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穿书白月光,我成了女帝 > 第32章 歧路同行?这碰撞有点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2章 歧路同行?这碰撞有点烈

罗马商队的驼铃刚撞响长安西市的青石板,女学馆的晨课就起了争执。来自大食的少女法拉,将《同春医案》拍在案上,银斑书页在晨光中簌簌作响:“凭什么说‘女子行医需先学女红’?我们大食的女医,能剖脓疮、接断骨,哪点比不上男子?”

她对面的江南才女文杏,正用丝线绣着同春草荷包,闻言抬眼,眉尖凝着傲气:“法拉姑娘有所不知,我朝女子行事,讲究‘柔中带刚’。连沈清漪姑娘都在脉案里说‘医者心要软,手要稳’,女红练的就是稳劲。”

廊下的阿禾听得直皱眉。她刚从西域回来,靴底还沾着沙,手里的西域药草图谱被指尖捏出了褶:“绣荷包能治风裂症吗?能接断骨吗?当年阿竹姐姐在玉门关,用的是弯刀不是绣花针!”

林晚晴端着药碗走过,药香混着晨光漫进教室。她将碗放在案上,里面是新熬的同春草汁,碧色的液面上浮着片银斑叶:“都尝尝。”

三个姑娘依言饮下,草汁微苦,回甘却清冽。“这草在长安的药圃里,要多浇水;在西域的戈壁上,要少浇水;在大食的沙漠里,得混着骆驼奶浇。”林晚晴指尖点过三人的书,“行医如种草,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子。法拉姑娘的‘刚’,文杏姑娘的‘柔’,阿禾姑娘的‘韧’,本就该像这草的根、茎、叶,各有其用,何必争个高下?”

法拉愣住了,低头看着医案上自己批注的“剖疮需快刀”,忽然想起阿依莎教她的“快中需留三分慈”;文杏抚着荷包上的草叶,想起祖母说的“绣绷子能定心神,心神定了,下针才准”;阿禾则摸着西域带回的草籽,想起明心说的“波斯的长老现在信草不信巫,不是因为草够硬,是因为草够能熬”。

争执声歇了,晨光透过窗棂,照在案上的三本书上——波斯文的《女科律例》、汉文的《绣针医理》、西域文的《弯刀护营录》,书页边缘都画着株小小的同春草。

未及午时,周若带着个罗马女子闯进女学馆。女子金发如瀑,腰间悬着柄银刀,刀鞘上刻着拉丁文的“生命”二字。“这是罗马的女祭司卡娅,”周若喘着气,“她带了罗马的‘黑死病’疫报,说病死了好多人,听闻咱们的同春草能治奇症,特意来求药。”

卡娅单膝跪地,举起个陶瓶,里面装着黑色的粉末:“这是疫死者身上的灰,罗马的祭司说‘是神罚’,可我在丝路商队的信里看到,你们的草能解百毒。”

医馆的女医们立刻围上来,阿禾认出粉末里的菌丝,与西域草籽上的“枯根虫”霉斑有几分相似,只是毒性更烈。“同春草能抑制这菌丝,但罗马的气候湿热,草籽怕是长不好。”她翻看《同春草图谱》,指着“改良篇”,“得混着罗马的橄榄叶粉种,才能抗湿热。”

文杏却摇头:“罗马女子连出门都要戴面纱,怎么种药?怎么行医?就算草能活,人若被捆着,草也救不了命。”

卡娅的脸瞬间白了,攥紧刀柄:“我就是因为带女奴去采药,被祭司骂‘亵渎神明’,才偷偷跑出来的。罗马的女子,连看医书都是罪。”

法拉忽然拍案:“那我们就去罗马!像当年阿依莎在巴格达开医馆一样,先让她们看到草能救命,再让她们知道女子能医人!”

“可罗马太远了,路上要走半年,还要过波斯、大食,万一……”文杏的话没说完,就被阿禾打断:“十年前,谁能想到同春草能长到里海?五年前,谁能想到大食的女医能摘面纱?路是人走出来的,草是人种出来的!”

林晚晴看着争执的姑娘们,忽然想起沈清漪留在《女相策》夹层的字条:“天下女子,境遇不同,却共一心——盼能自主,盼能救人。歧路不怕,怕的是停步;碰撞不怕,怕的是散了。”

她取来三粒不同的同春草籽,分别递给三人:“这粒是长安的,喜湿;这粒是西域的,耐旱;这粒是波斯的,抗碱。你们带着去罗马,找到能让它们都活的法子,也就找到让罗马女子能活的法子了。”

出发那日,长安西市挤满了送行的人。林晚晴将那枚十二国玉佩分成三块,各嵌一块宝石给三人:“到了罗马,合起来就是完整的草。记住,你们争的不是‘刚’或‘柔’,是让更多女子知道,她们可以选。”

卡娅带着三人踏上丝路时,周若送来新译的《罗马风物志》,里面夹着张李昭的手谕:“朕已令西域都护府派商队护送,粮草从国库出——让罗马人看看,东方的草,能跨过千山万水,东方的女子,也能。”

驼铃渐远,阿禾回头望了眼长安的城楼,林晚晴的身影立在同春树旁,像株扎了根的草。她忽然明白,所谓“歧路同行”,不是要所有人走同一条路,是像同春草的根须,在地下盘根错节,你扶着我,我撑着你,哪怕地面上的茎叶朝着不同的方向,也能一起把土地抓牢。

三个月后,消息从波斯传来:法拉用弯刀吓退了拦路的盗匪,却在伤了人后,按文杏教的法子,用绣针给盗匪缝了伤口;文杏在沙漠里绣坏了三十个荷包,却从中学到了给脱水者静脉注药的稳劲;卡娅则在波斯的同春医馆里,第一次看到女子不戴面纱议事,偷偷把面纱埋进了草圃。

林晚晴收到信时,正给女学馆的新学生讲“同春草的三种种法”。窗外的雨又下了起来,打在同春树的新叶上,叶尖的水珠滴落,落在刚冒出的新芽上,像在说:碰撞不是为了分出输赢,是为了让彼此长得更结实。

而遥远的丝路上,三匹骆驼载着草籽和信念,正朝着罗马的方向,一步一步,把歧路走成通途。这路或许还会有争执,还会有碰撞,但只要根须连着根须,就总有一天,能让同春的绿,漫过所有不同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