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权倾1925 > 第140章 痕影寻踪,冰湖微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0章 痕影寻踪,冰湖微澜

第一幕:碱液显痕,墨匠辨微

怒海龙王归去山东的躁动逐渐沉淀,盘龙垒的灯火聚焦于那具焦黑残破的“星坠”破障者遗体。没有精密的能量探测器,没有光谱分析仪,唯有经验老道的墨家工匠、军医以及一些基础的化学试剂。

遗体被安置在铺着油布的木台上,四周点燃了多盏明亮的汽灯,刺鼻的焦糊味与消毒水味混合。墨察眉头紧锁,指挥着众人。常规的体表检查一无所获,自毁装置的剧烈爆炸和燃烧几乎摧毁了一切。

“试试这个。”一位曾留学东洋、学过现代法医的墨家弟子提议道,“用稀释的硝酸银溶液和强碱依次擦拭骨骼断裂面和高密度熔毁处,有时能让一些高温下残留的金属微粒或特殊涂层显形。”(注:硝酸银显影、碱液清洗是当时刑侦和初步材料分析的有限手段之一)

这是个笨办法,且充满不确定性。但别无他法。工匠们极其小心地用棉签蘸取少量试剂,在焦黑的骨片和扭曲的金属残骸上轻轻擦拭。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大部分区域依旧毫无反应。就在众人几乎放弃时,负责检查那只碳化右手食指残骸的弟子突然低呼:“有变化!”

众人立刻围拢。只见在强碱溶液擦拭后,那截焦黑的指尖骨片上,隐约浮现出几条极其细微、颜色略深于周围焦炭的螺旋状纹路!虽然模糊不清,但绝非自然烧灼所能形成!

“快!用放大镜!”墨察急道。

高倍率的放大镜下,那螺旋纹路显得清晰了一些,结构奇特,似乎蕴含着某种规律。“像是…烙印上去的?用什么特殊的耐高温金属粉末或染料?”墨察推测道,心中震撼。在如此剧烈的爆炸中还能残留痕迹,这烙印技术远超想象。

“拍照!快!多角度拍照!把所有显现出来的纹路都记录下来!”他立刻下令。一台老式的箱式照相机被抬了上来,镁光灯闪烁,冒着白烟,艰难地记录下这珍贵的发现。

没有“净世之光”的能量激发,只有最基础的化学手段和人的眼睛,盘龙依然从灰烬中,捕捉到了敌人留下的第一缕细微的“痕影”。

第二幕:冰湖疑云,电台暗语(北平,日军特高课某据点)

“银狐”坐在昏暗的办公室里,只有一台老式电子管收音机发出轻微的电流嗡鸣声,旋钮却调在一个并无广播的频率上。他面前摊开着几张电文纸,上面是密密麻麻的数字码。

“影狩小组在阜平遭遇‘不明势力’伏击,近乎全军覆没。”他看着一份刚破译的电文,内容是来自华北方面军参谋部的非正式询问,语气透着不满和怀疑。报告将失败归咎于“凶悍的山匪”和“复杂地形”,但字里行间暗示着情报可能泄露或有其他势力插手。

“银狐”的脸上依旧冰封,但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那些突然出现、打法诡异、针对性极强的神秘援军(或者说搅局者),绝非普通山匪,甚至不像他了解的任何一支抵抗力量。是谁?

更让他心绪不宁的是,他安插在关东军通讯部门的一个极其隐秘的暗线,冒死传来一段残缺的密电码,经过他耗时良久破译,核心内容只有几个词:“星”、“合作”、“血脉”、“默许”、“最高层”。

这几个词像冰锥一样刺入他的脑海。“星”指代谁不言而喻。“合作”?帝国军方高层竟然真的与“星坠”这种来历不明、手段酷烈的组织合作?“血脉”再次印证了目标指向权家。“默许”和“最高层”,则意味着这并非个别人行为,而是得到了东京方面某种程度的认可!

这已经完全超出了常规的情报战争和军事占领范畴,透着一股令人不安的邪异和疯狂。帝国的战车,正被引向一条他无法预测、甚至感到恐惧的轨道。

他深吸一口气,拿起笔,在一张空白电文纸上写下几组看似杂乱无章的数字,然后将其投入旁边的壁炉。火焰吞噬纸片,他的决定也已做出。他不能正面对抗来自上层的意志,但他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增加某些行动的“难度”,或者,让一些关键情报“意外”地消失在传递过程中。冰封的湖面下,暗流因疑虑而加速涌动。

第三幕:药秤毫厘,稚童初悟(盘龙垒,李守拙书房兼实验室)

