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特工之王谍战潜伏23年 > 第244章 前线情报官职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清晨六点的赣南,天刚蒙蒙亮,总指挥部的起床号就刺破了薄雾。

陈默他揣着小本子快步走向办公楼,情报处的灯已经亮了。刘处长穿着上校军服,坐在桌前翻战报,见他进来,头也没抬:“陈处长,你的任务是,每天把前一天各部队的侦察情报整合成报告,标注清楚苏区部队的动向、人数、武器,上午十点我要拿着报告去开作战会议。”

“是的,长官。”

陈默接过刘处长递来的一摞电报,指尖飞快扫过——有兴国县传来的“苏区游击队夜袭弹药库,未得手”,有宁都县的“发现可疑炊烟,疑似临时驻地”,还有石城县的“运输队遇袭,损失两箱步枪”。这些零散的信息,在别人眼里是普通战报,在他心里却像拼图,每一块都藏着苏区的生存密码。

他坐在桌前,拿出铅笔和坐标纸,按照刘处长教的方法,在地图上标注侦察地点。

笔尖顿在“兴国县东南30里”的位置——这里连续3天出现可疑炊烟,结合昨天运输队遇袭的消息,大概率是苏区的临时补给点。

他故意把标记画得淡了些,在旁边备注“疑似牧民驻地,需进一步侦察”,既符合情报官的谨慎,又悄悄为苏区留了余地。

整理到一半,李伟科长端着两碗稀粥走进来:“陈处长,食堂刚熬好的粥,您先垫垫。”

他放下粥,凑过来看地图,“兴国县这地方邪门得很,咱们的人去了好几次,都没抓到苏区的主力,反而丢了不少弹药。”

陈默舀了口粥,假装随口问:“苏区的人战斗力这么强?”

“可不是嘛!”小李压低声音,“听说他们晚上不睡觉,专挑咱们换岗的时候偷袭,好多兄弟熬得眼睛都红了,疲劳得很。而且他们的补给好像总跟不上,上次抓到个俘虏,说好几天没吃干饭了。”

“疲劳程度”“补给缺口”——这两个词像灯一样在陈默脑子里亮起来。

他放下碗,拿起小本子,假装记工作要点,飞快写下“兴国县敌军疲劳,苏区补给短缺”,写完迅速合上,塞进衣袋。

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是苏区制定战术的关键——敌军疲劳,可趁夜袭;补给短缺,需重点保护运输线。

上午九点,作战会议准时开始。刘处长拿着陈默整理的报告去了总指挥部,办公室里只剩下他和两个负责收发电报的士兵。

陈默趁机翻出昨天的后勤报表,上面写着“兴国县弹药库存不足三成,需一周后补充”。他心里一紧,连忙把这个信息记在小本子上——弹药短缺的一周,是苏区反击的最佳时机。

“陈处长,请帮我拿一下那份电报!”

收发室的士兵喊道。陈默起身递电报时,眼角余光瞥见刘处长从总指挥部出来,脸色不太好。他连忙坐回原位,假装整理文件。

“张参谋长又发了火,”刘处长把报告摔在桌上,“兴国县的堡垒进度慢了两天,让咱们加大侦察力度,务必找出苏区主力的藏身地。”

他顿了顿,指着地图上陈默标注的“疑似牧民驻地”,“这个地方,明天让侦察队去查,要是真有苏区的人,立刻上报。”

“是。”

陈默点头,心里却在盘算——得想办法把消息传出去,让苏区赶紧转移。

他看着刘处长走出办公室,快速从文件柜里抽出一张空白电报纸,模仿侦察队的语气写了句“明日上午有侦察队赴兴国东南,请注意规避”,叠成小方块,塞进贴身的暗袋。

中午吃饭时,陈默故意磨蹭到最后,见食堂里只剩后勤处的老周在收拾碗筷,凑过去小声问:“周哥,听说你认识盐商周万霖?他每月都来送盐?”

老周愣了一下,擦碗的手顿了顿:“认识啊,我们是老乡,怎么了?你找他有事?”

“我在上海跟他打过交道,”陈默压低声音,“我托他带点东西回上海,不知道他下次什么时候来。”

“大概后天就来,”老周道,“他每次来都直接去后勤处对账,你到时候去那儿等他就行。不过你可别让别人知道,指挥部不让私托人带东西。”

“谢了周哥,我知道分寸。”陈默心里松了口气——情报终于有机会传出去了。

下午,陈默接到新任务:汇总各部队的“敌军动向分析”。

他翻开一份份报告,眼睛突然亮了——宁都县侦察队写道“苏区部队昼伏夜出,随身携带的干粮多为野菜饼”;石城县的报告里提了句“发现几处废弃的药箱,里面只有包扎用的布条,无消炎药”。

他把这些信息一条条摘录下来:“苏区昼伏夜出,干粮短缺,缺消炎药”。

这些细节比兵力部署更重要——苏区缺粮缺药,组织可以从上海调运;昼伏夜出,说明他们在保存体力,准备持久战。

整理完报告,陈默故意多留了一份副本,锁进自己的铁皮柜。

他知道,刘处长明天会把原件拿去给张参谋长,副本或许能派上用场。

傍晚时分,指挥部突然响起紧急集合号。

陈默跟着人群跑到操场,只见张参谋长站在高台上,脸色铁青:“刚才接到消息,咱们的运输队在石城县被劫了,丢了五箱消炎药!从今天起,所有人晚上加岗,情报处连夜加班,务必找出劫道的苏区部队!”

