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煤铁轰鸣 实业初啼(祁县 白家新辟煤矿 & 铁匠工坊)
寒冬腊月,祁县郊外新辟的煤矿却是一片热火朝天。改良后的通风系统使得矿下劳作环境改善不少,矿工们喊着号子,将一车车乌黑发亮的原煤从井下运出。不远处,依附煤矿兴建的小型炼焦窑和铁匠工坊也已投入使用。
“三晋工农联合发展公司”成立后的第一批产品——数百把精钢打造的农具(锄头、镰刀)和一批用于加固河堤的钢钎,正式下线。白映雪亲自出席了简单的出厂仪式。
田文镜县长抚摸着那寒光闪闪的锄刃,赞不绝口:“好!真好!比以往市面上流通的货色强了不止一筹!白会长,有此利器,来年春耕,我祁县百姓便可事半功倍!”
白映雪微笑道:“全赖诸位工匠用心,以及理事会同仁鼎力支持。此批农具,将优先、优惠供应本县乡民,剩余部分,才会销往邻县。所得利润,除维持工坊运转,其余皆纳入理事会‘助学基金’与‘慈幼仓’。”
此举再次赢得满堂彩。实物的质量与惠民的举措,比任何口号都更有说服力。白家与理事会的声望,随着这批实实在在的产品,进一步巩固。那几位被郑泽民暗中拉拢的理事,见到此情此景,心中那点摇摆也暂时压了下去。在绝对的利益和实力面前,空头许诺显得苍白无力。
第二幕:北平密函 东瀛异动(祁县白府 密室)
傅三爷的密信再次由王有禄亲手送入密室。信中提到两个重要信息:
其一,重庆方面对白家“未能积极配合整合”已显不满,军统内部有声音认为白家“拥技自重”,需加以“规训”。郑泽民回去后递交的报告,显然起了作用。
其二,更为重要的是,傅三爷动用潜伏在日军高层的内线获悉,由于星坠覆灭和近期重要物资屡被劫掠(尤其是权世勋长子劫走战机零件一事),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大为光火,责令特高课限期剿灭“海上匪患”,并加强对华北地区“特殊资源”和“技术人才”的控制与掠夺。一份名为“狩猎”的行动计划正在制定,目标直指活跃在山东沿海的“怒海盗”以及疑似掌握特殊技术的山西白家!
“树欲静而风不止。”白映雪看完密信,神色凝重,“日寇亡我之心不死,此番怕是动了真怒。”
权世勋(幼子)靠在榻上,指尖摩挲着玉韘,眼神锐利:“‘狩猎’计划……看来,大哥那边压力会骤增。需立刻通知他,加强戒备,必要时可暂避锋芒。另外,通知祝先生,祁县及各据点防卫等级提升,尤其是工坊和矿场,严防敌特破坏。”
他顿了顿,又道:“傅叔信中提及的‘特殊资源’,恐怕不止指矿产,更可能包括舅公和念玄所研究的金石之术,以及……念玄本人。这孩子天赋异禀,日后需更加注意保护,非核心场合,尽量减少其露面。”
第三幕:海上应对 以迁为进(山东秘港 权世勋长子驻地)
权世勋(长子)接到了祁县发来的紧急预警。他看着密信,狞笑一声:“小鬼子要搞‘狩猎’?来啊!老子正嫌最近不够痛快!”
墨离相对冷静:“大当家,日军若倾力来剿,硬碰硬绝非上策。我们的优势在于快和隐。不如……暂时放弃这处锚地,化整为零,分散到更偏僻的岛屿和渔村去。主力则伺机而动,专挑他们防备薄弱处下手。”
权世勋(长子)虽然好战,但并不愚蠢。他思索片刻,采纳了墨离的建议:“好!就依你!传令下去,所有船只、物资,三日内完成转移!妈的,正好前阵子捞的宝贝太多,这地方也快装不下了。告诉弟兄们,跟老子去新家,到时候照样吃香的喝辣的,专捅小鬼子的腚眼!”
庞大的搬迁计划迅速展开。得益于平日建立的多个备用锚地和与沿海渔民的密切关系,转移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权世勋(长子)将他最看重的那批机床零件和技术专家,委托墨离亲自押送,通过秘密渠道,辗转送往八路军在沂蒙山的核心兵工厂。这支海上力量,如同滑不留手的泥鳅,在日军张开大网前,悄然隐入了更广阔的海洋与海岸线之中。
第四幕:金石护宅 阵法微调(白府内院 & 盘龙垒旧址)
接到日寇可能针对“特殊资源”行动的警告后,李守拙第一时间加强了对白府内院“灵犀共鸣阵”的维护和检查。他带着陈念玄,逐一测试阵中每一块核心矿石的能量状态,微调其位置和相互间的共鸣频率。
“世勋,近日我感觉玉韘灵性愈发充盈,与阵法联系也更为紧密。”李守拙对前来查看的权世勋(幼子)道,“或许……可以尝试将阵法的防护范围,略微向外扩展,覆盖整个白府核心区域,而非仅限于内院。”
权世勋(幼子)感受着玉韘传来的温润波动,点头同意:“可。只是舅公和念玄需量力而行,莫要过度消耗。”
与此同时,远在深山中的盘龙垒旧址,也并未完全废弃。部分最重要的研究资料、稀有的矿石标本(包括大部分“沉海石”),以及一些不便于在祁县工坊进行的极端实验装置,被秘密转移至此,由少数绝对忠诚的“烽火连城”旧部守护。这里,成为了白家最隐秘的技术备份点和最后的避难所。
令人意外的是一向不与人交际的薛神医偶进山采药时,会顺道去往野狐岭一代行医救治,机缘之下偶遇过祝剑生前去,在权世勋(幼子)示意下,也曾去过盘龙垒后山采取药材,他直言盘龙垒的清幽环境颇为不错,直呼比祁县城里“清净多了”,还言明世道不太平,日后再去白府讨茶,还提到了陈念玄天赋不错赞许有加,言语间像是有了收徒之意,算是白家的意外之喜,如若可以结交这位性格古怪的神医,也是颇为不错,毕竟救治权靖烽之恩不曾有所报答。
第五幕:商会暗战 舆论先行(祁县 茶馆 & 街头巷尾)
面对可能来自日伪和重庆的双重压力,白映雪并未被动防守,而是主动发起了舆论攻势。在她的授意下,理事会控制的几家报馆,开始连篇累牍地报道“三晋公司”投产、惠及乡里的盛况,着重强调其对稳定地方、支援抗战的积极作用。
茶馆酒肆间,也悄然流传起一些“小道消息”:有称赞白家东家(权世勋幼子)虽身染重疾,仍心系桑梓,变卖家产兴办实业的;有描绘白会长(白映雪)如何巾帼不让须眉,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为晋商争取利益的;甚至还有隐约提及“海上义士”屡破敌船,缴获物资支援前线的英雄事迹(自然隐去了权世勋长子的名号)。
这些经过加工的信息,如同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进一步塑造了白家“忠义”、“实干”、“顾全大局”的正面形象。田文镜县长乐见其成,甚至暗中推波助澜。一时间,白家与理事会在晋地的民意基础空前牢固。这使得任何外部势力想要公然对白家不利,都不得不掂量一下可能引发的民情反弹。
白映雪站在商会阁楼的窗前,看着楼下熙攘的街道,心中稍定。乱世求生,既要暗藏锋刃,也需占据大义名分。将家族利益与地方福祉、抗战大局深度捆绑,便是最坚固的铠甲。然而,她深知,真正的风暴,或许才刚刚开始酝酿。
(第221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