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特工之王谍战潜伏23年 > 第220章 对苏晴印象更深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南京的秋老虎来得猝不及防,陈默坐在情报一处的办公桌前,指尖捏着的密电纸都被汗浸湿了一角。

纸上“第四次围剿机械化部队延期调赣”的字样,让他悬了半个月的心终于落了地——这是苏晴昨天通过“文兴文具店”传递的情报,连戴笠都还没收到确切消息,她却凭着在机要处的便利,提前三天截获了调令修改的密电底稿。

门被推开时,陈默正低头在加密笔记本上记录,笔尖在“苏晴”二字上顿了顿,迅速划掉,改成“联络员”。

进来的是译电员李伟,手里拿着刚译完的情报,脸色有些发白:“陈处长,情报三处的林副官刚才来查岗,问您上午去哪了,我说您去机要处对接文件,他好像不太信……”

陈默握着钢笔的手紧了紧,指节泛白。上午他确实去了文具店,苏晴说要当面交接机械化部队的训练计划——那计划里标着每日燃油消耗量,是苏区制定袭扰策略的关键。

当时林伟突然出现在巷口,苏晴当机立断,让他假装“给学生挑文具”,自己则拿着账本迎上去,用“月底盘点文具库存”的由头,硬生生把林伟挡在了店外。

“没事,他问你就说我去机要处找苏上尉核对密电格式,有记录可查。”

陈默放下钢笔,接过情报,目光扫过“红军袭扰芜湖码头”的字样,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苏晴传递的补给线情报起作用了,国民党军的燃油中转站被端了,机械化部队只能延期调赣。

小李点点头,转身走了。

陈默重新拿起加密笔记本,翻开新的一页,笔尖悬在纸上,脑海里却浮现出近一个月来和苏晴的几次合作——第一次交接预备部队名单,她过目不忘的记忆力让他惊讶;第二次传递补给线线索,她从废文件里抠细节的细心让他佩服;而上周应对林伟排查那次,她临危不乱的应变,更是让他彻底刮目相看

他低头写下:“联络员苏晴,天赋出众,已完全适应潜伏角色。其一,观察敏锐,能快速捕捉环境异常——如上周林伟未进店,仅在巷口徘徊,她便察觉其试探意图,提前让小梅收起情报;其二,应变能力极强,面对特务排查,可借日常场景完美掩护,无破绽;其三,业务能力扎实,密电整理、情报筛选均精准高效,远超预期。”

写到这里,陈默的笔尖顿了顿,想起昨天在文具店的场景。

苏晴穿着上尉军装,肩章上的金星在阳光下闪着光,她拿着机械化部队的训练计划,轻声说:“这份计划里有个漏洞,他们每周三下午会给坦克加油,芜湖码头虽然被袭,但他们临时启用了安庆中转站,守兵更少,只有一个班。”

当时他还愣了一下,问她怎么发现的。苏晴笑着指了指计划里的备注:“这里写着‘每周三补充燃油,走备用线路’,备用线路肯定是安庆,而且备注的字迹比其他地方淡,应该是后来加上去的,守兵肯定没来得及调整。”

这份对细节的敏感度,不是后天训练能轻易养成的。

陈默在加密笔记本上接着写:“对情报细节的挖掘能力突出,可从文件备注、字迹深浅等非核心信息中,推断出关键线索,为行动提供精准方向。综上,该同志已具备独立执行高难度任务的能力,可委以重任。”

写完,他合上加密笔记本,放进办公桌最底层的暗格里——这是他专门记录联络员表现的本子,也是对组织的交代。虽然他和苏晴是老情侣,但在工作上,必须保持绝对的客观,不能因私人感情影响判断。

傍晚,陈默按约定去文具店,这次是苏晴值班。

他刚走进店门,就看到苏晴正低头给一支钢笔上墨,见他进来,眼神飞快地扫过他身后,轻声说:“要纯蓝墨水?”

“嗯,再来支铅笔。”陈默接过墨水,声音压得极低,“安庆中转站的事,组织怎么说?”

苏晴放下钢笔,从柜下拿出个纸包,里面是组织的新指令:“同意袭扰安庆,让你确认中转站的具体位置和换岗时间。”

她顿了顿,补充道,“我今天在机要处听到林伟跟戴笠汇报,说怀疑有内鬼泄露了芜湖的情报,要加大对各部门的排查力度,你最近尽量少来店里,多用死信箱。”

陈默心里一紧:“排查到机要处了吗?”

