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看故事悟人生 > 第301章 铁血军魂司马穰苴:当“君令有所不受”震醒齐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01章 铁血军魂司马穰苴:当“君令有所不受”震醒齐国

周室东迁之后,礼崩乐坏的烟尘弥漫在中原大地上。诸侯争霸的铁蹄踏碎了昔日的礼乐秩序,弱肉强食成了乱世最直白的生存法则。就在这样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东方大国齐国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晋国的铁骑悍然踏破了阿、甄两城的防线,燕国的锐卒也趁机渡过黄河,蚕食着齐国的边境土地。

边境的战报像雪片般飞入临淄城的宫阙,每一封都带着血与火的气息。齐景公站在朝堂之上,望着阶下垂首战栗的大臣们,腰间的佩剑撞击着玉圭,发出沉闷的声响,那是他压抑不住的怒火与焦虑。连续几场战事,齐军都是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边境的百姓流离失所,田野里的庄稼被敌军践踏殆尽,连临淄城的空气里都弥漫着恐慌的味道。

“诸位卿家,”齐景公的声音带着沙哑的疲惫,却又透着不容置疑的急切,“晋燕两国豺狼环伺,国土日蹙,百姓哀嚎,你们难道就无计可施吗?”

朝堂之上一片死寂,平日里高谈阔论的大夫们此刻都低垂着头,要么捻须沉吟,要么面露难色。有的主张割地求和,暂且苟安;有的提议征兵扩军,死战到底,却没人能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沉默中,相国晏婴缓步走出朝列,他花白的胡须在胸前飘动,眼神却依旧锐利如鹰。

“主公,”晏婴躬身行礼,声音沉稳有力,“割地求和只会让敌寇得寸进尺,滥征民夫则会动摇国本。如今齐国并非无可用之将,只是尚未觅得真正的帅才。臣举荐一人,此人虽出身田氏庶支,地位卑微,却有经天纬地之才——文能安抚士卒、凝聚人心,武能运筹帷幄、威慑强敌。若主公能破格启用,必能解边境之危。”

齐景公眼中闪过一丝希冀,连忙追问:“此人是谁?快快请来见朕!”

“此人便是田穰苴。”晏婴一字一顿地答道。

彼时的田穰苴,还只是临淄城中一个默默无闻的平民,每日里或在田间劳作,或在市井间与人探讨兵法,虽胸有丘壑,却因出身庶孽,始终难有施展抱负的机会。当景公的使者带着车架来到他家门前时,田穰苴正在院中劈柴,汗水顺着黝黑的脊梁滑落,肌肉线条在阳光下棱角分明,丝毫看不出这是个精通韬略的读书人。

跟随使者入宫的路上,田穰苴心中波澜起伏。他深知齐国此时的困境,也明白这是自己毕生难求的机遇,但他更清楚,乱世之中,兵权旁落易,收服人心难。踏入宫殿的那一刻,他收敛了所有情绪,昂首而立,面对景公的问询,从容不迫地剖析起当前的战局。

从晋燕两军的作战特点,到齐军战败的根源,再到收复失地的策略,田穰苴侃侃而谈,条理清晰,见解独到。他指出,齐军并非战力不济,而是军纪涣散、将帅无威,士兵不知为何而战,自然难以死拼。这番话字字切中要害,听得齐景公频频点头,原本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

“先生真乃奇才!”齐景公豁然起身,走到田穰苴面前,紧紧握住他的双手,“朕今日便拜你为大将军,统领全国兵马,抵御晋燕之师!”

