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难以开口的爱恋 > 第126章 “变成了‘园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6章 “变成了‘园丁\’。”

夜色渐深,城市却并未沉睡。一种全新的、温和而持续的活力在空气、土地和网络中脉动。许一坐在窗边,并非冥想,而是如同一个初生的婴孩,用全部感官去重新认识这个熟悉又陌生的世界。

她“听”到楼下那棵行道树正与夜风轻声交换着关于星辰的见闻;她“嗅”到空气中不仅有花香,还有来自远方海洋的湿润气息与城市地下管道中水元素灵欢快流淌的韵律;她指尖触碰着微凉的玻璃,能感受到其内部硅酸盐晶体缓慢而愉悦的“呼吸”。

林默坐在她对面,他没有许一那样广博的感知,但他能感觉到自己与周围环境的连接变得更加紧密。他手腕上那个经过改造的稳定器,此刻更像一个敏感的共鸣器,微弱地闪烁着,回应着空间中流淌的能量。

“它们在适应我们,”林默看着稳定器上柔和起伏的光晕,低声道,“就像我们在适应它们。”

许一点点头。这种适应是双向的,甚至是多向的。人类需要学会尊重和倾听,而新生的万物之灵也需要理解人类社会的复杂结构与情感模式。

就在这时,一阵极其微弱、却带着尖锐痛苦的意识波动,如同针刺般划过许一的感知网络。来源并非某个具体地点,而是弥漫在城市的阴影角落——那些被遗弃的、充满负面情绪的地方。

她“看”到了:一个废弃多年的老旧工厂,积年的工业污染和绝望的工人怨念,催生出了一个扭曲、痛苦且充满攻击性的“秽影”;一座发生过惨烈车祸的桥下,残留的恐惧与悲伤凝聚成了不断重演悲剧片段的“回响灵”;甚至在一些长期充满家庭暴力的住宅里,墙壁都开始“渗出”冰冷的恶意...

这些并非强大的恶灵,而是世界“活化”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的“暗面”。是过去伤痛在新时代下的具象化。

“看来,并非所有新生的‘灵’都充满善意。”林默也捕捉到了那些不和谐的波动,眉头皱起。

“光越亮,影子就越深。”许一站起身,眼神凝重,“我们不能只看到美好的一面。这些‘伤痛之灵’同样是我们世界的一部分,它们需要的是...疗愈,或者至少是...安抚与隔离。”

她意识到,新世界的秩序建立,远不止是引导善意的灵那么简单。如何处理这些历史的伤疤、负面的残留,是另一个严峻的挑战。

“圆桌那边应该有处理类似异常现象的经验。”林默建议。

“但他们习惯的方式可能是‘净化’或‘封印’。”许一摇摇头,“在这个活的世界里,粗暴的清除可能会造成更大的创伤。我们需要新的方法。”

她再次走向画架,但这次,她没有动用那些绚烂的色彩和光点。她选择了最深沉的靛蓝、暗紫与一抹象征希望的、极其微弱的金线。

她开始作画。画的不是具体的形象,而是一种“概念”——包容、理解、转化。她用深色代表那些伤痛与阴影,并非要消灭它们,而是将它们描绘成整体画卷中不可或缺的、富有层次感的一部分。那抹金线则如同缝合伤口的细线,温柔地穿梭其间,象征着永不放弃的疗愈可能。

当她画完最后一笔,这幅色调沉郁却内在光明的画作,散发出一种稳定、包容的能量场。它不像“交响诗”那样充满活力,却像母亲的怀抱,能容纳所有的哭泣与不安。

“把这幅画的‘频率’共享给圆桌,还有所有愿意倾听的‘灵’。”许一对林默说,“告诉他们,我们需要建立一种新的‘处理机制’,不是对抗,而是...‘心灵生态修复’。”

林默立刻开始操作,将这幅画蕴含的意识频率进行编码、放大,通过改进后的设备,发送给圆桌以及他们所能连接到的所有善意意识节点。

信息发出后不久,便有了回应。

首先是来自城市各个角落的一些温和的“灵”。一株古老的银杏树散发出宁静的波动,愿意用它悠长的生命韵律去安抚那个废弃工厂的“秽影”;一条穿过城市的地下河之灵,表示可以尝试用流动的活水带走桥下的悲伤“回响”;甚至一些刚刚觉醒的、性格温和的家具之灵,也表示愿意吸收和转化那些家庭中的冰冷恶意...

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基于共情与互助的解决方式。

紧接着,圆桌也传来了反馈。架构师表示,他们可以尝试利用“织网遗民”的数据处理能力,建立一个实时监控网络,定位和评估这些“伤痛之灵”的强度和影响范围,并为自愿前去的“疗愈者”提供导航。园丁则提出,可以培育一些特殊的、具有强大净化与安抚能力的植物之灵,有策略地种植在那些区域。

一种全新的、协作式的社会治理模式正在萌芽。

许一看着这些反馈,心中涌动着暖流。她不再需要事事亲力亲为。她播下了种子,而整个世界,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让它发芽、生长。

接下来的几天,许一和林默像两个普通的观察者和参与者,漫步在城市之中。

他们看到,那个废弃工厂区域,被古老的银杏树灵和几位自愿前来的、拥有安抚能力的“心灵医师”(一种新出现的职业)共同“接管”,扭曲的“秽影”在持续的宁静波动和真诚的沟通下,逐渐平息了狂暴,虽然仍未消散,但已不再具有攻击性,仿佛一个被安抚的、沉沉睡去的病人。

他们看到,那座桥下,地下河灵引导着活水冲刷,带走了积郁的悲伤,几位擅长“情绪编织”的艺术家之灵,在那里举办了一场无声的音乐会,用美好的情感频率覆盖了原有的创伤“回响”。

他们看到,社区里成立了“家园调和”小组,由感知敏锐的居民和温和的家居之灵组成,主动拜访那些存在负面情绪的家庭,进行沟通和疏导。

问题并未完全解决,伤痛的愈合需要时间。但一种积极、包容的应对机制正在形成。

这天傍晚,许一和林默再次来到社区的榕树下。蓝色的树影更加凝实,散发着令人安心的守护力量。

许一靠在树干上,闭上眼睛。她能感觉到,以这棵榕树为中心,一个微小却坚韧的“善意识网络”正在城市中悄然织就。无数的“灵”和“人”在其中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如同溪流汇入江河。

“我们似乎...可以休息一下了?”林默半开玩笑地说。

许一睁开眼,看着天边绚烂的晚霞,摇了摇头,微笑道:

“不。”

“我们只是从‘救火队员’...”

“...变成了‘园丁’。”

她的目光投向更远的未来。这个活过来的世界,就像一座刚刚开垦的、无比巨大的花园。里面既有欣欣向荣的鲜花,也有需要耐心呵护的幼苗,甚至还有暂时无法清除、但可以引导其无害化的杂草。

而她和林默,以及所有意识到这一点的“园丁”们,要做的便是日复一日的照料、观察、调整,让这座花园朝着更加丰饶、更加和谐的方向生长。

这或许没有之前对抗“方舟”、粉碎阴谋那样惊心动魄,却同样意义重大,甚至更加漫长。

夜幕再次降临,万家灯火与星辰一同亮起,与万物之灵的微光交织在一起,照亮了这个充满生机、挑战与无限可能的...

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