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顶尖厨艺大师干打杂的活,就像是八级钳工去拧螺丝,这活干着都是随心所欲啊。

“诶,小张你今天挺麻利啊。小子穿的还干干净净的,这是看上哪个姑娘啦?”

说话的是纺织厂厨子刘大炮,这家伙还行,就是手艺不咋滴,大锅菜嘛,就那个样。

“嗨,刘师傅,我这叫熟能生巧。”

“也是啊,你进厨房也有好几个年头了吧。这么多年,你说你也没混上一个媳妇。”

“刘师傅,就他?这纺织厂那虎妞倒是稀罕他,可他愣是不要,现在虎妞的孩子都快会跑了。哈哈哈……”说话的也是打杂的,不过这老小子有媳妇孩子了。

“诶,李师傅,难不成我还就不能有爱情啦?”张福说道。

“嘿,小子你这居然还谈爱情,这白菜是嫩,你随便切。车间白菜也嫩,可你不能随便拱不是。”

李师傅这调侃的,引的后厨几个老娘们笑过之后笑骂他一天到晚就想拱白菜,可也没长猪拱嘴。

后厨就这样,工作说轻松也轻松,上午就管中午的饭,就是纺织厂不是轧钢厂,晚上很多时候还得做晚饭的。

厂里有宿舍,这晚上不做晚饭别人也没得吃。

所以下午食堂后厨有一段长时间的休息。

这个时间可以出厂,也可以聊天,当然,你猫个角落睡觉也没谁管。

之前的张福虽然没有谁瞧得上,他下午也总会找个角落去看看车间女工。

也没别的意思啊,就是男人正常爱好,幻想幻想,这总没毛病的对吧。

今天不一样,吃过了午饭,他就猫个角落闭目养神。

他是真的在思考这个普通人的人生,还有在感悟生活。

其实之前他一直在意的是修为,现在他是真的在修行。他在回忆和分析自己的过去。

接下来的几天,他也是这样子的,干活的时候就和大家一样干活,该说笑就说笑,被调侃了也不生气,总是一副笑眯眯的样子。

纺织厂的食堂,本身也就那么几个人,没有过于复杂的关系。

厂子也不是特别大,就两百多号人。

这天下班比较早,跟着那些女工一起走的。

出了厂门,门口就有几个街上的二流子在那里吹口哨什么的,这在记忆中也是常事。

年轻女孩子多,人家蹲着撩一下妹子也是常事。

他可不管闲事,昨天拿的工资,今天准备去弄点卤煮,饭盒都带了。

这穿越过来之后就像是苦行僧,今天星期六了,得去弄点荤腥。

买了点卤煮,又去买了瓶酒,这回家就晚了些。

走过胡同,看见一个女的推着自行车,好像是轮胎没气了。

路过的时候,就觉着这姑娘脸熟啊。

“同志。”

“哦,你是不是想问哪有补胎的地方吧?顺路呢,跟我走吧。”

“哦,那谢谢你啊!”

女人推着自行车跟了上来。

“这有什么谢不谢的,助人为乐嘛。待会跟着我,拐个弯就到了麻老六的修车铺了。”

“同志,还是得谢谢你的。这天都快黑了,我又不熟悉这里的路,要找的话还不知道往哪找。”

两人边聊边走,记忆中没有这个女人,他也没再想。

“嘿!张福!你对象?”说话的是傻柱,手里提溜着一个大饭盒。

“傻柱,这可不是我对象,路上碰到的,车胎破了……”

张福侧头一看,是了,这是冉秋叶冉老师。

如果今天自己没去买卤煮,那今天这就是傻柱的缘分。

现在,他带着冉秋叶拐了个弯,傻柱拎着饭盒回四合院去了。

张福就顺便问了一下冉秋叶的工作,让她以后尽量晚上少出门。

“家访啊。这一带都是杂院啊。我虽然是附近的,但是也不是很熟,你说说,孩子是谁?最好知道家长,如果我认识的话也省得你晚上还得自己找。”

“那不行,那不耽误你事了嘛。”冉秋叶说道。

“你看,我菜都买了,一个人回去就吃,有什么耽误不耽误的。你是老师,这大晚上的还得家访,我也算是好人做到底。”

“我学生叫贾梗,他住95号院。父母叫什么,我倒是没问。”冉秋叶也没抱希望。

其实如果车胎不破,她从第一个学生家出来,按照别人指的路到95号院天也未必会黑。

到时候还是很容易问的,就是车胎破了,才会耽误事。

“贾梗啊,还真巧的很啊。就是我一个院的,他们家住中院,我呢住前院。

马上到了,补好了胎,我陪你去,省得大晚上的你再走错。”

“那谢谢你啊张师傅。”冉秋叶心情明显好了很多。

闲聊几句,就到了麻老六的修车铺子,张福去敲门。

补胎很快的,从这里到杂院也没有多远。

冉秋叶就问了一下贾家的情况。

“唉,那他们家还是挺不容易的。”冉秋叶说道。

“是啊,父亲残废了,就他母亲一个月赚那点收入,确实不容易。”张福可没有想去撩冉秋叶,他整个聊天,也没有涉及到其他东西。

一直送她到了贾家门口,他才回到了家里。

至于冉秋叶会不会被傻柱看上,那事情他就不关心了。

现在他要随缘,想娶媳妇的话早去找柳媒婆去了,还要等现在吗?

就像这冉秋叶,他要撩她的话,早在路上就跟她聊文学,然后明天约好去图书馆什么的,有概率就能成。

此时的贾家,冉秋叶却没有感觉到贾家的困难,这饭桌上,可是一大碗的萝卜条烧肉片啊。

就这条件,还能说困难?

秦淮茹在那里说贾家实在拿不出孩子的学费,可贾家孩子衣服除了女孩的衣服补丁多,贾梗的衣服可就一个不起眼的小补丁,可不算很差。

再说贾家的收入可也达不到贫困标准,秦淮茹一个月二十七块五,贾东旭有每个月几块钱的补贴的。

平均下来,每个人超过了五块钱。

可她好说歹说的,秦淮茹也不愿意掏钱出来。

后来又说去借,然后一会儿回来就说是借到了钱,才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