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槐下田舍 > 第61章 军工厂火旺,铁枪卫漠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1章 军工厂火旺,铁枪卫漠北

洛阳城外的邙山脚下,新落成的军工厂烟囱林立,黑烟滚滚直上云霄,与远处农田的青绿形成鲜明对比。苏砚秋站在厂门口,听着里面传来的锻铁声、锤击声、机械运转声,像一首雄浑的工业交响曲,心头不由得泛起热意。

“苏相,这军工厂按您的图纸建了半年,总算能开工了!”格致研究所的总工匠陈默抹了把脸上的汗,指着厂区内的流水线,“东边是枪管工坊,用的是‘水力锻压机’,一天能造三十支燧发枪枪管;西边是炮膛车间,新铸的‘轰天炮’炮管,壁厚三寸,能扛住八十斤火药的冲击力!”

这是苏砚秋离京前力主修建的军工厂,专为漠北驻军供应武器。按新的军队编制,漠北两个旅共需六千支燧发枪、六十门大炮,才能实现“人手一枪、营营有炮”的配置。

苏砚秋走进枪管工坊,只见水力驱动的锻压机正将烧红的铁坯反复碾压,原本粗笨的铁条渐渐被锻造成细长光滑的枪管,工匠们则在一旁打磨膛线——这是格致研究所新研发的“来复线”,能让铅弹旋转飞行,射程和精度都比旧款提升三成。

“每支枪都要刻编号。”苏砚秋对工坊主事道,“枪管、枪机、枪托分开制作,最后在总装车间合为一体,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一查编号便知。”他拿起一支刚组装好的燧发枪,扣动扳机,“咔嗒”一声脆响,击发机反应灵敏,“不错,比军武学堂试做的样品更精良。”

炮膛车间里,几尊刚铸好的轰天炮正被吊车吊起,炮身黝黑发亮,炮口铸着狰狞的兽头花纹。陈默指着炮尾的刻度:“这是‘仰角标尺’,按格致课算的抛物线公式刻的,想打三里还是五里,对准刻度就行,再不用老炮手凭经验估摸。”

他让人填装火药试射,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轰鸣,铁弹呼啸着飞出,在三里外的靶山上炸开,碎石飞溅。“您看!”陈默兴奋地喊,“误差不超过十步,比旧炮准多了!”

军工厂的效率远超预期。水力锻压机、蒸汽动力锤、标准化模具……这些格致研究所的新发明,让武器生产从“工匠手工打造”变成了“流水线批量制造”。半个月后,第一批五百支燧发枪、五门大炮下线,被装上马车,由军武学堂的毕业生护送,踏上前往漠北的路程。

送枪的队伍出发那日,苏砚秋亲自送行。马车上的燧发枪用粗布包裹,露出的枪管闪着冷光;大炮则用稻草裹住炮身,防止运输中磕碰。带队的军官是张勇,他拍着胸脯保证:“苏相放心,这批家伙一定完好无损送到漠北,让弟兄们早点换上新枪!”

消息传到漠北,镇北城的驻军沸腾了。士兵们挤在城门口,踮脚眺望南方,连日常操练都带着股子急劲。周将军更是每日派人去“漠南商道”打探,生怕错过了送枪的队伍。

一个月后,送枪的马车终于抵达镇北城。当粗布被掀开,六千支燧发枪整齐地码放在广场上,阳光下枪身泛着金属的光泽,士兵们忍不住发出一阵欢呼。

“都安静!”周将军站上高台,“按新编制领枪,一班十支,排长多领一支指挥枪!领了枪的,明日开始练‘三段射’,谁要是学不会,军法处置!”

分发枪支时,士兵们个个小心翼翼,像捧着稀世珍宝。来自山东的新兵王虎摸着光滑的枪管,眼里闪着光:“这枪比俺家的锄头还沉,往后有它,看哪个不长眼的敢来犯境!”他旁边的匈奴辅助兵阿古拉也领到了枪,虽然握枪的手还有些生疏,却学得格外认真——他的家人在镇北城种麦,这枪不仅是武器,更是守护家园的底气。

大炮的到来更让全军振奋。六十门轰天炮被分别部署在五城的城头,炮口对准草原深处。周将军让人按标尺试射,铁弹精准地落在预设的靶位上,连最挑剔的老炮手都忍不住赞道:“这炮比洛阳运来的旧炮强十倍,有它在,别说匈奴残部,就是来十万骑兵,也得在城下趴着!”

苏砚秋收到漠北的奏报时,军工厂的生产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陈默在信里说,按目前的速度,年底前能再产两千支燧发枪、二十门大炮,不仅能满足漠北驻军的需求,还能支援辽东、甘肃的边镇。

他站在军工厂的了望塔上,望着源源不断运出的武器,忽然想起刚到漠北时,士兵们用的还是老旧的长绳枪,打三发就得清理枪管。而如今,燧发枪能每分钟射两发,大炮能轰穿三里外的岩石,这不仅是武器的进步,更是守护能力的飞跃。

“苏相,户部来人了,说漠北的军饷和粮草都已备齐,问是不是再运些铅弹过去。”秦风走进了望塔,手里拿着账本。

“让他们多送些铅锭。”苏砚秋道,“漠北的铁匠铺也能熔铅造弹,省得来回运输麻烦。告诉周将军,枪和炮是死的,人是活的,得让士兵们练熟了,知道什么时候该开枪、什么时候该开炮,才能真正发挥威力。”

夕阳西下,军工厂的烟囱在暮色中勾勒出黑色的轮廓,炉火的红光映在工人们的脸上,个个带着疲惫却兴奋的神情。苏砚秋知道,这些冰冷的钢铁武器,终将被士兵的体温焐热,在漠北的草原上,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而这道防线的意义,从来不是为了战争,而是为了让防线后的麦田能安然生长,让城池里的百姓能安稳入睡。当每一个士兵都握着可靠的枪,每一座城头都架着精准的炮,这片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疆土,才能真正迎来长久的安宁。

夜幕降临时,军工厂的锤声仍在继续,与远处洛阳城的灯火遥相呼应。苏砚秋仿佛看到,在遥远的漠北,士兵们正握着新枪站在城头,月光洒在枪身上,像一层银色的铠甲,守护着沉睡的五城,守护着那片正在孕育新的丰收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