色:“顾爱卿有心了。戍守边关,艰苦卓绝,竟还能寻得此等天地灵物进献,足见其忠君爱国之心,亦可见北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那位此前曾弹劾顾昭之“怠忽职守”的周敏中侍郎,此刻脸色有些微妙,想要说些什么,却发现在此等“祥瑞”面前,任何关于顾昭之“不务正业”的指责都显得苍白无力。难道要说寻找祥瑞也是怠忽职守吗?

最终,皇帝龙颜大悦,不仅对顾昭之大加赏赐,更是将“雪顶玉蓉”之事传谕朝堂,引得京城上下议论纷纷,无不羡慕北疆竟有此等奇珍。一时间,顾昭之进献祥瑞、忠勇可嘉的名声传遍朝野,之前那些关于他和林晚昭的污言秽语,在这股“祥瑞”之风下,顿时被冲淡了不少。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我们远在朔风城的林大厨娘,此刻正美滋滋地摸着顾昭之因为“献瑞有功”而再次赏给她的一对赤金点翠蝴蝶簪,心里盘算着:看来,这发掘美食的道路,不仅能让将士们吃饱吃好,还能帮侯爷解决大麻烦!以后更要多多留意北疆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好东西了!

当然,下次再去爬山,一定要记得穿更防滑的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