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整活主播,上交黑科技 > 第89章 收音机里的宇宙密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9章 收音机里的宇宙密码

网络世界关于“天价迷彩布”的闹剧余波未平,林墨的直播间却一如既往地保持着一种“片叶不沾身”的沙雕氛围。他既没有对那场全球范围的骗局发表任何评论,也没有再提及任何关于迷彩布的事情,仿佛那真的只是一次偶然的“祖传宝贝”展示。

但这份表面的平静,很快就被脑海中响起的系统提示音打破了。

【叮!新整活任务发布!】

【任务名称:跨越星海的问候?用老式收音机捕捉外星信号!】

【任务要求:使用一台老式晶体管收音机,在直播过程中,调试至特定频段,成功接收并播放出一段具有明显非随机、智慧特征的规律性脉冲信号。】

【任务奖励:【深空弱信号解析技术】(初级完整版)。】

【整活道具:【薛定谔的天线】(已适配宿主当前环境,将提供一次性、不可控的“概率性”信号引导服务)。】

【整活提示:宇宙背景辐射是天然的掩护,但寻找有序中的无序,无序中的有序,需要一点运气,以及……或许,一点点的“演技”。】

林墨看着任务说明,嘴角微微抽搐。用老式收音机接收外星信号?这玩意儿比用脸盆接卫星听起来还不靠谱!至少卫星轨道是确定的,可这外星信号……天知道在哪个犄角旮旯的频段里藏着?还有这个【薛定谔的天线】,名字听起来就透着一股不靠谱的量子力学味道。

“系统,你确定这任务能完成?别到时候我对着收音机‘滋啦’一晚上,观众都以为我精神病发作了。”林墨在内心吐槽。

【请宿主相信系统的专业性,以及……运气的必然性。整活,就是要化不可能为可能。道具已就位,祝你好运。】系统的回应一如既往的毫无波澜,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

“行吧,你是系统你说了算。”林墨耸耸肩,开始翻箱倒柜找他那台不知道塞哪个角落吃灰的老式收音机。这玩意儿还是他刚做主播那会儿,为了搞什么“怀旧开箱”买的,没想到今天派上了这种用场。

几天后,一个看似平平无奇的夜晚,林墨的直播间准时开启。

标题依旧是那股熟悉的沙雕风:《兄弟们,今晚不整活,我们来一场触及灵魂的星际交流!猜猜我能听到啥?》

直播间背景墙上,那台略显笨重、外壳泛黄的老式晶体管收音机被放在了c位,旁边还煞有介事地摆了一个自制的、用易拉罐和铜丝歪歪扭扭缠成的“信号增强器”(纯属道具,为了直播效果)。

“家人们晚上好!今晚,我们将目光投向星辰大海!”林墨对着镜头,表情严肃,语气却带着夸张的咏叹调,“众所周知,人类的孤独源于对宇宙的未知!今晚,我,林墨,将用这台充满历史厚重感的收音机,尝试捕捉来自遥远星系的问候!如果成功了,我可能就是人类与外星文明建立联系的第一人!如果失败了……那就当给大家助眠了哈!”

弹幕立刻活跃起来:

“来了来了!主播又开始发病了!”

“用这破收音机能收到外星信号?我奶奶的助听器都比它强!”

“赌五毛,今晚最大收获是收到隔壁老王家的wi-Fi信号。”

“墨哥,求你了,找个厂上班吧,别折磨这台老收音机了!”

“注意!前方高能!非战斗人员请速速拿出瓜子花生!”

林墨无视了弹幕的吐槽,一本正经地开始操作收音机。他缓慢地旋转调频旋钮,收音机里传出各种声音:嘈杂的电台音乐、断断续续的新闻广播、刺耳的电流噪音……

“不对,这个频段太世俗了,充满了人类的喧嚣。”林墨一边摇头晃脑地评价,一边继续调频,“我们需要寻找的是那种……嗯……空灵、神秘、带着数学美感的频率!”

