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特工之王谍战潜伏23年 > 第240章 优先保证自身安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初夏的南京终于褪去了寒意,复兴社情报一处办公楼外的梧桐树已枝繁叶茂,阳光透过叶片缝隙,在青砖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陈默坐在办公桌前,指尖捏着枚铜制火镰,却没点燃烟斗——桌角那杯刚泡好的碧螺春还冒着热气,茶雾里飘着张叠得极小的油纸纸,上面用密写药水写着的“暂停传递,优先自保”8个字,正随着水汽慢慢显影。

“陈处长,戴老板让您去一趟档案室,说是有份上海的新档案要您核对。”

门口传来通讯员小张的声音,脚步轻快,没察觉陈默眼底一闪而过的凝重。

陈默将油纸纸快速塞进中山装内袋,指尖在衣襟上按了按,确认藏得稳妥,才起身理了理袖口:“知道了,这就去。”

档案室在办公楼西侧,常年锁着厚重的铁门,管理员老周正戴着老花镜,在档案架前翻找着什么。

见陈默进来,他侧身让开位置,指着最上层的铁皮柜:“老板说让您亲自取‘沪字073号’档案,说是跟上海日特新据点有关。”

陈默踩着木梯爬上档案架,指尖刚触到铁皮柜的拉手,忽然听见身后传来轻微的脚步声——不是老周的,那脚步声轻得像猫,鞋跟敲在水泥地上,带着种刻意放轻的谨慎。

他心里一紧,余光瞥见门缝里探进半只黑色皮鞋,鞋面上锃亮,是复兴社督查室的人常穿的款式。

“老周,这批上海的档案,是不是还有份附件?”

陈默故意提高声音,手里慢慢拉开铁皮柜,目光却盯着柜门内侧——那里贴着张他早就藏好的空白油纸纸,万一被搜查,也好用来应付。

老周愣了愣,连忙点头:“对对,在最下面的抽屉里,我这就给您拿。”

他转身去翻抽屉,拉动木轨的“吱呀”声正好盖过了门外的动静。

陈默趁机快速扫过铁皮柜里的档案,“沪字073号”档案袋上印着“绝密”二字,封条是新贴的,显然是刚送过来的。

他将档案抱在怀里,转身时,门缝里的皮鞋已经不见了,只有走廊里传来渐行渐远的脚步声。

“多谢老周。”陈默接过附件,指尖捏着档案袋的边角,掌心已沁出细汗——督查室的人突然出现在档案室门口,绝不是偶然。

肯定是最近上海局势紧张,戴笠加强了对情报一处的监控,尤其是对他这个“负责上海可疑人员名单”的处长,盯得更紧了。

回到办公室,陈默将档案摊在桌上,却没心思翻看。

他从内袋里掏出那张油纸纸,再次用显影药水浸湿——除了“暂停传递,优先自保”,下面还有一行小字:“协作重心转战略情报,苏晴将配合收集戴笠与高层谈话。”

苏晴……陈默的指尖顿了顿。

她是情报一处的文书,负责整理戴笠的讲话记录和高层往来电报,两人表面上只是普通同事,其实也是爱侣。私下里,通过“茶水间递纸条”的方式。为地下组织传递过情报。

没想到这次组织上会让她直接参与战略情报收集,这风险比传递战术情报大多了——戴笠的讲话记录都是绝密,稍有不慎就会暴露。

“陈处长,这是您要的上海档案附件。”

苏晴抱着文件夹走进来,声音轻柔,目光却快速扫过陈默的桌面——档案摊开着,显影药水的瓶子藏在茶杯后面,她立刻明白了什么。

她放下文件夹时,故意将一张便签纸落在桌角,“对了,戴老板下午开会,让各处提前准备好汇报材料。”

