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特工之王谍战潜伏23年 > 第218章 更隐蔽的传递暗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南京的初夏总裹着黏腻的潮气,陈默坐在情报一处的办公桌前,指尖捏着的钢笔却在微微发颤——方才在文渊书店密室里,苏晴扑进他怀里的温度,还残留在掌心。

窗外传来情报三处林伟的脚步声,他飞快地将写着“苏晴”二字的纸条揉成团,扔进壁炉的余烬里,纸团蜷成焦黑的碎屑,像极了方才差点失控的情绪。

门被推开时,陈默正低头译着密电,笔尖在“第四次围剿预备部队”的字样上顿了顿

。林伟手里拿着个公文包,嘴角挂着假笑:“陈处长,译电呢?局座让我来取昨天的情报汇总,说是要呈给委员长。”

“快好了,等我签个字。”

陈默不动声色地将密电本向桌里推了推,余光瞥见林伟的目光扫过桌角的《唐诗三百首》——那是昨天接头时带回来的,封面还沾着书店的纸墨香。

他心里一紧,拿起钢笔在汇总表上签字,故意把“陈”字的竖钩拉得很长,挡住林伟的视线:“拿走吧,别耽误了局座的事。”

林伟接过汇总表,却没立刻走,反而凑到桌前,语气暧昧:“陈处长最近总往城南跑,听说那边新开了家文具店?我妹妹昨天还说,想买支钢笔呢。”

陈默握着钢笔的手猛地收紧,指节泛白。

林伟这话明着是闲聊,实则是在查他的行踪——复兴社的眼线,果然连他去书店的事都摸清了。

他脸上挤出笑:“是吗?我倒是没注意,最近忙着译电,哪有功夫逛文具店。”

林伟盯着他看了半天,见他神色坦然,才耸耸肩地走了。

门关上的瞬间,陈默后背的冷汗已经浸透了衬里。方才在书店的失态,现在想来全是破绽。两人在密室里的哽咽声、苏晴落在地上的纱巾、他手腕上特意贴的创可贴,只要林伟多查一步,就能顺藤摸瓜找到文渊书店,到时候不仅他和苏晴会暴露,连小周、小梅两个店员也会遭殃。

“必须尽快换接头方式,绝不能再出这种纰漏。”

陈默拿起电话,拨通了机要处的分机——苏晴在那里当文书,这是他们唯一能公开联系的理由。

电话接通时,他刻意压低声音,用公事公办的语气说:“苏文书,昨天的密电格式有误,你过来一趟,我跟你说下规范。”

十分钟后,苏晴抱着个文件夹走进来,蓝色的机要处制服衬得她脸色发白。

她低着头,将文件夹放在桌上,指尖却在陈默手背上飞快地敲了三下——这是“有情况”的暗号。

陈默不动声色地将一张纸条推到她手边,上面写着“林伟起疑,速换接头暗号”。

苏晴的指尖顿了顿,很快将纸条折成细条,塞进文件夹的缝隙里,声音平稳:“陈处长,您说密电格式哪里错了?我回去改。”

“这里,还有这里。”陈默指着密电本上的空白处,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声音说,“晚上七点,文具店见,别让人跟着。”

苏晴点点头,抱着文件夹转身离开,蓝色的身影消失在走廊尽头时,陈默才松了口气。

他走到窗边,看着楼下的卫兵来回踱步,心里反复盘算。

文渊书店的密室虽然隐蔽,但店员小周和小梅毕竟是外围同志,万一被特务逼问,很容易露馅。

而苏晴说的文具店,就在机要处隔壁,人来人往都是复兴社的人,反而最安全,只要暗号够隐蔽,就不会引起怀疑。

傍晚七点,陈默换了身藏青色中山装,戴着顶礼帽,故意绕了三条街才到文具店。

店面不大,玻璃柜里摆着钢笔、墨水和信纸,苏晴穿着件月白短衫,正低头给一支钢笔上墨,见他进来,眼皮都没抬,语气自然:“先生买什么?”

“买瓶墨水。”陈默走到柜台前,手指划过玻璃柜里的墨水瓶,声音压得极低,“要纯蓝墨水。”——这是白天在办公室商量好的“安全暗号”,纯蓝代表无危险,若是说“碳素墨水”,就意味着被跟踪,需立刻终止接头。

苏晴握着钢笔的手顿了顿,从柜下拿出瓶纯蓝墨水,放在他面前,反问:“是否需要钢笔?我这刚到了批英雄牌的,写起来很顺滑。”——这是身份确认语,只有他们两人知道,“英雄牌钢笔”对应着当年在上海用过的暗号。

陈默点点头,苏晴便掀开柜台后的布帘:“先生随我到后面挑,前面的款式不全。”

两人走进后屋的仓库,里面堆着纸箱,角落里摆着张小桌,桌上放着盏煤油灯。

门关上的瞬间,苏晴才转过身,眼眶通红:“陈哥,林伟是不是怀疑你了?”

