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权倾1925 > 第254章 毒源显形 京华暗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幕:滤芯初成 浊流见清(天津 临时实验室)

天津临时实验室内,气氛紧张而专注。李守拙根据陈念玄“吸附锁毒”的灵感,带领着几位白家工匠和懂药理的弟子,日夜赶工。他们将研磨细腻的“活性炭石粉”、“海浮石颗粒”、“甘草石末”以及作为核心感应材料的“生机玉髓粉”,按特定比例混合,再用特制的植物胶粘合,塑形成一个个蜂窝状的多孔滤芯。

初步的净化装置极其简陋,便是在受污染河段的几个关键取水点,打下木桩,悬挂装满滤芯的藤筐,使其半浸于流动的河水中。

效果并非立竿见影,但变化在悄然发生。悬挂滤芯下游的水域,死鱼现象开始减少。取水样检测,验毒盘上玉髓片的灰败色泽,比上游直接取样要浅淡许多!虽然未能完全净化,但证明这粗糙的滤芯,确实能有效吸附、减弱水中的毒素!

“有用!念玄,你的想法救了许多人!”李守拙疲惫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宽慰,抚摸着陈念玄的头。尽管身体因连日劳累而消瘦,陈念玄看到自己的“小主意”真的帮到了人,小脸上也绽放出纯真的笑容。

消息传开,在傅三爷和白家商会的组织下,更多的简易过滤装置被赶制出来,投放到污染区的水井和河段。同时,白家以“晋商慈善会”的名义,开棚施粥,分发由薛神医指导熬制的、具有广谱清热解毒效果的药汤,稳定民心,防止恐慌蔓延。权世勋(幼子)坐镇指挥,祝剑生的人则混迹在灾民和市井中,严密监控局势,搜寻任何可疑的日特踪迹。

第二幕:海上铁证 联手破局(山东锚地 & 祁县白府)

权世勋(长子)那边也取得了关键进展。通过对缴获的那艘日特快艇残骸的进一步挖掘和分析,墨离在一个密封的暗格里,找到了一份未被完全销毁的航行日志残页和一管密封的、标注着日文和俄文混合标识的金属样本管。日志残页上清晰地记录了几个坐标点(包括天津附近海域)和“气象气球释放”、“样本采集”等字样。而那管样本,经初步检测,其内容物与天津水源中发现的毒素性质高度相似!

“铁证如山!”权世勋(长子)将这份情报连同实物证据的复制品,通过最机密的渠道,分别发往祁县和北平。

祁县权世勋(幼子)接到证据,立刻意识到其巨大价值。他与白鸿儒、祝剑生密议后,决定启动白映雪制定的“反击揭露”策略。

数日后,重庆某位素以敢言着称的参议员,收到了一份匿名的“重磅材料”,详细揭露了日寇在华北秘密进行生物武器试验,并利用特务在天津卫水源投毒,造成平民大量中毒的罪行,附上了部分模糊但足以引发联想的证据(如航行日志坐标、样本管照片、验毒盘反应对比图)。

几乎同时,延安方面的电台,以及几家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外国通讯社驻华记者,也通过不同渠道,获悉了类似的信息。一场针对日本违反国际公约、使用生物武器的舆论风暴,开始在中外悄然酝酿。这将迫使日方和其可能的幕后支持者,在国际道义和舆论上陷入被动。

第三幕:渝方惊变 釜底抽薪(北平 京西权府)

然而,白家尚未从反击的初步成效中喘息,来自重庆方面的暗箭再次射来。这一次,不再是经济刁难或舆论抹黑,而是直指白映雪个人!

那位之前来势汹汹的财政部胡专员去而复返,这一次,他带来的并非公文,而是一封由重庆某实权部门签发的“调查令”,声称接到“确凿举报”,白映雪在北平期间,“利用商会渠道,勾结日伪,倒卖战略物资,资敌牟利”,要求其“即刻随员返渝,接受审查”!