陈默点头应着,等她走后,快速捡起便签纸——上面用铅笔写着“茶水间,三点”,字迹娟秀,是苏晴的笔体。

他将便签纸揉成纸团,扔进痰盂,心里却盘算着:三点在茶水间见面,既能避开督查室的耳目,又能快速交代任务,正好趁这个机会,跟苏晴确认战略情报的收集方式。

下午三点,陈默借着“倒茶水”的名义走进茶水间。

苏晴正站在水龙头前洗杯子,搪瓷杯里泡着菊花茶,水汽氤氲。见陈默进来,她侧身让开位置,声音压得极低:“组织的指令我收到了,戴老板最近跟何应钦、陈诚他们开会频繁,我负责记录会议摘要,能接触到核心内容。”

“太危险了。”陈默拧开热水瓶,热水注入搪瓷杯的声音掩盖了对话,“戴笠的会议记录都是当天回收的,你怎么留底?”

“我有办法。”

苏晴从口袋里掏出支钢笔,笔帽上刻着朵小小的梅花,“这支笔的笔杆里藏着微型炭笔,我记录的时候,用炭笔在复写纸上偷偷抄一份,会后夹在《中央日报》的中缝里,下班后放在报社门口的邮筒旁。”

她顿了顿,抬头看着陈默,眼底带着担忧,“倒是你,最近督查室的人总盯着你,组织让你暂停传递详细情报,你可别再冒险了。”

陈默心里一暖,指尖碰了碰钢笔上的梅花:“放心,我有数。以后战术情报我不递了,重点盯复兴社的战略动向——比如他们对上海日特的整体部署,对苏区的下一步计划,这些才是组织要的。你收集到戴笠的谈话内容后,不用天天传,每周三下午把情报放在邮筒旁,让老郑去取,这样更安全。”

苏晴点头,将洗好的杯子放进托盘:“我知道了。戴老板下午的会,主要是讨论上海的防御部署,说是要在公共租界周边增设岗哨,防止日特渗透。我会把重点内容记下来,周三传给你。”

她端起托盘,脚步轻快地走出茶水间,走到门口时,回头看了陈默一眼,目光里带着叮嘱。

陈默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走廊尽头,心里却沉甸甸的。

苏晴原本只是个普通文书,现在却要承担这么危险的任务。他暗下决心,一定要保护好她,绝不能让她出事。

回到办公室,陈默翻开“沪字073号”档案——里面记录的是上海日特在法租界新设立的据点,地址在霞飞路的“东洋商行”,老板是个叫“山本”的日本人,表面上做进出口贸易,实则是特高课的情报中转站。

档案里还附了张照片,山本穿着西装,戴着金丝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完全不像个特务。

陈默用红笔在照片上画了个圈,标注“重点关注”,心里却想着:按照组织的指令,这种战术层面的据点情报,不需要再传递了。

但复兴社肯定会让他制定针对“东洋商行”的监控计划,他正好可以借着这个机会,观察复兴社对上海日特的整体战略——是直接捣毁据点,还是放长线钓大鱼,从山本身上挖出更多日特线索?这些战略动向,才是组织真正需要的。

“陈处长,戴老板来在大会议室等着呢。”

小张气喘吁吁地跑进来,脸上带着紧张,“让您过去,汇报上海的情况。”

陈默收起档案,理了理中山装的领口,快步走向大会议室。

会议室里气氛严肃,戴笠坐在主位上,穿着笔挺的军装,肩上的少将肩章闪着冷光。

王站长和总部的几个处长坐在两侧,手里都拿着笔记本,神色凝重。

“陈默,你来说说上海日特的最新情况。”戴笠的声音低沉,目光锐利,扫过陈默时,带着审视。

陈默走到会议桌前,双手捧着档案:“报告戴老板,根据最新情报,上海日特在法租界霞飞路设立了新据点,名为‘东洋商行’,老板山本涉嫌为特高课传递情报。目前我们已安排人员进行监控,发现该商行与虹口的日侨公寓往来频繁,初步判断是情报交接点。”

“监控多久了?”戴笠手指敲击着桌面,发出“笃笃”的声响。

“3天。”陈默如实回答,“我们发现山本每周三下午会去静安寺的咖啡馆,与一名穿灰色西装的男人见面,目前还没查清对方身份。”

戴笠点头,目光转向王站长:“上海站的人,能不能把那个穿灰色西装的人给我揪出来?”