田穰苴却没有立刻谢恩,而是躬身行了一礼,语气诚恳地说道:“主公厚爱,臣感激不尽。只是臣出身微末,骤然擢升为三军统帅,位居大夫之上,军中将士未必心服,百姓也未必信任。人微则权轻,若不能树立威信,即便手握兵权,也难以号令三军。恳请主公派遣一位您最信任、举国上下都敬重的宠臣担任监军,如此方能服众。”

齐景公沉吟片刻,觉得田穰苴所言极是。他思索片刻,便想到了庄贾——此人是景公身边的近臣,深得信任,平日里出入宫廷,风光无限,在国中也颇有分量。于是景公当即下令,任命庄贾为监军,与田穰苴一同出征。

田穰苴领命之后,立刻前往庄贾府中拜访,与他约定:“明日正午,我们在军营大门会合,共商出兵事宜。”庄贾彼时正沉浸在监军的荣耀之中,对着田穰苴拱手笑道:“将军放心,本大人届时定当准时赴约。”语气里的傲慢与敷衍,田穰苴看在眼里,却并未点破,只是微微颔首,转身离去。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田穰苴便带着随从赶到了军营。他命士兵在营门前立下一根木表,用来观测日影,又安放了漏壶,计算时辰,自己则一身戎装,肃立在营门之外,静候庄贾的到来。

太阳渐渐升高,越过了城头的雉堞,军营里的士兵们已经整队集合,铠甲鲜明,旌旗猎猎,空气中弥漫着肃杀之气。可营门外的大道上,依旧不见庄贾的身影。田穰苴面无表情,目光如炬,扫视着列队的士兵,没有一句催促,却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感受到了无形的压力。

此时的庄贾府中,却是另一番热闹景象。亲戚故旧、同僚下属纷纷前来道贺,摆下了丰盛的酒宴。庄贾穿着华丽的朝服,穿梭在宾客之间,举杯痛饮,谈笑风生,早已将与田穰苴的约定抛到了九霄云外。有人提醒他:“大人,与大将军约定的时辰快到了,是不是该动身了?”

庄贾满不在乎地挥了挥手,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笑道:“急什么?军营里有田穰苴顶着,本大人是监军,迟到一会儿又何妨?况且今日是我的好日子,怎能扫了大家的兴致?”说罢,又与众人推杯换盏,觥筹交错。

日影渐渐西斜,木表的影子缩到了最短,又开始慢慢拉长,漏壶里的水也快要滴尽。正午已过,庄贾才在众人的簇拥下,醉醺醺地乘着马车赶来。他掀开车帘,看到营门前肃立的田穰苴和整整齐齐的军队,才慢悠悠地走下车,打了个酒嗝,略带歉意地说:“将军久等了,实在是亲友们热情相送,盛情难却,故而耽搁了些时辰。”

田穰苴缓步走到庄贾面前,眼神里没有一丝温度,声音如同寒冬的冰水:“庄大人,你可知罪?”

庄贾一愣,脸上的醉意醒了大半,不解地问道:“将军何出此言?本大人不过是赴宴来迟,何罪之有?”

“你身为监军,却不知军法如山!”田穰苴的声音陡然提高,震得庄贾耳膜嗡嗡作响,“将帅接受任命的那一刻,就该忘掉自己的家庭;率军出征、申明军纪的时候,就该忘掉自己的亲人;擂响战鼓、冲锋陷阵的危急时刻,就该忘掉自己的性命!如今敌国大军压境,边境百姓流离失所,士兵们在前线浴血奋战,主公寝食难安,百姓的性命都悬在你我手中,你却还有心思饮酒作乐,谈什么亲友相送?”

这番话字字千钧,掷地有声,不仅让庄贾脸色煞白,连在场的士兵们都听得心惊肉跳。田穰苴转头望向军中执法官,厉声问道:“军法规定,约定时辰却迟到者,该当何罪?”

执法官上前一步,躬身答道:“回将军,按军法,当斩!”

“什么?”庄贾吓得魂飞魄散,酒意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他踉跄着后退几步,指着田穰苴,声音颤抖地说:“你……你敢斩我?我是主公的宠臣,你若杀我,主公绝不会饶了你!”一边说着,一边慌忙让人快马加鞭去宫中向景公求救。

信使策马狂奔而去,可不等他带回消息,田穰苴便大喝一声:“来人!将庄贾拿下,斩于营门之外,以儆效尤!”

