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特工之王谍战潜伏23年 > 第145章 掌握工运情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清晨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将“三新纱厂-李梅-纺纱车间组长”的字样切成一条条光带。

陈默捏着泛黄名单,指节微白——那是昨夜沈兰冒雨送来的工运骨干清册,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里,潜伏着上海工人运动的半壁江山。

沈兰端着咖啡走近,声音压得只够掠过纸面:“红笔圈的是青帮厂,蓝笔是军需处合作厂,黑点是咱们重点。雀儿传话,复兴社催你交‘脉络’,杜先生也要工人异动报告,正好分三类。”

陈默展开地图,工厂如星,散落闸北、沪西、浦东。他提笔标注:

李梅(三新纱厂)——重点保护;赵刚(沪西纺织)——罢工在即;王强(浦东码头)——交通联络。

每写一名,后面都跟一串暗码:工种、党龄、家庭状况、青帮拉拢程度。

午后,洋行经理室。百叶窗合上,灯光只照桌面。沈兰把复写纸垫进打字机,咔哒咔哒敲出三份报告:

《上海工运脉络简表》(给复兴社)。列入已暴露外围成员六人;虚设“周三晚闸北茶馆聚首”诱饵;核心骨干写成“可疑但未核实”,拖延抓捕。

《工人异动分析》(给青帮)。只提“工资诉求”“怠工情绪”;绝口不提“组织”“领导”; 建议“小幅涨薪、缩短工时”以稳生产。

《沪上工运骨干暨敌情详报》(给党组织)。李梅等47名骨干履历;军警突袭时间表;需紧急救济的困难工人家庭。

沈兰用《唐诗三百首》密码给第三份加密,塞进外交邮袋暗格,今晚由“钢笔先生”寄出。

微型录音笔被旋开,杜月笙沙哑的声音飘出:

“……沪西纱厂下月开工,让陈景明盯紧工人,别让共党钻空子;军需处王主任要五千匹棉布做军装,钱从烟馆利润里出……”

沈兰眼睛一亮:“五千匹军布,走怡和洋行?运输路线和时间一旦摸清,组织可截下一部分,换成粮食、药品支援工人。”

陈默点头:“我明天就找王主任‘谈订单’,借口怕罢工影响交货,让他吐出运输细节。”

下午三点,法租界“新月书店”。

陈默把第一份报告递给秘密情报组联络员李科长。对方翻了几页,皱眉:“就这几个外围?戴老板要的是‘脉络’!”

陈默苦笑:“共党狡猾,核心藏得深。这些外围是我借青帮关系才挖到,据点已标图,要不先派人查查?”

李科长看到地图上“闸北茶馆”“沪西烟馆”等标记,神色缓和:“行,先按这线索摸。戴老板很重视沪西,你抓紧!”

陈默心里冷笑——那些据点或是青帮陷阱,或是组织废弃的旧点,秘密情报组去查,只会越查越偏。

走出书店,陈默拐进僻巷,把方才听到的“沪西重点”写在小纸条,塞进嘴里咽下。他快步赶往杂货铺。

二楼,沈兰已收拾妥当,赵刚的转移包放在桌上:“秘密情报组盯上沪西纺织厂,今晚必须走。”

“让雀儿送他去浦东,找王强。”陈默把一张“青帮入帮介绍信”塞给沈兰,“就说赵刚被青帮看中,要去谈入帮,这样离厂不突兀。”

翌日清晨,三新纱厂。

陈默跟着张老三穿行机器轰鸣的通道。纺纱车间,一名蓝布衫女工脚下一滑,棉纱散落。打手扬鞭,陈默抢先一步扶起女工,掌心在她腕侧一划——暗号“△”,确认是自己人。

“张爷,棉纱污了洋行不收,损失大家摊。”

他笑里带刀。张老三瞪手下一眼:“听陈经理的!”

陈默顺势道:“工人工资太低,难免怠工。若涨一成,减一个时辰,生产反而稳。”张老三眼珠一转:“好,我去跟老板谈!”

离开纱厂,陈默钻进街角烟纸店,把工人人数、关押室位置、巡逻时间写成密信,塞进“钢笔先生”烟盒:“速交老周,重点保护蓝布衫女工。”

当夜,杜公馆。陈默把纱厂“考察”结果详细禀报,又献策:“若杜先生出面涨工资,工人感恩,闸北威望更高。”

杜月笙把玩着新得的镀金怀表,沉吟片刻:“你去谈,谈成了,闸北所有纱厂工人事务,交你管。”

陈默压抑心跳,起身拱手:“定不负杜先生所托!”

冯老七却在一旁阴笑:“过几日拜码头,要交投名状。不见血,不算自己人。”他醉眼惺忪,“陈经理,敢吗?”

陈默举起杯相碰,声音清脆:“冯爷有令,莫敢不从!”

深夜,黄包车掠过外滩,江风卷着一股潮腥与酒气。

陈默靠在座椅,指尖轻抚口袋里“和”字铜扣——投名状临近,他必须在“见血”与“不伤工人”之间找到缝隙。

回到杂货铺,沈兰已煮好咖啡,窗台灯影昏黄。

她把老周口令低声转达:“可伤,不可杀;目标选青帮内部作恶多端者,既过关,也除害。”

陈默望向漆黑江面,灯塔闪烁,像遥远却固执的星光。

——主动接触青帮,初战告捷;投名状当前,他将以血为钥,开启更深黑暗,也迎向更近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