“能!”

王站长立刻起身,“我今晚就安排人去蹲守,务必查清对方身份,顺藤摸瓜,端了山本的据点!”

“不行。”

陈默突然开口,会议室里的目光瞬间都集中在他身上。

他心里一紧,却还是硬着头皮说道,“戴老板,现在还不是动手的时候。山本刚在法租界立足,根基未稳,我们要是现在动手,只能打掉一个据点,抓不到背后的大鱼。不如放长线钓大鱼,继续监控山本,查清他的上线和下线,等掌握了整个日特网络,再一网打尽。”

戴笠眯起眼,手指停在桌面上:“你倒是有耐心。说说你的理由。”

陈默胸有成竹地说:“第一,法租界是洋人地盘,我们要是贸然行动,容易引起外交纠纷;第二,山本与虹口日侨公寓往来频繁,那里很可能藏着更多日特,现在动手,会打草惊蛇;第三,那个穿灰色西装的男人身份不明,很可能是山本的上线,查清他的身份,才能掌握日特的整体部署。”

陈默条理清晰地说道,心里却在快速记录:戴笠倾向于快速捣毁据点,王站长激进,戴笠沉默——这就是复兴社对上海日特的战略分歧,必须把这个动向传给组织。

戴笠沉默了片刻,突然笑了:“好,就按你说的办。继续监控山本,查清灰色西装男人的身份,两周内给我答复。”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记住,上海是远东的情报中心,不能出任何差错。谁要是掉链子,别怪我戴笠不留情面!”

会议结束后,陈默走出大会议室,后背已被冷汗浸湿。

刚才在会上反驳戴笠,是冒险之举,但他必须这么做——一来是为了获取复兴社的战略动向,二来是为了拖延时间,给组织在上海的同志争取转移的机会。

回到办公室,陈默快速从内袋里掏出油纸纸,用密写钢笔写下:“1. 复兴社对上海日特据点‘东洋商行’分歧:戴笠倾向速攻,我建议监控,已获批准;2. 山本每周三下午与灰西装男人在静安寺咖啡馆见面,疑为上线;3. 苏晴负责收集戴笠与高层谈话,每周三传递情报。”

写完后,他将油纸纸叠成极小的方块,塞进钢笔的笔杆里——今晚不用冒险见面,老郑会按照约定,在办公楼外的梧桐树下取走钢笔。

他走到窗边,看着夕阳渐渐落下,梧桐树上的叶子被染成金红色,心里却平静了许多。

按照组织的指令,暂停传递战术情报,优先保证自身安全,转而收集战略信息,这是最稳妥的选择。

上海局势越来越紧张,复兴社的监控越来越严,只有先保住自己,才能为组织传递更多有价值的情报。

苏晴那边,他会多留意,帮她打掩护;复兴社的战略动向,他会仔细观察,每周汇总一次,通过安全渠道传给组织。

傍晚时分,陈默借着“倒垃圾”的名义走出办公楼。

梧桐树下,老郑正背着竹筐,假装捡垃圾,见陈默过来,不动声色地接过他递过去的钢笔,塞进竹筐的夹层里。

两人没有说话,只是交换了个眼神,老郑转身走向巷口,竹筐晃动的幅度很小,完全看不出里面藏着情报。

陈默站在梧桐树下,看着老郑的背影消失在暮色里。

回到办公室,陈默将“沪字073号”档案锁进铁皮柜,钥匙藏在《孙子兵法》的书页里——这本书是他刚进复兴社时买的,扉页上写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现在想来,这句话正好印证了他现在的处境:既要了解复兴社的战略动向,又要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只有这样,才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活下去,并且赢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