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特工之王谍战潜伏23年 > 第194章 传递账目危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沪宁线火车的汽笛声刺破晨雾时,陈默正靠在车窗边,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内袋里的胶卷盒——那里面装着日特与江浙军阀勾结的账目翻拍件,胶片边缘的棱角硌着掌心,像块烧红的烙铁,提醒着他这份情报的重量。

车窗外,江南的稻田飞速倒退,青绿的禾苗沾着露水,可陈默眼里没半分景致,只有昨晚离开上海前,街角的一闪而过的黑色人影。

那是佐藤一郎的贴身保镖,脸上有道刀疤,前几日在三井物产的宴会厅里,陈默见过他一次。

当时他就觉得不对劲,今早从旅馆出来,又在巷口瞥见了那道人影——显然,日商那边已经发现账目失窃,特高课的人盯上他了。

“先生,要碗面吗?”卖货的小贩推着餐车走过,搪瓷碗里的阳春面冒着热气。

陈默摇摇头,目光扫过车厢里的乘客:斜对面坐着个穿中山装的男人,手里捏着份《申报》,却总借着翻报纸动作偷偷瞄着他;后排的女人抱着孩子,眼神却时不时飘向他放在膝上的皮箱。

陈默心里一沉,看来不止一个尾巴。

他下意识摸了摸腰间的勃朗宁,枪身冰凉的触感,让他稍定心神——从上海到南京,火车要走四个时辰,这些人不敢在火车上动手,怕闹大了不好收场,但下车后的这段路,必定是场恶仗。

他从皮箱里拿出一份报纸,假装翻阅,实则在脑子里快速盘算:按原计划,他该直接去新街口的钟表店——那是地下组织的联络点,店主老周是他的单线联系人。

可现在被日特跟踪,若是直接过去,等于把组织的落脚点拱手送人;可若是不送,这份账目情报时效性极强,再过几日,日军协助军阀运输军火的计划就要启动,一旦错过,之前的冒险就全白费了。

火车驶入南京站时,天已经擦黑。

陈默提着皮箱,混在人流里慢慢走,眼角的余光始终盯着身后——穿中山装的男人和抱孩子的女人果然跟了上来,还有两个穿短打的汉子,在不远处徘徊,目光死死锁着他。

他走出火车站,故意朝着繁华的夫子庙方向走。

街面上灯火通明,卖花灯的小贩吆喝着,戏楼里传出婉转的昆曲,人来人往,摩肩接踵。这种地方人多眼杂,日特不敢轻易动手,正好给了他喘息的时间。

走到一处僻静的巷口,陈默快速闪身进去,从皮箱里拿出微型电台——这是戴笠给他的紧急联络工具,只有在危及情报组安全时,方能使用。

他按了按电键,发出一串密码:“尾随之狼,恐泄联络点,请求指示。”

电波在夜色里无声穿梭,没过几分钟,电台里传来回复:“启用紧急方案,自行决断,确保情报安全。”

陈默收起电台,心里有了主意。所谓“紧急传递方案”,是他和地下组织早就约定好的后路——一旦联络点暴露,就将情报藏在预先设定的“死信箱”,再用暗号通知联络员取走。

而夫子庙的那座假山,就是其中一个“死信箱”。

他提着皮箱,快步往夫子庙的方向走。身后的跟踪者依旧不远不近地跟着,像甩不掉的影子。

走到假山附近时,陈默假装看花灯,趁人不注意,快速从皮箱夹层里拿出装着胶卷和账目抄件的油纸包,塞进假山石缝里——那里有个不起眼的小洞,是他上次来南京时特意凿的,外面用苔藓盖住,不仔细看就根本发现不了。

藏好情报,陈默松了口气,转身朝着茶馆的方向走去——那是秘密情报组的临时联络点,他故意往那走,就是要把日特的注意力引到自己身上,给联络员争取取货的时间。

茶馆里人声鼎沸,说书先生正讲着《三国》,台下的茶客听得津津有味。

陈默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点了杯龙井,眼睛却盯着窗外——穿中山装的男人和抱孩子的女人站在街角,正低声交谈着什么,另外两个短打汉子则守在茶馆门口,像两尊门神。

陈默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心里却在焦急地等待——按约定,联络员会在半小时内赶到。他拿出怀表看了看,时针指向七点半,还有十分钟。

就在这时,门口传来一阵脚步声,一个穿蓝布长衫的男人走了进来,手里提着个鸟笼,正是秘密情报组的联络员老胡。

陈默心里一动,假装起身去添水,和老胡擦肩而过。

“胡先生,您这鸟笼真别致。”陈默低声说,语气随意——这是暗号,“鸟笼”代表“情报”,“别致”代表“藏在假山”。

老胡脚步顿了顿,低声回应道:“谈不上别致,就是在夫子庙淘的,假山旁的铺子,老板人不错。”——“夫子庙假山”,确认藏货地点。

两人交换完暗号,陈默转身回到座位,老胡则提着鸟笼,慢悠悠地走出了茶馆。门口的短打汉子看了老胡一眼,没在意——一个提鸟笼的茶客,实在没什么可疑的。

陈默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可他知道,还不能走。

若是现在离开,日特肯定会起疑,说不定会去追老胡。他得留下来,和这些特务“纠缠”一会儿,给老胡争取足够的时间取走情报。

他端着茶杯,故意朝着街角的穿中山装男人举了举,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那男人愣了愣,随即脸色一沉,朝着茶馆走来。

“陈先生,别来无恙啊。”男人走到陈默桌前,语气阴狠,“不知陈先生从上海回来,带了什么好东西?”