这指控极其恶毒,且时机刁钻。正值白映雪全力应对天津疫情、周旋各方势力之际。一旦白映雪被带走,无论最终结果如何,都足以让白家在北平乃至北方的经营陷入瘫痪,群龙无首。

“郑泽民……或者他背后的人,这是狗急跳墙了!”傅三爷面色铁青,他深知这“调查令”背后的凶险,重庆的监狱,进去容易出来难。

白映雪端坐主位,神色却异常平静。她早已料到对方不会善罢甘休,只是没想到会用如此直接而卑劣的方式。

“胡专员,”她淡淡开口,“所谓资敌,可有真凭实据?人证?物证?若是仅凭匿名举报便可随意羁押爱国商人,岂非寒了天下支援抗战的商贾之心?”

胡专员有备而来,冷笑道:“白会长,证据自然会在调查中呈现。至于资敌嘛……你白家与平津李家往来密切,李家又与伪政府中人多有牵扯,这资金流向,谁能说得清?更何况,近日天津疫情,你白家如此‘积极’赈灾,焉知不是借机掩盖某些不可告人的勾当?还是请白会长随我们走一趟,是非曲直,自有公断!”

他这是要强行扣人,甚至不惜歪曲白家赈灾的义举。

第四幕:兰台定计 以退为进(京西权府 密室)

情况危急,白映雪与傅三爷、李修兰紧急密议。

“绝不能让他们带走夫人!”李修兰首先表态,语气坚决,“此去凶多吉少,且正中对方下怀。”

傅三爷沉吟道:“硬抗并非上策,毕竟对方顶着中央的名义。需得想个万全之法……”

白映雪目光闪烁,心中已有计较:“他们想让我离开北平,我便‘病’给他们看。”她看向李修兰,“妹妹,稍后你便去请北平最好的西医,声势要大,便说我因连日操劳天津疫情,忧愤交加,旧疾复发,突发急症,卧床不起,无法长途跋涉。”

李修兰立刻领会:“修兰明白!定将此事办得人尽皆知。”这是要以“病”拖延,争取时间。

“光病还不够,”白映雪继续道,“三爷,还需劳您再次动用关系,将郑泽民一派在此刻仍不忘内斗、构陷忠良的行径,巧妙地透露给他们的政敌,尤其是……对白家技术还有所图谋的孔宋方面。让他们去狗咬狗。同时,将我们掌握的、关于日特使用生物武器的部分间接证据,‘不小心’泄露给胡专员身边的人,让他掂量掂量,继续咬着我不放,会不会引火烧身,沾上‘包庇真凶’的嫌疑。”

这是一招险棋,也是一招妙棋。以自身“病重”示弱,同时利用对方内部的矛盾和国际舆论的压力,进行反向施压。

第五幕:病榻风云 暗流反制(北平 舆论场 & 京西权府)

计划迅速执行。李修兰雷厉风行,很快,北平社交圈便传遍了“白会长因赈灾积劳,突发重病”的消息,几位被请来的知名西医进出权府,面色凝重,更增添了消息的可信度。

同时,傅三爷散播的消息也开始发酵。重庆方面,与郑泽民不和的派系果然借此发难,质疑其在国难当头之际,不去追查真正的投毒元凶,反而纠缠于一个正在组织赈灾的女流之辈,是何居心?孔宋方面的代表也表达了对“不稳定因素”影响技术合作前景的“担忧”。

更让胡专员心惊的是,他隐约听到风声,白家似乎掌握了日寇进行生物战的“铁证”,并且已经捅了出去。若自己此刻强行带走白映雪,一旦日后生物战之事彻底曝光,他极有可能被当成替罪羊,背上“破坏抗战”、“包庇日寇”的千古骂名。

权衡利弊之下,胡专员的态度悄然软化,不再坚持立即带人,只是以“等待白会长病愈”为由,滞留在北平观望。

京西权府内,白映雪“卧病在床”,实则通过李修兰和傅三爷,依然牢牢掌控着大局。一场看似必死的危局,被她以精湛的演技和深远的谋略,暂时化解。然而,所有人都知道,这只是风暴间隙的短暂平静,更大的浪潮,正在酝酿之中。

(第254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