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消散后的世界,仿佛褪去了一层无形的滤镜,变得更为真实,也更为沉重。徐明和林小雨失去了那个能提供即时反馈和物资支持的“外挂”,但他们推动的变革巨轮,已然凭借自身的惯性开始隆隆前行。
《新政纲要》颁行天下,如同在旧帝国的躯壳内注入了一股强劲的新血。各地情形不一,有的州县官员锐意进取,将新政推行得风生水起;有的则阳奉阴违,敷衍了事;更有甚者,暗中抵制,等待着反扑的时机。没有了系统提示,徐明和林小雨需要依靠更传统、也更复杂的手段——情报网络、官员考核、实地巡查——来掌控这庞大帝国的变革脉搏。
数年后,帝国呈现出一种新旧交织的奇异面貌。
在东南沿海,依托改良织机和新的管理模式,大型纺织工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吸纳了数以万计的女性劳动力。围绕这些工坊,形成了新的市镇,女工们有了收入,也开始追求识字、算数,甚至出现了由女工自发组织的“姐妹会”,互助维权。林小雨当年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结出了最丰硕的果实。然而,工坊主对女工的压榨、传统织户破产后的流离失所,也成为了新的社会矛盾。
在中原腹地,农业改良初见成效,粮食产量稳步提升,但土地兼并问题依旧突出。那些凭借新政脱颖而出的“事务官”,尤其是女性事务官,在基层与旧乡绅、胥吏的摩擦日益激烈。一位名叫韩芸的女性田亩协理,因严格执行新的土地清丈和税赋政策,触怒了当地豪强,竟被诬告“勾结外男,侵吞公款”,身陷囹圄。此案震动朝野,成为了检验新政决心和司法公正的试金石。
在北方边镇,得益于战后的妥善安置和持续投入,边境贸易日益繁荣。周婉已从皇家书局调任至新设立的“北疆通商事务协理”,利用她对各族风俗物产的了解,以及从书局积累的文化底蕴,巧妙地斡旋于各部族之间,推动了茶马互市和文化交流,被誉为“塞外女诸葛”。但草原势力的此消彼长,依旧是不稳定的隐患。
徐明和林小雨,也在这纷繁复杂的局势中,走向了不同的人生轨迹。
徐明(靖王)因其赫赫战功和改革业绩,声望如日中天,被皇帝加封为“摄政王”,总理朝政。他坐镇中枢,运筹帷幄,平衡朝堂各方势力,推动着各项新政法令的深化和修正。他变得更加沉稳,也更加孤独,深知自己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帝国的命运。他开始着手编纂《帝国律例修订草案》,试图将这些年改革的成果以更系统、更稳固的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其中关于财产继承、婚姻契约、女子入学与出仕的条款,引发了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激烈的争论。
而林小雨,则选择了一条更为超脱,却也更具深远影响力的道路。她谢绝了皇帝欲授予的官方职位,而是以“靖王府首席顾问”的身份,在京城创办了一所名为“格致书院”的学府。书院之名,取“格物致知”之意,但教授的内容却远非传统经义。她亲自编写教材,招募那些对新学有兴趣的年轻士子和聪慧女子,讲授数学、物理、化学的基础原理,地理博物知识,甚至引入了简单的逻辑学和实验方法。
格致书院成为了帝国孕育新思想的摇篮。从这里走出的学生,有的进入了工部,推动技术革新;有的成为了精通实务的地方官;更有少数思想激进者,开始私下探讨“民权”、“议会”等更为禁忌的话题。林小雨知道,她或许无法在有生之年看到彻底的变革,但她要确保思想的火种能够传递下去。
这一日,摄政王徐明亲临格致书院。他屏退左右,与林小雨漫步在书院后的竹林小径。两人都已不复当年穿越伊始的惊惶与青涩,鬓角皆染上了些许风霜。
“韩芸的案子,已经查清了,是诬告。涉案的豪强已被法办,韩芸官复原职,还加了褒奖。”徐明开口道,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但这类事情,以后只会更多,更复杂。”
林小雨点点头,目光沉静:“法律能惩恶,但难以扬善。真正要改变的,是人心里的那杆秤。书院里最近有几个学生在争论,说‘新政’好是好,但终究是‘术’,而非‘道’。他们在寻找能支撑这一切的,更根本的‘理’。”
徐明停下脚步,看向她:“你呢?你觉得我们找到了吗?”
林小雨折下一片竹叶,在指尖轻轻转动:“我们证明了,让女子读书做工,能让国家更富庶;让寒门子弟凭才学晋升,能让吏治更清明;用更有效的方法管理田亩工坊,能让百姓生活更好。这难道不是最实在的‘道’吗?所谓‘民为邦本,本国邦宁’,我们所做的一切,不过是让这个‘本’更坚实些罢了。”
她顿了顿,望向书院中隐约传来的诵读声:“我现在更在意的是,如何让后来者,不仅能学会我们带来的‘术’,更能理解并发展这背后的‘道’。也许有一天,会有人提出比我们更大胆、更彻底的想法。”
徐明沉默良久,终于露出一丝释然的笑容:“看来,你这书院,才是真正能撬动未来的支点。”
“而你,是稳住这个支点的基石。”林小雨回应道。
两人相视一笑,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他们知道,他们的使命,一个在庙堂,一个在江湖,看似殊途,实则同归。
夕阳西下,将两人的身影拉长,交织在一起。帝国的未来,依旧充满未知的挑战,南方的水患,西北的旱情,朝中保守势力的残余,乃至皇子们逐渐成年的权力暗涌……但无论如何,这个被他们深刻改变过的世界,已经走上了一条无法回头的道路。
思想的闸门一旦打开,变革的洪流便将奔涌向前,直至沧海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