刀斧手应声上前,将吓得瘫软在地的庄贾拖了下去。片刻之后,一颗血淋淋的头颅被呈了上来,悬挂在营门的旗杆上。三军将士见状,无不吓得浑身战栗,原本还心存轻视的士兵,此刻看向田穰苴的眼神里,只剩下敬畏。

又过了许久,齐景公派来的使者手持符节,乘着马车风驰电掣般冲进了军营,高声喊道:“主公有令,赦免庄贾!”

使者勒住缰绳,看到营门前悬挂的头颅,顿时吓得魂不附体。田穰苴走上前,对着使者躬身行礼,却语气坚定地说道:“多谢使者远道而来,只是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他转头再次询问执法官:“擅自驰入军营,触犯军法者,该当何罪?”

执法官答道:“当斩!”

使者吓得面无人色,瘫坐在马车上,结结巴巴地说:“将军……我……我是主公的使者,你不能杀我啊!”

田穰苴看着惊慌失措的使者,缓缓说道:“君上的使者,自然不能擅杀。但军法如山,不可不遵。”说罢,他下令道:“将使者的仆从斩首,斩断马车左侧的车辕,杀死左边的骏马,以此来代替使者受罚,警示三军!”

刀光闪过,鲜血溅在洁白的车舆上,格外刺眼。使者早已吓得浑身发抖,连话都说不出来。田穰苴处理完毕,才让使者带着剩余的车马返回宫中复命,自己则转身走进军营,继续整顿军务。

经此一事,军中的军纪焕然一新,将士们个个噤若寒蝉,不敢有丝毫懈怠。但田穰苴并非只知严刑峻法,他更懂得体恤士卒。在军营中,他亲自查看士兵们的营房,询问他们的饮食起居,但凡有士兵生病,他都会亲自探望,派人送去医药;他将自己作为将军的俸禄和粮食全部拿出来分给士兵,自己则和最瘦弱的士兵吃一样的饭菜。

就这样过了三天,当田穰苴再次集合军队,准备出征时,奇迹发生了。那些原本生病卧床的士兵,都挣扎着爬起来,请求随军作战;就连平日里最为怯懦的士兵,也都摩拳擦掌,斗志昂扬,纷纷表示愿意为国家效死力。

消息传到晋国的军营,晋军主帅听闻齐国军队在田穰苴的治理下军纪严明、士气高涨,深知自己绝非对手,便下令撤军,连夜退回了晋国境内。燕国的军队得知晋军已撤,也无心恋战,渡过黄河后便匆匆解围而去。

田穰苴见敌军不战而退,立刻率领齐军追击。士气正盛的齐军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不仅收复了被晋燕两国侵占的全部土地,还顺势追击,缴获了大量的粮草和兵器。

当齐军凯旋归来,快要抵达临淄城时,田穰苴却下令停止前进。他让士兵们解除铠甲,放下兵器,解散队列,又与将士们歃血为盟,重申军纪,然后才率领众人缓缓进入城中。这番举动,既避免了军队入城可能带来的混乱,也向景公表明了自己并无拥兵自重之心,可谓用心良苦。

齐景公早已在城门外等候,看到田穰苴率领大军安然归来,收复了失地,心中大喜过望。他亲自上前迎接田穰苴,想要给予他高官厚禄,却被田穰苴婉拒。田穰苴说道:“主公,臣之所以能击退敌军,并非臣之功,而是军法严明、将士用命之效。如今边境已定,臣愿交还兵权,归隐田园。”

齐景公再三挽留,田穰苴始终坚持己见。最终,景公无奈,只好答应了他的请求,赐给他大量的良田美宅,让他安享晚年。而司马穰苴“君令有所不受”的治军理念,以及他恩威并施的用兵之道,也从此流传千古,成为后世将帅治军的典范。

那座曾经悬挂过庄贾头颅的军营大门,见证了齐国军队的重生;那句“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的铿锵话语,穿越了两千多年的时光,依旧在历史的长河中回响,提醒着世人:严明的纪律,是成事之基;公正的法度,是立威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