李守拙的书房更像一个博学的老派学者的天地,堆满了线装书、金石标本、地质罗盘和各式各样的药材柜。那枚“寒铁”碎片被放在一个铺着天鹅绒的托盘里,旁边是放大镜、小镊子、试金石、还有一套精巧的铜制小砝码和戥子(一种精密的称量工具)。

老先生戴着老花镜,正用最原始的方法——观察色泽、掂量重量、在试金石上划擦看痕、用不同的酸液滴试反应——来感受这块碎片的特性。陈念玄则安静地坐在一旁的小马扎上,面前摊开一本《雷公炮炙论》,看得似懂非懂。

“念玄啊,”李守拙放下放大镜,揉了揉酸涩的眼睛,“你看这物件,坚逾精钢,重似陨铁,酸碱不侵,水火难伤。依古法看,其性至阴至寒,敛藏极固,似能…吸纳周遭生机?”

他拿起戥子,极其小心地称量出毫厘重的几种不同药材粉末——朱砂、磁石粉、微量雄黄,又滴入几滴特制的药露。“金石之药,性沉,质重,多用于镇惊安神,坠痰下气。然此物之‘沉’,似非镇守,而是…死寂,是湮灭。”

他将混合的药粉轻轻靠近“寒铁”碎片,仔细观察,没有任何肉眼可见的反应。老先生叹了口气:“看来,寻常君臣佐使,难以触动其分毫。”

陈念玄歪着小脑袋,看着师傅和李舅公连日来的愁容,又看看那块冰冷的碎片,忽然小声说:“李舅公,书上说‘金石虽重,然火煅水飞,亦可化柔’…这个坏铁片片,不怕火也不怕水,那…是不是得像…像熬胶一样,用文火慢炖,熬上好久好久,才能让它‘化’开一点点?”

孩童稚语,却让李守拙猛地一愣!“火煅水飞”是处理坚硬金石药材的常规方法,但对这“寒铁”无效。可“文火慢炖”、“熬胶”这个比喻…却指向了一种更持久、更温和的“化解”思路,而非强行攻破!

“熬…化…”李守拙眼中精光渐亮,“说得妙啊!或许非是药力不足,而是力道不对!非重锤猛药,而当如春雨润物,如滴水穿石!需寻一物,其性与之相引,却能以柔克刚,以持久之功,徐徐图之!” 他的思路从寻找克制的猛药,转向了寻找能引发其缓慢“质变”的“药引”。

陈念玄看到李舅公兴奋的样子,虽然不太完全明白,但也知道自己的话似乎帮上了忙,小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第四幕:双星定策,痕影追踪(盘龙垒,战略室 & 山东秘港,有线电话加密通讯)

战略室内,烟雾缭绕。权世勋(幼子)、白映雪、李守拙、陈清河等人围坐在一张巨大的实木桌旁,桌上摊放着刚刚由墨察拍摄的烙印纹路照片(冲洗需要时间),照片模糊,但那诡异的螺旋纹路依稀可辨。

“…虽不清晰,但确是重大发现。”权世勋(幼子)指着照片,“此烙印,或是‘星坠’核心成员之标记。墨察判断,其材料特殊,或能抵御寻常探查,需以此特征为线索。”

李守拙则汇报了他的新思路:“…强攻不可取,或当以‘润化’之法寻其破绽。念玄之言,启发了老夫。或需寻找一种能与此‘邪金’产生微弱亲和,却又性质温和、能持久作用之‘药引’,徐徐图之。”

这时,桌上的老式手摇电话机响起刺耳的铃声,是加密线路。权世勋(幼子)拿起听筒,里面传来权世勋(长子)沙哑而充满压迫感的声音(通过机械加密装置,声音失真但可辨):

“老子的墨甲修得七七八八了!山东这边倭寇的船还得揍!既然那帮藏头露尾的耗子身上有记号,那就好办了!老子打算让‘潜蛟’下次行动时,故意留点活口,或者抢点他们身上的零碎回来!你们那边赶紧想法子,看怎么把这记号验得更明白点!”

方法直接而有效,符合权世勋(长子)的风格。权世勋(幼子)与白映雪对视一眼。

“大哥此计可行,风险虽大,但值得一试。”权世勋(幼子)对着话筒道,“如此,我们便分头行事:山东方面,由大哥调度,‘潜蛟’出击时,以俘获或获取敌方携带物品为首要,重点关注可能带有此类烙印之物。盘龙本垒,由舅公、清河兄长主导,一方面继续改进显影技术,另一方面,全力寻找那‘润化’之引!”

战略既定,双星再次隔空辉映。盘龙依靠着有限的科技、无尽的智慧、人的勇气以及一丝运气,沿着一条名为“痕影”的细微线索,向那隐藏在迷雾中的可怕敌人,迈出了坚定而审慎的一步。前方的路依旧黑暗,但手中的灯盏,已燃起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