“还没有,但快了。”苏晴的语气有些担忧,“戴笠让情报三处的人核对近一个月的密电收发记录,我已经把我们交接过的情报记录都做了手脚,改成了‘常规文件核对’,应该没问题。”

陈默点点头,心里却有些不是滋味。

他知道苏晴在机要处压力很大,既要应对戴笠的催促,又要防备林伟的怀疑,还要偷偷收集情报,可她从来没在他面前抱怨过一句,每次见面,都只说情报,不提辛苦。

“你自己小心。”陈默接过纸包,指尖不小心碰到她的手,冰凉的触感让他心里一疼,“要是觉得累,就跟组织说,别硬撑。”

苏晴愣了一下,随即露出个浅笑:“没事,陈哥,我能行。以前在苏区比这苦多了,现在至少还有你在,我不怕。”

这句话像颗石子,砸进陈默的心湖里,泛起圈圈涟漪。他连忙收回手,往后退了退,语气严肃:“在店里,还是注意点分寸,别让人看出异常。”

苏晴的笑容淡了些,点点头:“我知道,公私要分开。”

陈默心里有些愧疚,却知道自己没错。

复兴社到处都是眼线,他们的私人感情,一旦被发现,就是灭顶之灾。他只能把关心藏在心里,用工作上的提醒来表达——比如让她注意休息,比如提醒她别暴露。

走出文具店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街上的路灯亮了起来,昏黄的灯光照着落叶,显得格外冷清。

陈默回头看了一眼文具店的招牌,苏晴正站在玻璃柜后,隔着窗户朝他点头,眼神里满是理解和坚定。

回到住处,陈默打开纸包,里面是组织的指令和苏晴写的小纸条:“安庆中转站在安庆港东侧,换岗时间是凌晨一点,守兵一个班,都是临时抽调的,没经过正规训练。”

他把纸条烧在烟灰缸里,然后拿起加密笔记本,又翻开新的一页,写下:“虽可委以重任,但需注意两点:其一,与该同志需保持专业距离,避免因私人情绪影响判断或暴露身份;其二,其在机要处的处境愈发危险,需协调组织,为其制定应急撤离方案。”

写完,他合上加密笔记本,心里默念:“苏晴,我知道你很努力,也很优秀,但我不能让你冒险。我们的目标是胜利,不是逞能,只有活着,才能继续传递情报,才能等到光明到来的那一天。”

第二天一早,陈默去复兴社上班,刚走进大门,就看到林伟带着几个情报三处的人,正在检查各部门的文件柜。

林伟看到他,笑着走过来:“陈处长,来得挺早啊?局座让我们查近一个月的密电,你那边没问题吧?”

“当然没问题,都是按规定来的。”陈默语气平淡,心里却在盘算——林伟肯定是查到了什么,不然不会这么兴师动众。

他必须尽快把安庆中转站的情报传递给苏晴,让组织尽快安排袭扰,然后想办法让苏晴暂时离开机要处,避避风头。

走到情报一处的办公室,陈默立刻关上门,从暗格里拿出那份加密笔记本,在“应急撤离方案”后面,又加了一句:“建议近期让苏晴以‘探亲’为由,暂时离开南京,待排查结束后再归队。”

写完,他拿起电话,拨通了文具店的分机——是小梅接的,他用暗号说:“要碳素墨水,钢笔没墨了。”——“碳素墨水”代表有危险,“钢笔没墨了”代表需要紧急交接情报。

半小时后,小梅把情报送到了情报一处,里面是陈默写的“安庆中转站位置及换岗时间”,还有让苏晴申请探亲的建议。

小梅临走时,悄悄说:“姐让你放心,她会小心的,探亲申请她会尽快提交。”

陈默点点头,看着小梅的背影消失在走廊尽头,心里松了口气。他知道,苏晴会明白他的意思,也会照顾好自己。

窗外的阳光透过百叶窗,洒在办公桌上,照亮了那份加密笔记本。

陈默看着加密笔记本上的字迹,心里满是欣慰和担忧——欣慰的是,苏晴从一个青涩的联络员,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潜伏者;担忧的是,她的优秀也让她成为了特务重点怀疑的对象。

他拿起钢笔,在笔记本的最后一页,写下:“苏晴,你的成长,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未来的路还很长,很危险,但只要我们保持默契,坚守纪律,就一定能走下去。记住,你的安全,比任何情报都重要。”

写完,他合上加密笔记本,放进暗格。然后,他拿起桌上的密电本,开始译电。

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每一个字都译得格外认真——这是他的职责,也是对苏晴最好的支持。他知道,只有他们都安全,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才能为苏区传递更多的情报,才能为胜利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