他故意将旋钮扭向一些通常只有“沙沙”背景噪音的空白频段。强烈的电磁干扰声充斥着直播间,让不少观众调低了音量。

“办公室”内,值班的技术人员立刻提高了警惕。虽然他们对林墨各种离谱行为已有免疫力,但“外星信号”这个关键词还是触动了某根敏感的神经。主任亲自坐镇,命令启动最高级别的信号监测和记录,不仅覆盖林墨直播间的音频流,还同步调动了国内几个大型射电望远镜的备用监测通道,对林墨所在区域的电磁环境进行全方位扫描。

“记录所有数据,特别是任何非自然规律的信号特征!”主任盯着大屏幕上林墨直播间和实时频谱分析图,沉声下令。

直播间里,林墨还在那里“故弄玄虚”:

“听!这沙沙声,像不像宇宙诞生之初的余晖?这噼啪声,是不是某个未知星云的能量爆发?”他闭着眼睛,一脸陶醉,演技浮夸得让人脚趾跺地。

弹幕已经笑疯了:

“神tm宇宙余晖!那是电子噪声!”

“主播这表情,我差点就信了!”

“建议入选北影教材,课题:《论如何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就在这满屏的欢乐吐槽中,林墨看似随意地,按照系统提示的某种“感觉”,将旋钮微微调整了一个极其细微的角度。同时,他心中默念:“使用道具【薛定谔的天线】!”

没有惊天动地的变化,收音机里的噪音似乎……稍微减弱了一点?或者说,噪音的“质感”发生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改变。

林墨屏住呼吸(演技),侧耳倾听(还是演技)。

突然,在一片背景噪音中,一阵极其微弱,但异常清晰的“嘟——嘟——嘟——嘟——”的脉冲声,断断续续地传了出来!

这声音规律、稳定,带着一种机械般的精确感,与周围完全随机的噪声形成了鲜明对比。它的频率不高,但每一个脉冲都短促有力,仿佛在敲打着某种宇宙的节拍。

“等等!”林墨猛地睁开眼,脸上那夸张的陶醉瞬间变成了(伪装的)震惊和难以置信,“你们……听到了吗?”

他迅速调整收音机的音量和微调旋钮,试图让信号更清晰。那规律的脉冲声果然变得稳定和响亮起来。

“嘟——嘟——嘟——嘟——”

“嘟—嘟——嘟—嘟——”

“嘟————嘟——嘟——”

脉冲的间隔似乎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并非完全均一,而是呈现出某种……模式?

直播间的弹幕瞬间爆炸:

“卧槽?!真有信号?!”

“假的吧?特效?背景音?”

“不像假的啊!这脉冲太规律了!”

“我鸡皮疙瘩起来了!主播你别吓我!”

“快录下来!快!”

“@国家天文台@中科院 快来看啊!出大事了!”

“办公室”内,气氛瞬间凝固。所有技术人员都死死盯着频谱分析仪和音频波形图。

“报告!捕捉到异常规整脉冲信号!信噪比极低,但模式清晰!”

“信号源定位……模糊!似乎具有高度指向性,源头无法追溯!”

“信号结构分析……非已知任何人工信号源模式!重复性……存在复杂嵌套结构!”

主任的呼吸微微急促,但他强压下内心的惊涛骇浪,沉声命令:“全方位记录!启动最高等级加密通道,将原始数据实时传输给‘星海’项目组和数学研究院!快!”

直播间里,林墨表现得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他手忙脚乱地找来纸笔,一边听着脉冲,一边试图记录下脉冲的间隔序列。

“长、短、长、短……停顿时长……这好像……是一种编码?”他喃喃自语,眉头紧锁,一副陷入沉思的样子。

脉冲信号持续了大约三分四十七秒,然后毫无征兆地,如同它出现时一样,悄然消失在背景噪音中,无论林墨如何调整旋钮,都无法再找回。

林墨看着收音机,又看看镜头,脸上混合着(伪装的)茫然、兴奋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深藏功与名”。

“兄弟们……我们刚才……是不是真的听到了什么不得了的东西?”他声音有些干涩地问道。

弹幕已经彻底疯狂,各种猜测、惊叹、质疑刷满了屏幕。直播热度瞬间飙升至平台榜首,相关话题“林墨收到外星信号”、“宇宙脉冲密码”等词条以惊人的速度冲上热搜。

“办公室”的反应更快。在林墨下播后不到十分钟,一个由国内顶尖数学家、信息学家、天体物理学家和密码破译专家组成的临时联合分析小组已经成立,昵称“脉冲破译小组”。他们的首要任务,就是破解林墨直播间记录到的这段神秘脉冲序列。

起初,专家们尝试了各种常规的通信编码解读方式,如二进制、摩尔斯电码等,但得到的信息杂乱无章,如同乱码。这似乎印证了其“非人工”来源的可能性。

直到一位专精数论和复杂系统的老教授,在熬夜研究脉冲间隔的时间序列时,猛地发现,这些长短间隔构成的序列,在经过某种特定的数学变换后,呈现出一种惊人的、优美的数学结构。

“这不是简单的信息编码……这、这像是一个……公式?!”老教授激动得声音发颤。

他带领团队继续深入,将脉冲序列的不同层次和嵌套结构进行剥离和解析。随着工作的推进,一个清晰而震撼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这段脉冲,确实承载着信息,但并非人类理解的“你好”、“我们来自哪里”之类的语句,而是一个极其简洁、却蕴含着深刻数学思想的——“贝叶斯-卡尔曼滤波在极低信噪比下的渐进最优递推算法”的核心公式框架!