“嗯,他查我的行踪,还提到了文具店。”

陈默拉着她坐在小凳上,手掌抚过她发颤的肩膀,“昨天是我不好,太激动了,差点误了大事。以后我们接头,必须严格按暗号来,不能再流露半点私人情绪。”

苏晴靠在他肩上,声音哽咽:“我知道,可我忍不住……三年了,我以为再也见不到你,昨天抱着你的时候,我都觉得是在做梦。”

陈默心里一酸,却用力推开她,语气严肃:“苏晴,我们现在是潜伏者,不是在上海的情侣。你的眼泪,我的激动,都可能害死我们,害死组织上的同志。”

他指着仓库里的纸箱,“你看这些文具,每一支钢笔、每一瓶墨水,都可能是特务的眼睛。我们必须把感情藏在心里,比藏情报还要深。”

苏晴抬起头,泪水顺着脸颊滑落,却用力点头:“我懂,陈哥,我听你的。以后我们只谈工作,不谈别的。”

她从口袋里拿出张纸,铺在桌上,“我想好了,除了‘纯蓝’和‘碳素’的暗号,我们还要加个应急方案。要是你说‘墨水要兑水’,就表示需要立刻撤离;我要是说‘钢笔没墨了’,就是让你去隔壁的茶馆等,那里有个‘死信箱’,藏在柜台底下的砖缝里。”

陈默看着纸上的字迹,娟秀却坚定,心里既欣慰又心疼。苏晴比三年前成熟了太多,知道在危险面前该如何克制情绪,如何制定周全的计划。

他拿起笔,在纸上添了几笔:“再加上一条,每次接头不超过十分钟,交接完情报立刻走,别在仓库里多待。还有,你在机要处听到任何关于‘第四次围剿’的消息,都用‘钢笔型号’记下来——比如‘英雄100’代表机械化部队,‘永生612’代表预备部队,这样就算被人看到,也以为你在记文具清单。”

苏晴点点头,把纸条折好,塞进袜筒里——那里是最隐蔽的藏信点,复兴社的女眷检查都不会查到这么细。

她站起身,从纸箱里拿出支钢笔,递给陈默:“这支你拿着,以后来买墨水,就用它写字,算是我们的‘信物’。要是哪天我不在店里,小梅会来替我,你把钢笔给她,她就知道是你。”

陈默接过钢笔,笔身冰凉,刻着“英雄”二字。他想起三年前在上海,苏晴送给他的第一支钢笔,也是这个牌子,后来为了不暴露身份,他不得不把笔扔进黄浦江。

如今这支笔,既是接头的信物,也是他们感情的见证,藏在最危险的地方,却比任何时候都要珍贵。

“我该走了,林伟说不定还在外面盯梢。”陈默把钢笔别在胸前,走到仓库门口,又回头看了苏晴一眼。

她站在煤油灯旁,月白短衫的衣角被风吹得晃了晃,眼神里满是不舍,却用力咬着唇,没说一句挽留的话——他们都懂,多停留一秒,就多一分危险。

走出文具店时,巷口果然有个穿短打的汉子,正假装系鞋带,眼角却盯着店门。

陈默心里冷笑,故意走到路边的烟摊,买了包烟,慢悠悠地拆开,点上一根。汉子见他没异常,转身往复兴社的方向走了——是林伟派来的暗哨。

他沿着街往前走,手里的纯蓝墨水瓶贴着掌心,冰凉的触感让他清醒。

方才在仓库里,苏晴没说出口的思念,他懂;他没说出口的担忧,苏晴也懂。他们的感情,就像这瓶纯蓝墨水,看似清淡,写在纸上,却能留下抹不去的痕迹,只是这份痕迹,必须藏在密密麻麻的情报里,藏在复兴社冰冷的机构缝隙里,藏在每一个小心翼翼的暗号背后。

回到住处时,陈默把墨水瓶放在桌上,拧开瓶盖,将里面的纸条倒出来——是苏晴写的“明日带机械化部队情报,小梅值班”。

他把纸条烧在烟灰缸里,然后拿起那支英雄钢笔,在纸上反复写着“纯蓝”“碳素”“英雄100”,直到每个暗号都刻在心里,绝不会再因情绪失控而记错。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帘,洒在墨水瓶上,瓶身上的“纯蓝”二字泛着微光。

陈默看着那两个字,心里默念:“苏晴,以后我们就用这些暗号,一步一步走下去。

他把钢笔放进抽屉,和那本《佩文诗韵》放在一起。书页里夹着的,是老吴留给他的牛皮本,里面写着北平的“死信箱”地址。现在,他又多了一支钢笔,多了一个藏在暗号里的战友和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