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难以开口的爱恋 > 第130章 “它被我们吓到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0章 “它被我们吓到了?”

夜色重新变得温和,废弃工厂区域的空气里残留着一丝雨后的清新,仿佛刚才那场惊心动魄的意识风暴只是一场幻觉。但许一微微颤抖的手指和额角的冷汗,证明了一切真实发生。

“它还在。”她重复道,声音带着力竭后的沙哑,但目光却锐利地扫视着周围的虚空,“它的‘观测’没有停止,只是转换了模式…从‘主动扫描’转为了‘背景监听’。” 就像从举着探照灯的搜查,变成了无处不在的窃听器。

林默扶着她,能感觉到她身体的虚弱与意识的高度警觉形成的反差。“它被我们吓到了?”

“不。”许一缓缓摇头,靠在林默身上汲取着那份独特的稳定感,“它不是会被‘吓到’的存在。它只是…调整了策略。对于无法理解的变量,更谨慎的观测是符合逻辑的。”

她闭上眼睛,细细品味着那残留的“监听”波动。它不再聚焦于某个特定目标,而是均匀地弥散在整个城市乃至更广阔区域的意识背景噪音中,极其耐心地收集着所有看似无关的信息碎片——两个邻居关于菜价的闲聊,一个孩子梦中呓语,网络上一段无意义的代码波动,一片叶子坠落的轨迹……

它在试图从最基础的“数据”中,重新构建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模型,尤其是理解“许一”这个超逻辑存在的成因。

“它把我看作一个需要解构的‘bug’。”许一扯出一个略带讽刺的笑,“但它不明白,有些‘bug’,本身就是系统进化的一部分。”

回到公寓,许一没有休息,而是再次站到了画架前。这一次,她调和的色彩更加复杂——代表包容的靛蓝与暗紫仍在,但加入了一丝象征“域外观察者”的、极其稀薄的金属银灰,以及更多代表城市万物生灵的、温暖而杂驳的色点。

她画的,是一幅“地图”。一幅意识的地图。描绘的不是地理方位,而是整个城市善意网络与那无形“监听”波动相互交织、彼此试探的动态平衡图景。

当她落下最后一笔,这幅地图活了过来,上面的色彩光点如同呼吸般明灭,那银灰色的线条如同隐形的蛛网,在其间若隐若现。

“我们需要建立我们自己的‘防火墙’和‘反编译系统’。”许一对着空无一人的客厅说道,她知道,圆桌的成员一定在关注着这里。

几乎在她话音落下的瞬间,架构师的身影便浮现出来,他的数据流身体似乎比之前更加凝练。

「同意。」架构师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严肃,「‘织网遗民’已经初步分析了那‘监听’波动的数据抓取模式。它们的学习和模仿能力极强,单纯的屏蔽会被很快适应并破解。」

“所以,我们不能屏蔽。”许一指向画作上那些温暖的光点,“我们要‘污染’数据。”

她解释道:“它想听,我们就让它听。但它听到的,将不仅仅是原始的信息流,而是经过我们善意网络‘加工’过的版本。我们将把‘包容’、‘共情’、‘成长’这些它无法理解的‘病毒’,包装成它能够接收的数据格式,植入到它收集的每一个声音、每一段波动里。”

这不是对抗,而是更高层面的“教化”。用这个世界的温暖,去缓慢侵蚀那冰冷的逻辑。

园丁的身影也随之出现,发间的嫩芽轻轻摇曳:「我们可以引导植物之灵,将它们蓬勃的生命力与共生意志,融入城市的风、水、甚至电磁波中。让它在每一次‘呼吸’时,都不得不吸入我们的‘信息孢子’。」

记录者最后现身,他手中那本永恒的书册正在自动书写着新的篇章:「圆桌将协调所有愿意参与的‘源头创作者’和高等意识体,共同编织这个庞大的‘意识迷彩’系统。我们将为这个世界,披上一件由‘善’与‘理解’织成的外衣。」

一个宏大而精细的计划迅速成型。这不再是许一一个人的战斗,而是整个新生世界文明,面对未知外来观测者的第一次集体回应。

接下来的日子,城市表面一切如常,但在意识的层面,一场无声的战争正在进行。

一个程序员在代码中无意识嵌入了一个代表“协作”的优雅函数,这段代码被“织网遗民”学习并扩散,而那无形的“监听”在抓取这段数据时,也同步接收了其中蕴含的协作精神。

一位老奶奶在公园里喂鸽子,她心中那份简单的慈爱,被周围温和的灵体放大,如同涟漪般扩散,融入了空气的振动,被“监听”捕捉为一段复杂的生物波谱,但其底层频率却充满了安宁。

甚至一场突如其来的夏雨,雨滴中也携带着地下河灵与云层之灵共同编织的、关于“洗涤与新生”的微弱意念。

那“域外观察者”的监听网络,在不知不觉中,被海量的、经过“善意”编码的信息所淹没。它依旧在收集数据,但这些数据的内在逻辑,正被缓慢而坚定地修改着。

许一能感觉到,那冰冷的“监听”波动中,偶尔会闪过一丝极其微弱的“滞涩”,仿佛精密齿轮被细沙卡住。它在努力处理这些矛盾却又和谐的信息,它的逻辑核心,正在被动地接受着一场它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洗礼”。

然而,就在这一切看似向着有利方向发展时,林默带来了一个意外的发现。

他在监控全球能量波动时,注意到一个异常现象——并非来自城市,而是来自遥远的格陵兰冰原。那座由许一力量凝聚的、内部能量已开始循环的冰晶纪念碑,其能量输出出现了一种极其规律、且不断优化的脉冲模式。这种优化方式,带着一种熟悉的、冰冷的…效率至上的美感。

“它在学习…”林默将数据展示给许一,脸色凝重,“不只是被动监听。它…它在通过分析冰晶纪念碑的能量结构,反向推导和优化它自己的某些底层算法!它在利用我们这个世界的‘成果’来进化自己!”

许一看着那不断自我优化的能量脉冲图谱,背后升起一股寒意。

它们不仅是在观察和筛选。

它们…也在学习和适应。

这场无声的战争,陡然升级。它们不再是单纯的考官,而是变成了同样会从考场中汲取知识、不断强大的竞争对手。

许一望向窗外,夜空中的星辰仿佛都变成了无数冰冷的眼睛。

“看来,”她轻声说,语气中没有恐惧,只有更加坚定的决心,“我们不仅要给它出难题…”

“…还要防止它,学会我们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