这个公式,或者说这个数学工具,正是高效处理类似宇宙深处传来的、被强大背景噪声淹没的极微弱信号的关键!它提供了一种在信噪比极低、先验知识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最优地提取和跟踪信号,并不断根据新数据进行自我修正和优化的数学路径。

对于人类目前正在努力突破的深空探测、射电天文学、乃至量子通信等领域,这个公式的价值,无法估量!它就像是一把钥匙,直接打开了通往“深空弱信号解析”这座宝库的大门!

“办公室”主任在拿到初步分析报告时,手都有些颤抖。他立刻意识到,这比之前任何一次“黑科技”都要来得震撼和基础!这不再是某种具体的材料或设备,而是一种底层的方法论,一种能够提升整个人类(至少是掌握它的国家)对宇宙感知能力的强大工具!

“立刻列为最高机密!所有参与人员签署终身保密协议!”主任深吸一口气,“相关理论研究,立刻以最高优先级,分散到绝对可靠的数个国家级数学和信号处理实验室进行!应用转化研究同步启动,重点方向:下一代深空探测网络、战略级远程预警雷达、高灵敏度情报监听系统!”

【叮!恭喜宿主完成整活任务“跨越星海的问候?用老式收音机捕捉外星信号!”】

【任务评价:演技浮夸但效果卓着,成功引发广泛关注与深度技术解析。整活效果:优秀。】

【奖励发放:【深空弱信号解析技术】(初级完整版)及相关核心数学原理、算法框架、工程实现要点已传输至宿主意识库,并已通过“合理”途径,融入国家相关研究机构的核心研究数据流。】

【国运关联技术模块:“深空感知”序列激活,当前激活度5%。】

【宿主贡献点持续累积中。】

林墨感受着脑海中涌入的、关于如何从噪声海洋中捞取“信号针”的庞大知识体系,虽然很多细节他无法完全理解,但那种“知其所以然”的感觉让他明白,这次上交的东西,分量有多重。

他咂咂嘴,看着网络上因为“外星信号”而引发的全民狂欢和各种“专家解读”,忍不住笑了笑。

几天后,林墨再次开启直播。这次他没整什么新活,而是回应了之前的热点。

“关于上次那个脉冲信号啊,”林墨摆出一副事后诸葛亮的模样,懒洋洋地说道,“大家别猜了,估计就是什么地球上的无线电设备干扰,或者是我这破收音机自己抽风了。哪那么多外星人?真要是有,人家跨越几万光年过来,就为了给我发个‘嘟嘟嘟’?图啥?图我长得帅还是图我直播效果好?”

他试图将话题引向轻松的方向。

然而,弹幕却不买账:

“墨哥,别装了!我们都懂!(狗头)”

“信号是不是外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啥时候再整个新活?”

“我怀疑主播已经被有关部门盯上了,现在说话都不自由了。”

“主播,下次试试用高压锅接收平行宇宙信号怎么样?”

林墨看着这些弹幕,笑而不语。

他知道,“办公室”和国家的科研机器,此刻正以前所未有的效率,消化着那份来自“星辰”的礼物。也许用不了多久,国家的深空探测能力、对遥远宇宙信号的监听解析能力,都将迎来一次质的飞跃。而这一切的起点,不过是他直播间里那台吱呀作响的老式收音机,和一段三分多钟的“嘟嘟”声。

国运的提升,有时并非总是轰轰烈烈的巨变,也可能始于一次看似荒诞的倾听,始于一段被破译的、来自无垠深空的数学低语。

而林墨,这个站在风口浪尖的整活主播,已经将目光投向了系统提示中,那“深空感知”科技树后方,更遥远、更令人神往的未知领域。下一次,该用什么离谱的“整活”,来继续这场跨越维度的“精准投喂”呢?

他摸了摸下巴,眼中闪烁着熟悉的光芒,那是一种混合了沙雕、腹黑与无限期待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