人群里一片哗然,陈默心里却很激动——苏区终于拿到消炎药了!

他跟着刘处长回到办公室,看着同事们忙得团团转,假装打电话核实情况,悄悄走到走廊尽头,掏出小本子,又添了一条:“石城县劫获消炎药,敌军加强夜间岗哨”。

加班到半夜,陈默揉着发酸的眼睛,看着桌上堆积如山的文件,突然想起苏晴在上海的阁楼——那时候他整理情报,苏晴总会煮碗热汤放在桌上,现在只有冰冷的稀粥和满室的烟草味。

他摸了摸暗袋里的小纸条,心里默念:再等等,明天就能把情报交给周万霖了。

第二天一早,陈默提前半小时到岗,刚整理好战报,就听见后勤处传来周万霖的声音。

他假装去送文件,快步走过去,见周万霖正在对账,趁老周转身的功夫,飞快把小纸条塞给他,低声道:“交给上海钟表行的老掌柜,务必亲手交。”

周万霖愣了一下,不动声色地把纸条塞进袖口,点头道:“放心,陈先生。”

回到办公室,陈默的心还在跳。

他坐在桌前,翻开小本子,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迹——从敌军疲劳程度、补给缺口,到苏区的动向、需求,每一条都是他用谨慎和勇气换来的。

他知道,这些信息送到组织手里,能帮苏区少牺牲几个人,能让围剿的胜算多一分。

上午十点,刘处长拿着报告去开作战会议。

陈默趁机翻出昨天的副本,把“兴国县弹药短缺一周”“侦察队明日赴东南”等关键信息用米汤写在副本背面——要是周万霖那边出了岔子,这份副本还能作为备用。

会议结束后,刘处长带来个坏消息:“张参谋长要亲自去兴国县视察,让咱们情报处派个人跟着,陈处长,你去吧,正好熟悉一下前线的情况。”

陈默心里一紧——去前线视察,既能看到真实的战场,也更容易暴露。

但他没有拒绝,这是接触核心战况的机会。他连忙点头:“是,我准备下,什么时候出发?”

“下午就走,”刘处长道,“带上你的地图和战报,到了那边,多听少说,别给我惹麻烦。”

中午,陈默匆匆收拾行李,把小本子和米汤写的副本藏进棉袍夹层,又摸了摸脖子上的平安符。

他走到操场,见张参谋长的吉普车和一辆军用卡车已经停在那儿,小李跑过来递给他一个水壶:“陈处长,前线危险,您跟着张参谋长,千万别乱跑。”

“我知道。”陈默接过水壶,心里却在盘算——到了兴国县,一定要看看堡垒的真实布防,看看苏区游击队的活动痕迹,把最准确的情报带回来。

吉普车驶离指挥部,黄土在车轮后卷起长龙。

陈默靠在车窗上,看着路边的堡垒一座接一座,有的刚搭起架子,有的已经架起了机枪。

他拿出小本子,快速记下“兴国县堡垒间距十里,机枪位朝东南”——这些细节,能帮苏区找到堡垒的薄弱点。

车行驶到一半,突然响起枪声。司机猛地踩刹车,张参谋长拔出枪,喊道:“下车隐蔽!”

陈默跟着跳下车,趴在路边的土沟里,看见远处几个穿着灰布衫的人影飞快跑过,正是苏区的游击队。

“别追了!”张参谋长对几个警卫喊道,“赶紧上车,去前线阵地!”

吉普车继续前行,陈默的心跳得飞快——刚才那几个人,说不定就是接收他情报的同志。

他摸了摸暗袋里的小本子,心里坚定:不管多危险,他都要把这份职责扛下去,既要当好国民党的情报官,更要做好组织的“眼睛”,在敌人的心脏里,为苏区点亮一盏灯。

到了兴国县前线阵地,陈默跟着张参谋长查看堡垒。他假装记录布防,悄悄观察士兵的状态——很多人眼睛红肿,精神萎靡,手里的枪都快握不住了。

他在小本子上写下“兴国前线士兵疲劳,士气低落”,又特意留意了弹药库的位置,在地图上画了个小小的圈。

傍晚时分,陈默跟着张参谋长回到指挥部。他

刚走进办公室,就看见刘处长拿着份电报,脸色凝重:“陈默,戴老板来电,让咱们三天内拿出苏区主力的准确位置,不然要撤我的职!”

陈默接过电报,心里一沉——戴笠开始逼得紧了。

他看着电报上的字,又看了看自己的小本子,突然有了主意:“刘处长,我整理了这几天的战报,发现苏区的部队总在兴国东南活动,明天我带侦察队去查,说不定能找到他们的主力。”

刘处长眼睛一亮:“好!就交给你了!一定要找到他们的主力,别让我失望!”

陈默点点头,心里却在盘算——明天带侦察队去东南,正好可以把苏区的补给点引到安全的地方。

他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的夜空,星星很亮,像苏晴的眼睛,像革命的希望。

夜深了,陈默还在整理战报。他把明天要带的侦察路线图铺在桌上,故意在上面画了条绕远的路,避开苏区的临时驻地。

然后他拿出小本子,把今天在前线看到的一切都记下来,最后在末尾写了句:“坚持住,胜利就在前方。”

写完,他把小本子锁进铁皮柜,又摸了摸脖子上的平安符。明天,又是一场硬仗,但他不怕。只要他坚持下去,只要情报能顺利传递,就一定能粉碎这次围剿。