陈默放下茶杯,靠在椅背上,语气平静:“我不懂你在说什么。我是来南京谈生意的,你跟着我做什么?”

“谈生意?”男人冷笑,“陈先生在三井物产拿走的东西,该还给我们了吧?”

“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陈默站起身,作势要走,“我还有公务在身,没空陪你闲聊。”

男人伸手拦住他:“想走?没那么容易!”

茶馆里的茶客们被惊动了,纷纷侧目。

陈默故意提高声音:“你想干什么?光天化日之下,还想拦人?我可是国民政府的公务人员,你再拦着,我就报巡捕房了!”

这话一出,男人脸色变了变。他知道,这里是南京市区,不是上海的日租界,若是闹到巡捕房,麻烦就大了。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不甘心地让开了路:“陈先生,咱们走着瞧!”

陈默冷哼一声,提着皮箱,头也不回地走出了茶馆。

门口的短打汉子想拦他,却被穿中山装的男人拦住了:“算了,这里人多,别惹事。”

陈默走出茶馆,快步朝着鸡鹅巷53号的方向走。身后的跟踪者没有再跟上来,显然是被他刚才的话镇住了。

他松了一口气,脚步却没放慢——得尽快把情况汇报给戴笠,同时确认地下组织已经拿到了情报。

走到鸡鹅巷53号门口,门房老向头依旧弓着背坐在竹椅上,见陈默来,抬了抬眼皮:“戴先生在西花厅等你,刚问了你好几遍了。”

陈默点点头,快步走进西花厅。

戴笠正站在窗前,手里把玩着和田玉扳指,见他进来,转过身:“陈默辛苦了。情况怎么样?”

“老师,账目拿到了。”

陈默走到桌前,语气凝重,“不过,我在上海暴露了,被特高课的人跟踪到了南京。为了不暴露联络点,我启用了紧急传递方案,把情报藏在了夫子庙的假山石下,让联络员取走了。”

戴笠皱了皱眉:“暴露了?怎么回事?”

“应该是我在三井物产翻拍账目时,被他们发现了蛛丝马迹。”

陈默解释道,“不过您放心,我已经把特高课的注意力引到了自己身上,联络员顺利取走了情报,应该不会有问题。”

戴笠沉默了片刻,点了点头:“做得好。幸好你反应快,没把情报组的联络点暴露。这份账目很重要,若是能借此挫败日军的军火运输计划,你立了大功。”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地看着陈默:“不过,你这次暴露,以后再想渗透日商企业,恐怕就难了。接下来,你就留在南京,协助我处理情报组的事务。”

陈默心里一动,这倒是个意外之喜。

留在南京,不仅能远离上海的危险,还能更接近情报组的核心,方便给组织传递消息。他连忙点头:“学生明白,一定好好的协助老师。”

戴笠满意地点点头,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文件,推到陈默面前:“这是日军协助周凤岐运输军火的初步情报,你先看看,明天咱们开会讨论对策。”

陈默拿起文件,快速翻看着。

上面记录着军火运输的时间、地点和路线——下周三,在十六铺码头,用三菱重工的货轮,将一批迫击炮和步枪运往江浙。他心里冷笑,这些情报,和他拿到的账目上记录的一模一样。

“老师,学生有一个建议。”

陈默抬起头,语气坚定,“咱们可以联合上海的巡捕房,在货轮停靠码头时,以‘走私军火’为由,把货轮扣下来。这样既能挫败日军的计划,又不会暴露咱们的情报来源。”

戴笠眼前一亮:“好主意!我怎么没想到?上海的巡捕房虽然和日本人有些勾结,但在这种大事上,还是得听国民政府的。就按你说的办,明天我就联系上海的巡捕房,安排人手。”

陈默松了口气,看来这次的危机,不仅没让他陷入困境,反而给了他立功的机会。

他看着戴笠,语气诚恳:“老师过奖了,这都是学生应该做的。”

戴笠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干,我不会亏待你的。”

从西花厅出来时,夜色已深。

陈默提着皮箱,慢慢走出鸡鹅巷53号。街面上静悄悄的,只有路灯亮着昏黄的光。他抬头看了看天空,月亮躲在云层里,只露出一点微弱的光。

他知道,这次的危机虽然暂时化解了,但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

特高课不会善罢甘休,肯定还会在南京找他的麻烦;而秘密情报组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暗流涌动。他必须步步为营,既要完成军统的任务,又要给组织传递情报,还要在这复杂的局势中保全自己。

而此时的夫子庙,老胡已经将取到的情报交给了地下组织的负责人。负责人拆开油纸包,看着里面的胶卷和手抄账,快速用微型相机翻拍了一份。

阳光透过窗户,照在账目的字上,一笔笔“资助周凤岐50万”“运步枪200支到16铺”的记录,像是一把把尖刀,刺破了日本人“经济合作”的伪装——这份用陈默的惊险换来的情报,即将在千里之外,成为党组织制定应对策略的关键筹码。

负责人看着手里的账目翻拍件,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陈默做得很好,这份情报太重要了。立即把它送到井冈山,让党组织尽快制定应对方案。”

夜色中,一份承载着无数人希望的情报,正通过秘密渠道,朝着红都的方向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