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反派:开局收购男主金手指 > 第6章 熵增的源头猜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第七维度联合实验室的环形会议厅内,江若雪启动了全息投影系统。三维空间中悬浮着十四条熵增速率曲线,分别采集自新宇宙不同区域的“伤疤”样本——从绿绒星的量子泡沫到播种者星舰残骸周围的时空涟漪。随着她指尖划过控制界面,所有曲线开始同步收缩、重叠,最终在众人注视下凝聚成一个闪烁着暗金色光芒的符号:螺旋结构中嵌套着三个相互旋转的圆环,这是“旧宇宙方舟”数据库中记载的创世者文明图腾。

“各位请看,”江若雪的声音透过降噪麦克风清晰传来,“这些看似独立的熵增现象,其速率变化存在数学上的自相似性。更关键的是,当我们将时间轴压缩至普朗克尺度,所有曲线的起始点都指向同一个时空坐标。”

林凡向前一步,军靴踏在合金地板上发出清脆回响:“你的意思是……这些‘伤疤’不是随机出现的?”

“或许熵增本身就不是自然规律。”冷玫瑰的全息影像突然插话,她的量子投影因远距离传输而带着轻微的粒子抖动,“如果当前宇宙的加速熵增是某种‘异常’,那我们对抗的可能不是物理法则,而是一场宇宙级的‘事故’?”

这句话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会议厅内瞬间爆发激烈争论。来自泰坦星系的热力学权威霍金斯教授拍案而起:“这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封闭系统的熵增是不可逆过程,你们的模型肯定忽略了引力场的量子修正项!”

“但旧宇宙的‘情感逆熵’现象已经打破过规律。”江若雪调出另一份数据,“根据方舟日志记载,上一宇宙灭亡前,曾有文明通过集体意识将熵增速率降低了 17 个数量级。如果情感能成为逆熵载体,为何不能存在更根本的熵增源头?”

三天后的凌晨三点,江若雪独自留在实验室。全息屏幕被分割成两半:左侧是旧宇宙方舟的能量图谱,记录着创世者文明在宇宙坍缩前留下的最后数据;右侧是新宇宙“伤疤”样本的量子频谱。当她输入第 47 组校准参数时,两组数据链突然产生非线性共振——蓝色的方舟能量波与红色的伤疤频谱如同双星系统般相互缠绕,最终在屏幕中央迸发出刺眼的白光。

理论突破核心:通过旧宇宙方舟数据与新宇宙“伤疤”样本的共振分析,江若雪团队首次证实:熵增源头的能量特征与创世者文明记载的“宇宙胚胎”启动信号完全吻合。这表明当前宇宙的熵增异常并非无序扩张,而是某种有序进程的“提前显现”。

当林凡驾驶“寻路者号”穿越最后一层时空壁垒时,星舰的传感器全部失效。舷窗外是“绝对的无”:没有光,没有物质,甚至没有空间结构本身。时间在这里呈现出诡异的“无序”状态——过去、现在、未来的片段如同破碎的玻璃随机闪现:他看到上一宇宙在引力坍缩中化为奇点,看到播种者星舰在静默化前的最后一刻,甚至看到绿绒星在未来 0.01 秒后因熵值饱和而瞬间消失。

“这里不是某种力量在推动熵增。”星舰 AI 分析道,“根据残存的时空涟漪推算,这是宇宙回归‘基态’的自然过程——如同水向低处流动,熵增只是宇宙从‘有序’向‘绝对虚无’的必然过渡。”

就在这时,控制台突然亮起。父亲林默的影像留言在虚空中显现,声音因时空扰动而断断续续:“这片绝对虚无……不是终点……是‘阈值’……越过它……就是新的宇宙胚胎……那里没有空间……没有时间……只有‘可能性’……”

影像消散的瞬间,林凡突然理解了江若雪的猜想:熵增不是宇宙的“疾病”,而是“分娩”的阵痛。当前宇宙正在通过回归基态,为新的宇宙胚胎提供“可能性”的温床——而那些看似破坏性的“伤疤”,或许正是创世者文明留下的“助产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